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长江首部漂移式多维体验剧“为卖点的知音号,可谓是含着金钥匙出生:
☆ 著名导演樊跃继“印象系列”之后的全新转型之作;
☆ 湖北省在“十三五”期间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重点创新文旅项目;
☆ 武汉城市文化旅游新名片;
☆ 全国独有的“一剧多版”模式。
旅游演艺作为文旅深度融合的新消费形式的典型代表,将传统文化演出与目的地的文化旅游紧密的结合起来,将旅游业游客流量、服务配套与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品牌建设、文化传承保护、文化创意发展等多环节资源重新整合,实现了文旅产业价值的新增长。而“知音号”似乎成了武汉城市旅游在文旅深度融合时代的标杆,也是湖北省甚至中部地区旅游演艺产业发展的里程碑。
自2004年起,我国旅游演艺就开始进入了高速增长期。2014年,国内旅游演艺剧目数量飞速增涨,全国旅游演艺累积剧目数量已超过160台。旅游演艺也从传统的镜框式、实景式迈入到更加强调体验性、科技性、互动性、延展性的沉浸式阶段。
湖北的旅游演艺市场相对发达,在国内各区域对比中可以算作第一梯队。根据我们的不完全统计,湖北省目前共有17台规模不等、形式不同的旅游演艺。其中十台演出是在近五年发展起来的。尽管他们都面临者国内绝大多数旅游演艺所共同存在的同质化、创新整合力度不够、缺乏标准管理体系、产业链条尚未打通等问题,但其增长速度在国内也是前列。
知音号的诞生,对于开拓湖北旅游演艺的全新发展阶段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我们从各大数据平台分析上,也看到了知音号可喜的成绩:
以2018年5月21日知音号公映1周年为节点,知音号累积演出350多场,共迎来超过20万游客。成人票价门票价格均价为248元,门票上面则至少产生5000万元的营业额。根据《长江日报》所报道的数据,外地游客约占四成。在大众点评中也一跃成为武汉必玩景点人气排行榜第二。
那么,作为引领旅游演艺第四发展阶段的里程碑式产品、作为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作为位于中心城市中心区域,兼具旅游演艺和城市剧目双重属性的《知音号》,真的玩转了沉浸式吗?有多少武汉本地人和外来游客,在看完以后愿意再去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像《sleep no more》一样创造平均“三刷”的复购率?
同样致力于创造新的观演关系、塑造新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知音号》vs《Sleep No More》,到底哪些方面还需要提升完善呢?
1:
沉浸感不足
知音号以船为载体,原汁原味地还原了那个民国十年前后的时代交融。这原本是非常具有代入感和神秘性的一个体验空间。从登船前换装到登船前看到的“人间百态”,都让人不断的“穿越”。然而,在进入船舱的一瞬间就“跳戏”了。和传统演出的不同是脱离镜框式舞台离演员的距离近了、开演的时间缩短了,但是你依然是在看,而不是走进了一个世界。同样是舞池,当你进入麦金侬酒店的酒吧(《Sleep No More》的第一个场景)那一刻,爵士乐、演员、观众、魅惑的灯光、妖娆的鸡尾酒已经融为一体。你身边没有工作人员,有的只是会和你攀谈的酒保。你需要点单、落座,把自己沈醉在觥筹交错中。
想要营造最佳的“沉浸”体验,应尝试通过理念、价值观念的多元化拆解与表达,在“如何更好地引导体验者”上下足功夫。让体验者在看似既定的“沉浸”世界里,通过紧扣主题的开放式剧情设计,理解并形成一种新型话语体系。在场景中找到“自己”,而不是简单忠于剧情。
2:
剧情过于群像式
知音号每一位都是一个平行的点状故事,没有主角。观众虽然可以看到很多片场,但是由于缺乏完整的故事线,观众则难以进入到剧情当中。剧情也较为平铺直叙,没有悬念,观众只是“看”而无“代入”,因此不会存在“错过的剧情”,也就很难吸引人二刷、三刷。
而《Sleep No More》则借助对莎士比亚戏剧《麦克白》的改编,设计出12条情节线,有麦克白这条主线,但又尝试想象剧本外可能发生的戏份。很多“小”角色的戏份扩充,保证每个人物的故事是完整的。一次无法解锁全部剧情,反而能吸引一批忠实粉丝进行二刷、三刷,甚至还出现了一些刷过上百次的死忠粉。
3:
节奏把控不足
我们的伙伴“诺桑觉寺的哥特玲”曾在关于沉浸式演艺的研究中提出:节奏是寻找自我的有效途径。行走与围观是“沉浸”的最基本的体验形式,但体验节奏需要缓急有度,全程快节奏与高饱和的行走体验和围观体验都是不可取的。因此,张弛有度、配合叙事节奏体验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空间大小、灯光、休憩设施、动线的优化设计,可以有效把控体验者的行径空间与游览节奏。
从《知音号》的整个观演体验来看,节奏和剧情把握欠佳。首先,节奏过快导致了观众对故事的感悟不足,想要表达的人生百态中“百“有了,却由于缺乏感悟而失去了“态度”。其次,由于观众是被带着走的,每个剧情也都看到了,因此很难再吸引人复购去了解其他的剧情。
总的来说,剧情的过度平行和演出的节奏把控不足,是导致这部剧复购率注定不如《Sleep No More》甚至杭州上演的国产版《今夜无人入眠》高的根本原因。说得再直白一点,过去平行的剧情和演员相对平均的出镜率,会导致演员可能带来的粉丝经济难以产生。比如在不少沉浸式密室逃脱的游戏里,很多不断复购的观众其实只是为了去“邂逅”某位演员。
4:
二消不足与社群经济缺失
《知音号》的船舱和观剧中,本来应该具备很多的二次消费空间,不仅增加收益还有助于观众融入剧情。但观剧时的“引导牌“和过多”引导员“的加入,让剧情之间脱了节,让人出了戏。加上对流量的要求和对观众观演素质的预判,酒吧并没有成为酒吧,而是道具。
这方面,但凡观看过《Sleep No More》的人都知道,进入后的第一次体验消费就是在酒吧点酒,人均高达60元以上。出口设有商店,出售和剧目相关的文创商品。而更为值得注意的是,你不仅可以看这部剧,还可以睡、还可以玩。
围绕演出的剧院“麦金侬”酒店,形成了集剧院、酒店、咖啡、艺术品店、酒吧、露天餐厅等为一体的文化娱乐综合体。与亚朵合作THE DRAMA戏剧酒店,有着3000平米戏剧主题精心布置,26间细节打造的复古客房。就连入住登记后的门卡,都没有门牌号,十四行诗或是莎翁的经典台词都有可能出现在卡片上。拿着手中的房卡和面具,你的探险之旅就此拉开帷幕。客房里,大到设计师沙发、茶几、衣帽柜,小到花艺结合的床头灯、新款猫王小音箱、复古电话……都让人在看完剧之后继续沉浸其中。
当然,《知音号》或许很难按照最为理想的商业模式去深化它的沉浸式体验环节和发展它的二次消费空间。在观演中,我们不难发现,游客的平均年龄程度、观演素养、对剧目所谓“人生百态”的理解和潮人打卡圣地的“麦金侬酒店”消费人群存在较大的差距。
优质的“沉浸”系产品,应当具有明显的价值观取向,剧情、演员、道具、场景,都能成为构建社群的基础。同时结合在线与线下社交平台的搭建,能够不断扩大社群流量价值,创造文化创意产业的多元新经济形态。
《知音号》作为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旅游演艺,作为“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剧目,他应当承担起更大的文化责任、确立更大的目标。不能再像《千古情》系列那样去“迁就”和“迎合”大众审美需求和观演水平,而是应对引导“文化审美”、培育“观演礼仪”、发展文创新经济,担当起中国式“伦敦西区”高雅艺术旅游目的地的“使命”。
说一句容易得罪人的话,中国的旅游演艺总要有那么一部分,需要率先告别“得大妈者得天下”的思路。总的来说,《知音号》已经开启了旅游演艺4.0时代的标杆。欣喜与骄傲之余,我们更要逐步放开视野,想得更多、看得更远、做得更深。
一台成熟的旅游演艺能涉及旅游目的地的酒店、餐厅、旅行社、景区等多个环节的服务消费和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服装设计、计算机服务等文化创意产业内容。根据近三年(2015-2017年)全国演出市场和旅游演艺市场票房增长情况,结合旅游演艺票房和旅游演艺带动下当地旅游消费总收益1:7的比率,到2023年,旅游演艺市场经济规模将超过500亿元,到2033年,将形成接近千亿级的产业规模。增长如此迅速的旅游演艺是否能准确匹配市场需求,科学引导群众文化审美,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需要我们对旅游演艺市场有更加清晰的认知。
作者| 彭婷婷、王政辉
图源 | 部分来源网络
图文编辑 | 夏小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