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企业的基本面都是从利润表开始,一上来就找每股收益、成长性等等,其实这根本没用的,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反映的是一个期间,他们代表过去某一段时间上市公司“愿意告诉”大家的,经营业绩情况。这个历史业绩是否靠谱,是否有水分,未来能否保持、甚至是否会暴雷,基于期间的报表并不能告诉我们这些。而唯一有可能找到这些信息的就是资产负债表。
负债表所显示的资产是企业在某个特定日子可以用货币计量的资源。反映了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金额及其结构情况,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静态体现。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平衡公式,负债表依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一定的次序,将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具体项目予以适当的排列编制而成,有助于使用者评价企业资产的质量以及长短期偿债能力、利润分配能力等。有必要明确的是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资产价值并非企业真正价值,有许多公司续存期间非常重要的资源:如品牌、人力资源、市场资源等等,由于无法用货币计量,因而没有列在资产负债表中。不过表内资产和表外资产息息相关的,表外资产影响表内资产,表内资产的变化也反映了表外资产。
从创造利润的性质上划分,资产一般分为经营性资产、生产性资产和投资性资产。下面将依次说明:
经营性资产:服务于企业日常活动,是企业经营中不可或缺的周转资源,是获得利润和现金流的基础。包括货币资金、商业债权、存货等;
一)货币资金及现金等价物:
货币资金是企业续存期间一切活动最重要的基础资源,缺少货币资金的企业根本无法运转。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具有专门用途的货币资金不包括在内。
对公司而言,通常有三种途径可以产生货币资金。
①发售股票或举债;
②出售资产或业务部门;
③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持续大于现金流出。
符合第三种情况的公司,通常都具有某种持续性竞争优势。想弄清公司所有现金的来源最简单的方法是查看过去7年的资产负债表,这将揭示公司的库存现金是偶然性事件产生还是持续盈利产生。
结构分析:检查受限情况:被限的比例越小越好。融资过程中要尤其注意被限定用途的货币资金金额。
检查真实性:查看相应的利息收入和理财收入是否合理。比对融资成本是否合理:需要关注以下四种情况:
①货币资金余额比短期负债小很多;
②货币资金充裕,却借了很多有息甚至高息负债;
③定期存款很多,其他货币资金很多,流动资金却严重缺乏;
④其他货币资金数额巨大,但没有合理解释。正所谓“事有反常必为妖”。
以上状态中,情形(①可能代表公司有短期偿债危机,情形②③④则意味着貌似充裕的货币资金,可能存在虚构、冻结,或者早就被大股东占用,只是在报表日前几天回到公司账上,过后又会消失。这几条,都是排除公司的重要准则。
二 )商业债权:
包括各种应收账款和预付款,投资者最关心的就是钱能不能收回来和什么时候收回来。通过比较年底和年初的规模差异,结构差异及债务人的构成,可以大致了解债权的质量。
1)应收账款: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
应收账款表面上是企业的一项资产,实际上是企业给予下游客户的一种信用借款。从这个角度上看应收账款反应了企业与下游企业之间的议价能力。最能体现企业回款能力的是未回款比值,
未回款比值=本期应收账款增加额/本期收入;该比值越高说明回款能力越弱。比较历年的数据可以看出企业的回款能力的变化。侧面反映了企业市场竞争力增减。
质量分析:
①查看应收项目的结构,银行承兑汇票好于商业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优于现金。
②看账龄和计提标准。账龄越短,计提标准越严,质量越好。账龄分布及计提比例体现出企业对可能无法收回的销售款潜在风险的谨慎态度。
③客户集中程度,客户集中度高可能出现应收账款损失的风险就越高。
特别注意:
①一家企业应收账款大幅增长,增长幅度超过同期收入增长,应收账款回款速度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往往预示着两种可能:公司临时放宽了信用政策,加大赊销力度;或公司提前确认收入甚至虚构收入。
②应收账款占收入的比例比较大,且有很大部分(如超过三成)是一年以上应收款,此种情况下,投资者就需要警惕公司收入的真实性。
③应收账款非常低。要结合公司的商业模式考虑。如果一家众所周知先款后货或现款现货的企业,没有应收款或应收款很低,当然是极好的。若是产品名不见经传,市场竞争激烈,同类替代产品多如牛毛,居然也没有应收款。那会是什么情况?收入造假!
2)其他应收账款。是经营过程中除了货款之外的其他所欠的款项。和应收账款一样需要计提,其他应收款这一科目由于核算的复杂性,通常会有很多虚假和长期挂账的应收款。最严重的是大股东与关联方企业之间的款项来往。
优秀上市公司有个特点,就是“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科目涉及金额极小,甚至为零。投资者如果发现这个科目的数字比较大,可以先抱着公司经营不够规范的初步印象来看财报。还有,如果企业账上没几个钱,还容忍大量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存在,投资者可以直接怀疑应收款造假。道理很好理解,自己穷得揭不开锅,哪有大把钱借给别人。
3)预付账款:企业按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预付款一般包括预付的货款、预付的购货定金。对于企业而言,预付账款是个资金流出过程。企业连年大幅度支出预付款,说明企业在与上游供应商的议价方面处于弱势地位。
三)存货:
指企业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核算值,因为资产负债表是某一特定日期制定,所以该表上记录的就是那天的存货价值。
存货相对于材料预付款项、应付款项的规模比较——揭示企业对上游的议价能力;
存货周转率又名库存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成本(销货成本)与平均存货余额的比率。
存货周转率(即存货周转率次数)有两种不同计价基础的计算方式。
①是以成本为基础的存货周转率,即一定时期内企业销货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间的比率,它反映企业流动资产的流动性,主要用于流动性分析。
公式A:成本基础的存货周转次数=营业成本/存货平均余额=销货成本
②是以收入为基础的存货周转率,即一定时期内企业营业收入与存货平均余额间的比率,主要用于获利能力分析。
注意问题
①计算存货周转率时,使用“销售收入”还是“销售成本”作为周转额,看分析的目的。如果分析目的是判断短期偿债能力,应采用销售收入。如果分析目的是评估存货管理业绩,应当使用销售成本。
②存货周转次数不是越高越好。比如,减少存货量,可以提高周转次数,但可能会对正常的经营活动带来不利影响。
④应关注构成存货的产成品、自制半成品、原材料、在产品和低值易耗品之间的比例关系。正常的情况下,各类存货之间存在某种比例关系,如果某一类的比重发生明显的大幅度变化,可能就暗示存在某种问题。比如,产成品大量增加,其他项目减少,很可能销售不畅,放慢了生产节奏,此时,总的存货余额可能并没有显著变化,甚至尚未引起存货周转率的显著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