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办公室里有政治?你或...

临近春节很多公司的绩效考评都已接近尾声,我前些天写的关于年终汇报的文章被不少朋友转载。这两天有个名叫笑笑的网友遇到了一个麻烦事儿。她今年刚毕业,入职公司有半年的时间,从校园到职场的转变让她觉得好心累,平时做的工作也挺多,年终评估竟然垫底。我们来看一下她自己的陈述:

笑笑:子翔你好,我请教你个问题,我,985院校毕业,步入职场半年,却总感觉跟同事很难相处。怎么办?

我:你具体说一下,如何难以相处?

笑笑:有工作我会积极的去做,甚至自己牺牲周末的时间给他们打下手;他们任务多,我会第一时间去主动帮忙;就拿公司互评这事儿,我给他们的都是9分以上,给自己打的是8分。

我看到他们的平均分都在8.5上下,而我的却还不到8分,我帮助过他们那么多,难道就不应该给我个打个高分吗?对于他们的请求虽然有时候我不想去做,但还是“委屈”自己帮他们去做事儿,难道他们就不应该感谢我的付出吗?......

看到笑笑的话像开了闸的洪水一般,我没有打断她。因为我知道她已经掉进了职场中“三角形思维陷阱”啦。

我想了想,稍作安慰之后给她推荐了美国著名的临床心理医生和管理顾问哈丽雅特·布莱克的著作《取悦症:不懂拒绝的老好人》一书,这本书中为我们介绍了“老好人”的几种常见的类型,书中也给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办法。

接下来,我会给大家详细的分析下什么是三角形思维陷阱、如何从陷阱中爬出来、重新解读"办公室政治"。01:职场"三角形思维陷阱"

从网友笑笑的自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她似乎已经把自己定位成了“职场老好人”的角色。当然这里不是介绍说,职场老好人有多么不好,他们做事儿积极,任劳任怨,很多管理者嘴上说,自己喜欢效率高,有能力,哪怕是不服管的也比老好人要好。事实上,很多管理者对这类人还是比较青睐的。

但作为我们独立的个体,一个职场人应该学会让自己丢掉这个标签,不要让你的“好人情结”再来折磨我们。

在《取悦症:不懂拒绝的老好人》提到的“三角思维”是指行为、思维和情感,这三个因素互为原因和结果。比如,焦虑情绪可以引发逃避行为,而逃避行为反过来又跟有缺陷的或者错误的思维方式有关系。

书中作者给我们出了一套测试题,并将结果分为三组,对应的三种“好人”类型,分别是认知型“好人”、习惯性“好人”、情感逃避型“好人”。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三种类型的人都有哪些特征,以便我们对号入座,并通过后面的方法进行解决。

1、认知型“好人”

这类人的一个显著型特征就是他采取行动的思维定式:你需要并且争取让每一个人都喜欢你。当我们拥有这种思维方式的时候,我们就应该警醒了,否则一定会被它所拖累。

想让每一个人都喜欢你,我们就会下意识的认为别人的需求比自己的需求重要,甚至我们去衡量自尊和自我的时候,就是通过判断你为他人做了多少。

我曾经就是这样的人,甚至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高三时我把那句最毒的鸡汤当成自己的座右铭:你的成功取决于你帮过多少人!当大家都在积极备考的时候,作为班长的我却想的是如何提高班级的学习氛围,如何能够给大家鼓舞士气,果不其然,我们班级在那一年是出了重点班之外最优秀的班级。很遗憾的是,我高考失利。

语文老师对我说的一句话至今我都记得:你帮助他人,为大家考虑这一点儿没有问题,但你始终要记得考大学才是你当前阶段最重要的目标。

这种是思维误区,是比较难察觉到也很难更改。长期以来我们养成的性格软弱的脾性,会不断的加深加重这种思维定式,更改它需要靠思维康复,把我们关注的焦点从他人需求转移到自身需求上来。

2、习惯性“好人”

其实从网友笑笑的表述来看,她是属于这个类型的。明明自己有时候不喜欢或者不情愿,但是考虑到他人的需求,即便是委屈自己也要帮他人去做事儿。在这类人嘴里你几乎很难听到“不”,越来越多的工作、疲于应付,在这种自我亏待、导致压力的模式下,不仅损害我们自己的身心健康也会导致跟你最亲密人的关系。

比如,女朋友不开心了你就会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多,不够好;朋友随口提的一件事儿,你就当真的去做了。

这类人对取悦他人的行为上瘾。

和其他的成瘾者一样,取悦习惯得到的奖赏也是随机的、偶尔的,而不是连续的。这种类型的强化或奖赏机制,被称为「赌博程序」,让你上瘾的部分其实是机会或希望。

现在的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上就有类似的问题:比如一个家长教育孩子,你要好好听话,好好学习,不然妈妈就不要你了。

3、情感逃避型“好人”

这一类人的主要特征是“神经敏感”,具有这种特征的职场人,你会发现他胆子小,总是想着避免跟人发生冲突,甚至还没有发生冲突,一个眼神儿就让他非常焦虑。这也是我上面为什么说,有部分领导喜欢这样的“老好人”员工。

(很多的管理者不喜欢把任务交代的很清楚,尤其是国内的一些企业,管理者甚至想着我的一个眼神儿,你能明白我想想要什么才好呢?)

遇到问题采用这种逃避策略,表面上是我们在保护自己,让自己不在畏惧愤怒、冲突。实际上我们的畏惧感不但没有减弱,反而会不断增强。

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给自己机会去学习怎么解决冲突,或者怎么恰当的去应付你愤怒。在职场中,我们就很容易把控制权主动交出去,那迎接我们的将是更多的冲突和恐惧。

对于这个问题,在下面的章节中,专门提到一些有效解决冲突的办法。好,那我们接下来就来看看如何摆脱“三角思维陷阱”,丢掉“老好人”标签。02:摆脱“三角形思维陷阱”有高招

尽管很多“好人”都会通过各种形式给自己缓解这种思维陷阱带来的痛苦,但我们要知道,这个问题如果及时改正,将会对我们产生更大的副作用,甚至会断送我们的职场生涯。还记得三角形的三条边都代表什么吗?分别是:思维、行为和情感。

好,接下来我们就针对性的进行纠正错误思维、打破不良习惯,克服畏惧情感,从而彻底根治这种难以应对,令人沮丧的取悦他人的行为。

1、去掉脑袋里的那些“应该”

前面我们介绍了很多贴着“好人”标签的人,都有一种特征就是我努力这样做了之后,他人就应该给我回馈。我应该这样,我应该那样,然后心底里就下意识的认为,别人也应该那样给予反馈。

这种更改就是意识上的更改,其实也很简单的。

比如说,我们可以把「我应该让别人满意和高兴」更改成「如果我愿意,我可以让别人感到满意」。

再比如说,把「我应该始终保持乐观、愉悦,永远不要在别人面前表现出任何消极情绪」更改成「如果我愿意,我可以在重要的人面前保持愉快和乐观」。

这种说法的替换其实是在为我们在表达中添加了时间和偏好的条件。这就让自己的潜意识有个概念,任何一种选择都是我自己的决定,通过这种刻意练习把那种“毒素”从我们大脑里剔除。

2、学会拒绝

老好人最大的问题就是不会拒绝别人,为什么不会拒绝呢?因为在他们观念里,答应一次别人就是获得他人一次认可的机会,这种彰显“实力”的机会让他们很难拒绝,甚至会被一些人利用。

我之前的一个同事就善于抓住人的心理特征,他对于入职的新人总是表现很热心,一有问题就会找他们帮忙,而且问题多数是属于工作量比较大的那种。我被他找过三次,后来意识到这种情况之后,就委婉的拒绝他了,后来就没有再怎么找我做那些“杂事儿”。

因为有了前面几次经验之后,他再找我的时候,我就会说:“这个问题我可以帮你做,但是现在我手里的工作比较急,要不等我把手里的工作做完了再去做吧?我大概要到晚上八点多的样子,你能等我到八点吗?”

看到了吗?先不去直接拒绝,明确告诉他你有更重要的事情,这样还不算完,把时间定下大概在晚上八点,你能等我到晚上八点吗?

如果不是遇到了特别困难的问题,他一定自己主动去做的而不是等到八点之后,让你帮他做。他自己就会主动放弃你的“帮助”。

拒绝他人有时候会让人产生内疚感,甚至会自责,觉得自己是个很自私的人。上面我的那个小例子就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我没说不答应,但是我要拖延下去,先把自己的问题解决了再去考虑他的问题

让对方明白你的意思,这样我们就不会被他人的要求所控制了。

3、学会自我认可

为什么这样讲呢,老好人们还有个特点就是对自己的评价都是来自于别人。拒绝别人,自己会内疚,被别人拒绝,他们还是会内疚。因为他们总是用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却没有使自己满意过。这个跟他们的与自己相处的方式有很大关系。

他们从不奖励自己,只会在做的不好的时候惩罚自己。不管取得多大的成绩,他们都会觉得这很正常啊,没啥值得高兴的。然后又继续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做的好了觉得属于正常,没有达到要求就会觉得很失败,开始自责与自我惩罚。

多多的去肯定自己,比如今天的工作做的不错,跟同事一起约个下午茶;项目进展的顺利,结束后下个馆子犒劳下自己。

生活需要仪式感,仪式感不是为了给他人看的,而是让自己去享受生活的。03:重新解读"办公室政治"

当我们通过前面两个章节,认识到个人的问题之后,那我们改如何在集体中更好的生活呢?说到这个话题,大家很容易就想到“办公室政治”这个话题,甚至让一些刚毕业的学生胆战心惊。

那本章节就针对这个问题给大家重新梳理下:“办公室政治”对于多数人压根儿不存在,同事之间遇到如何更优雅的化解冲突,几条与同事相处的几条原则。

1、“办公室政治”对于多数人压根儿不存在

估计很多人都看过《纸牌屋》这部剧,其中的一些政治斗争手腕在好一阵子里被大家津津乐道。但是我还是想说,永远不要把文艺作品当真,文艺作品之所以被叫好,有收视率,它就是要把矛盾复杂化,把冲突尖锐化,甚至还有非常多的戏剧性,否则的话它就不具有可观赏性。

现实中的问题的确要比那个复杂,但是也乏味很多,因为在现实中一件看似很突然的事情,其实很早就埋下了伏线。比如在《纸牌屋》里“党鞭”可以宰了那些不听话的家伙,这就是艺术的特点,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我从来都不否认“世界充满复杂性”和“人人都在为自己奋斗”这两个观点,即便是上面那些陷入“三角形思维陷阱的好人们”他们也是为了自己,只是他们在无意中把主动权交给了他人。

对于绝大多数的职员压根儿就不存在所谓的办公室政治,如果把八卦、家常里短的事儿,偶尔的小冲突都看成是办公室政治,那只能说我们想的太简单了。

我不是说,职场人必须黑化自己才能生存,但归根结底还是靠谱者生存。

之所以说绝大多数人其实没资格玩“办公室政治”,职场中你不能威逼、也不能利诱,对于职场人你怎么玩儿即便是一些中层管理者也没法玩儿的,如果仅仅是向上级打个小报告,几个人站个队排挤个别同事,按照这个路数玩一辈子也玩不明白的。

“办公室政治”说的直白点就是玩资源、玩信息,如果你没有达到一定的层级,没有足够的信息和资源,一旦你想玩,只有被玩儿的份。

很多人听到这里可能会说,那我难道不能换位思考吗?站在领导的角度去思考,然后再去玩儿。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有问题的,职场中就不存在换位思考,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为什么这样说。

2、职场中没有换位思考

人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需求,就是“希望获得他人认同的需求”。员工希望领导认可自己的能力、肯定自己的工作结果,但是领导又何尝不希望自己在员工眼里英明神武呢?

我们总是希望同事友好,领导亲切关怀,但是现实中吐槽起同事都会说:“自己简直是在跟一帮猪队友一起作战”,更奇怪的是每个同事都是这种感受,最后大家还会因为一些小事儿闹的不可开交。如果“换位思考”真的管用的话,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吐槽和黑化同事。

现实中更多的换位思考大概是这样的:

销售部的同事说:“如果我是市场部的人,我一定会把活动做的更接地气,更好的去精准投放我们的广告,而不是连自己的客户是谁都不知道!”

市场部的同事说:“销售部的同事在这样好的市场中,竟然都卖不出货,如果我是人事部的,我一定不会招聘这样的人进来!”

还有一种也很常见,员工总觉得领导过问的太细,而领导又觉得员工没有及时跟自己汇报工作进度,所以领导管的越来越细,员工做事儿的积极性越来越差。我们所谓的换位思考都不过是希望对方能够同意并跟随自己的主张,并且对于自己不喜欢的观点选择忽略。

在《好好工作》这本书中作者对此给出了两点建议:

工作中切忌意气用事:积极表现自己很好,但要量力而行,做那些“伸手够一够就能完成的工作”,太简单的不会提升自己,太难的工作自己无法按时完成,却硬要自己拦下来,最终只能自己承担责任。

不要用“个性化”的方式去工作:职场中“公事公办”最好,千万不要觉得自己能喝,能说,把工作当成了私下社交活动,这种行为可能断送你的职业生涯。

3、解决职场冲突,在职场小江湖中谈笑风声

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所谓的“办公室政治”都不过是生活中的一些冲突而已。家人之间、朋友之间,甚至夫妻之间也会爆发冲突,但却没有人将这些事情看作是“家庭政治”,“朋友政治”的。所以不要被艺术的影视作品左右了我们的心智。

那对于职场中的一些冲突,我们该如何更好的解决呢?

美国作家科里·帕特森 约瑟夫·格雷尼、罗恩·麦克米兰 、艾尔·史威茨勒三位著名的咨询顾问合著的《关键冲突》给出了这样的解决办法:

乔治·卡林曾说:你是否注意到一个现象?凡是走得比你慢的都是傻子,凡是比你走得快的都是疯子。

解决冲突,有个前提就是在冲突爆发之前,我们需要保持理智,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

梳理冲突:在冲突爆发之前保持理智,并梳理冲突

反思自我:冷静思考自己的能力以及在当前冲突中的动机。

展现好奇心:多关注一下他人的动机,对他人多进行肯定。

外部条件:评估客观的外部条件,公正客观的看待此次冲突

应对冲突:通过前面对问题的梳理,掌握了冲突的关键问题,让我们能够更准确的把握冲突

创造安全的开场白:对于解决问题的人来说,被否定是一件事儿难以接受的事,所以开始之前不要兜圈子,客观公正的阐述冲突,仅仅是阐述。

留意对方缺乏安全感的信号:比如坐地不安,表情难堪,精神紧张,多数问题,不要过多指责。

相互尊重:比如如果就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异议,没法达成共识时,记住对事儿不对人的原则。

共同目的:尽可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明确你们的目的是一致的,是为了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战友,而非对立者。04:结语

说实话,很多所谓的“办公室政治”都是一些工作上的冲突引发的观点不一致导致的。职场的难多数情况不是工作本身的难,而是人际关系的难处理。

本篇文章的架构主要是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

1、“三角形思维陷阱”:描绘出常见的三种“老好人”的形象以及他们弊端。

2、“摆脱三角形思维陷阱”:具体的方法使我们摆脱“老好人”标签,活出真我。

3、重新解读“办公室政治”:说明了下当前所谓的“办公室政治”多数情况下只是工作中的一些小冲突而已,并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冲突的办法。

本月头条青云计划中了六篇!

杨子翔

一个习惯打破循规蹈矩生活的“创业”青年

图源网络 / 作者 杨子翔 / 校稿 小二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办公室里有政治?你或  办公室  办公室词条  政治  政治词条  
能力

 31岁,9年国企月薪两千,决定离...

国企是一个稳定的代名词,从国企出来无异于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圈”,殊不知下一步该怎么走也在情理之中。但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选择专业熟悉的领域、充满兴趣的工作...(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