快好知 kuaihz

作为一个管理者,为什么你说的话员工不爱听?

如果我们试图回想一下,好的管理者具备哪些特点?我们总能轻易想起「能说会道」、「有气势」等等,这些都是沟通力的表现,往大处说,就是领导力的一部分。

为什么说沟通力对于管理者很重要?

因为管理者的定位不仅仅是一位执行者,更多的是团队的领路人。相对于自身能力,管理者的工作重心是如何发挥团队的最大效用,这就势必涉及到沟通力,因为一个人是无法称作团队的,更因为未来的任务比现在更艰巨,需要更多的分工协作。

但我们在现实工作中更多地观察到的是这样的情况——

一、领导在台上口若悬河,台下听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二、领导自顾自念稿,台下听众索然无味。

三、领导旁征博引,台下听众心情澎湃,但事后回想不起重点。

这三种情况都不是理想的沟通效果,一个是自顾自输出、一个是无法接受、一个是无法领会。所以好的沟通效果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

清晰地表达

明确地理会

愉快地接受

但想要达到这种效果也不是一日之功,而是日积月累地积累和勤奋地练习造就的。好消息是,这种效果也是有方法论的,不是某些人口中所说「情商高」、「与生俱来」这种唯命论的说法。

最近读完台湾作家、演讲家郑匡宇的《别让不会说法害了你》,深受启发,将书中的精华分享给大家。

这本书尽管说的是如何演讲,但和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沟通力还是有很多相通之处。

首先我们要克服自身的恐惧。与人沟通是件结果不可预料的事情,因此很多人有心理障碍,尤其是需要在人数众多的总结会、产品发布会、谈判上发言的时候。我们必须跨过自身的障碍才有可能走下去。好比是你都不敢迈出第一步,听众怎么知道你会不会走路呢?

第二是积极的心态。我们无法指望所有人都能跟随我们的节奏,我们也不能期望自己能说服所有人,但只要我们付出努力,总能收获一些东西,哪怕是打动对方一秒钟都是有意义的。

另外是如何面对逆境。比如在谈判中双方观点冲突,比如在总结会上听众的冷漠。面对逆境首先是不能自乱阵脚,因为逆境是无法避免的,其次是去积极地思考,不要只看到半杯水的空杯,更多地要看到杯中的水。

比如谈判中双方观点冲突,至少说明对方是愿意谈下去的,否则就不会花时间和我们讨论。比如听众的冷漠可能是对方无法表达他们的认同,也有可能是自己没有注意到。

总之,只有自己相信美好,才有可能看到美好。

第三是迎合听众。这是一个重要的沟通技巧,我们准备的说辞很有可能是对方无法共鸣的。这就需要我们及时调整我们的材料,从自身的历史开始,从双方都熟悉的开始,从对方感兴趣的开始。毕竟没有一招鲜的招式,并且反过来想,至少这次的沟通经历能成为下次沟通的素材。

其次是练习与模仿。谁都不是天才,很多耀眼的才能都是后天的练习获得的,沟通也是如此。想要获得更好的沟通效果,勤加练习是不可避免的。例如很多高管在产品发布会之前会私下练习很多次。另外平日里的阅历也是宝贵的素材,这些都能在临场给你提供无尽的灵感。所以收集和整理是很必要的。

模仿也是一条迅速提高沟通力的捷径。我们可以从别人的良好表现中直接学习到成功的经验,这些经验也许是人家花了很多代价才领会到的。比如我们看马云的访谈也好,演讲也罢,我们能观察学习到马云身上的优点,这些特点也是他自己花费不少时间积累的。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刻意练习提炼观点的能力,努力尝试下如何在 30 秒内把自己或者对方的观点清晰地表达出来。长久坚持下来,你会发现你的发言不再是语无伦次而是清晰简练。

最后是多些真诚少点套路。很多国人偏好研究套路而不是真诚,大概是因为套路最高效。但我们沟通追求的不应该是短时间的效果,而是持续的影响力。所以「假大空」尽管看起来很美好,也能短时间发挥很好的效果,但我们也能发现这种效果很快就消失了,甚至听众发觉自己被套路后,由「爱」转「黑」。

因此我们应该说真话,应该说我们都熟悉的话。先从自身说起,而不是旁引曲证,试图套路对方,因为对方终究会明白过来的。

附上思维导图给有需要的朋友。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爱听  爱听词条  管理者  管理者词条  作为  作为词条  员工  员工词条  为什么  为什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