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做梦没想过卖大米卖米后月入过万好过做梦
“我做梦都没想到大学毕业后,会去卖大米。更没有想到,卖大米一样可以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杨杰林说。
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的杨杰林,在创业市场优惠政策下,放下大学生的架子在市场里卖起大米。
刚开始:特别难
11月27日,记者来到吉林市船营区北山创业市场一楼的“双双粮油店”。10多平方米的店铺内摆满大米、油和面粉。
“大娘,您可以少买些大米回去尝尝,不好吃就回来退,觉得好吃给我打个电话,我把大米给您送到家。”杨杰林正在推荐大米。
“你这服务态度不错,我就先买20斤回去试试。”顾客杨女士说。
杨杰林告诉记者,“双双粮油店”是他和妻子王双双大学毕业后开的第一家店。为了表达对妻子的爱意和见证自己的创业过程,他给粮油店取了这个名字。
“卖大米,最主要的就是讲诚信,不要欺骗顾客。现在到摊位买大米的顾客不多,因为有了大多数顾客的信任。只要打一个电话,我就会把大米给顾客送到家。”杨杰林说,刚开始特别难,妻子都要放弃了,但后来还是坚持下来了。
最难的:放下面子
杨杰林和王双双今年都27岁,都是吉林农业大学的毕业生,杨杰林学家政管理,王双双学会计。2008年毕业后,两人分别到过北京和长春等地就业。
“在外打拼两年后,我们还是决定回到家乡闯一闯。”杨杰林说,他家是吉林市桦皮厂镇的,回到家乡后,他养过猪,因为不太懂养殖技术,一年下来没挣到钱就放弃了。
“去年8月份,我和妻子回到吉林市试着找工作,看到船营区北山创业市场招商。妻子是本市户口,符合扶助大学生进市场创业的条件,我们就立即报了名。”在亲属的帮助下,他和妻子筹集了5万元,开了粮油店。
“刚开始生意特别不好,我有个同学也想做生意,来我店里考察。看我一天天扛大米送大米,累死累活每天都挣不到50元钱,都吓跑了。”杨杰林说,上完大学最后还得卖大米,一般人都不能接受这个现实。其实,最难的也是自己能不能放下这个面子。
第一声吆喝:被逼的
后来,为了让生意好一些,他和妻子每天都去出早市。
“那时候,我俩每天早上4点多就得起床,用三轮车把米面推到早市上去卖。开始我都不敢正眼看顾客,生怕遇到熟人丢了面子。”王双双说,多亏丈夫有勇气吆喝。后来听丈夫说,他刚开始也不好意思,不过没人买米就挣不到钱,丈夫硬是逼着自己喊出了第一声“卖大米”。
慢慢地,她也受丈夫影响,觉得只要有顾客买米,比什么都好。
转机:挨家挨户发名片
“上学时我学过营销,决定利用白天空余的时间去推销大米。”杨杰林说,他发现,有些年轻人不愿意逛市场,都希望送货上门。于是,他印了一些名片,挨家挨户宣传自己的大米。
“附近的居民楼都跑遍了,我发名片的时候告诉居民,不但免费送货上门,而且如果觉得大米不好吃,还可以免费退换。退的大米我们自己来取。”杨杰林说,有一次,一位家住6楼的刘女士说他送的50公斤大米不好吃想退。当时正在下大雨,他冒着大雨骑三轮车把大米给退了。
他的举动感动了刘女士,刘女士不停地表示不好意思,此后一直买他家的大米。
“靠着诚信,打电话买大米的人就越来越多,客源也稳定了。”杨杰林说。
现状:月收入已过万元
“今年4月份,我和妻子在闹市区又开了一家鞋店,让妻子去经营打点。”杨杰林说,卖大米挣到钱后,他就贷款买了一辆面包车和一套住房。今年4月他和王双双举办了婚礼,“妻子天天跟着我卖大米觉得有点对不起她,最后我们俩商量后,决定用收的礼钱开家鞋店。”
“现在,我们两口子天天忙得不亦乐乎。”杨杰林说,两个店加起来的收入每月也过万了,他想着将来资金充裕时,要做粮油中的高端产品,把生意做强做大。
大家说
“大米哥”心肠特别好
杨杰林的母亲祖晓静说,看到儿子天天扛大米送货,她有些心疼。儿子一有时间就开导她:“妈,你儿子靠力气吃饭不丢人,也不丢大学生的面子,卖大米也能养活自己。”
“做生意的邻居和顾客都叫杨杰林‘大米哥’。”秦女士来创业市场做生意也有段时间了,杨杰林特别诚实、勤快,不管遇到多么挑剔的顾客,总能做到顾客满意为止。
"大米哥’心肠特别好。”沈女士患有疾病,生活条件特别不好。这事让杨杰林知道后,她再来买大米的时候,杨杰林总把价格压得特别低,“一次,我想做面食,说要最便宜的面粉,但杨杰林给了我好面粉收了最便宜面粉的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