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领导问,团队没有执行力,怎么办?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是执行力!简而言之,执行力是指一个团队把决策持续转化成结果的精度、速度、力度和满意度。表现出来就是战斗力、竞争力和凝聚力。
执行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怎么打造呢?核心是解决好这10件事!
一,架构要“清”
架构是什么?是企业管理的支架和主干,直接支撑着职责、制度和流程。组织架构是管理的“纲”,纲举才能目张。
组织架构的设计要考虑几下几个方面:战略定位、管理模式、管控重点、精简高效、市场导向、分工平衡、内控制约。
组织架构牵一发而动全身,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很多企业架构变动频繁,员工都不知道有几个版本,工作就会无所适从。
二,层级要“短”
牛群相声《小偷公司》形象诠释了小公司大企业病的弊端。几十人的小公司,从副组长到总经理十余个管理层级,执行力必然低下。
层级多意味着沟通难度和复杂性加大,信息容易失真,执行速度缓慢,执行过程扭曲不可避免,带来组织效率低下。
公司规模小,可采取"扁平化"管理模式。大公司,受管理幅度的制约,可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虚拟扁平化”,以加快信息流速率,提高执行效率。
三,指挥要“单”
管理中有一个“手表定律”:拥有两块以上的手表并不能帮人更准确的判断时间,反而会制造混乱,让看表的人失去对时间的判断。
拿破仑说:“宁愿要一个平庸的将军带领一支军队,也不要两个天才同时领导一支军队”管理上必须遵循“一个上级原则”,否则必然会引起混乱。
指挥要单,就是要避免多头指挥。一个人有两个领导,每个人都指挥他,一个说向东,一个说向西,只能让人陷入“布里丹选择”,最后谁的都不听。
四、分工要“明”
分工和职责是不同的概念。分工是解决“事归谁管”问题,职责是解决“事归谁干”的问题。分工不是分家,而是为了提高效率。
界定一件事的权责归属,高层叫“分工”,中层叫“职责”,基层叫“责任”。犹如编码规则,高层管“区”,中层管“层”,基层管“位”。
公司到了一定规模,工作必须分工。分工并不意味本位化。曾仕强说:“分工必须协作,如果不能协作,就不要分工。”
五,职责要“准”
台湾管理大师曾仕强说:“中国人不分工则已,一分工马上有三不管地带。”所以,需要有明确的岗位职责。
每个岗位到底该做什么事,没有定位清楚,没有白纸黑字把它写下来。“我不知道该做什么” 也就成了推卸责任的借口。
执行力源于责任心,而责任心来自于岗位责任。没有强大的企业文化基础,就不要把执行力寄希望于员工自律。
六,流程要“简”
流程是什么?是解决一件事“怎么干”的问题。既包括方法和时间,也包括程序和要求。而程序决定着一件事的效率。
任正非曾经说过,有些世界性大公司为什么衰退,就是因为流程太长,节点太多,审批繁琐,效率低下。
郭士纳接手IBM时,IBM曾经有18个管理层级,一件事从决策到执行,需要好几天时间。郭士纳大刀阔斧地改革,挽救了没落的IBM。
七,分配要“公”
分配直接影响执行力。多劳不多得,不干不少挣,人们就会选择少干或不干。比如有些公司薪酬设计不合理,严重失衡,就会极大影响团队执行力。
公平不是单一的平均分配,也不是残忍的弱肉强食。而是既能让强壮者分到最多的食物,又不能让弱小者忍饥挨饿。
成吉思汗为什么能快速崛起,横扫欧亚大陆,因为他制定了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手下都愿意给他卖命。分配公平,员工就不是为公司工作,而是为自己工作。
八,插手要“少”
美国总统罗斯福说:一位最佳领导者,是一位知人善任者,在下属甘心从事其职守时,领导要有自我约束力量,而不插手干涉他们。
很多管理者热衷于对权利的追逐,在工作中事无巨细,什么都想管,哪里都插手。领导喜欢越俎代庖,下属乐得观景看戏。
作为领导,要牢记这样一个管理概念:“可以越级调查,不要越级指挥”,“可以越级投诉,不能越级汇报”。
九,监督要“实”
有的企业有目标,有计划,但是为什么没有很好的结果?因为缺乏监督检查机制。有要求没检查,结果=0.
检查一定要实打实。即制定检查标准、设定检查程序、规定谁来检查、规范检查记录、明确信息传递。并认真实施检查。
懒惰是人的天性。老师布置作业,如果没要检查,很多学生就会不写作业。因为他们知道,不写没有任何后果。
十,奖罚要快
对表现好的及时进行奖励,鼓舞士气;对表现差的,适时进行惩罚,以儆效尤。形成良性循环,团队的执行力就会大幅上升。
当人用手去碰烧热的火炉时,就会受到烫的惩罚,其有以下三个特点:即时性、预警性、平等性。
奖励,如果不及时,下属的积极性就会衰减;处罚,如果不及时,制度的警示力就削弱。所以,奖和罚都要及时兑现。
花十几万元学习EMBA,不如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管理进阶。我们将各商学院EMBA课程提炼精华,浓缩成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