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少年时代(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我们家做饭烧水基本上用的还是煤球炉子。而那种老式的煤球炉子用的炉胆,和现在稍有差别。现在有的人家还在使用煤球炉子的原料是蜂窝煤。而我的少年时代用的是煤屑制成的煤球圆子。蜂窝煤要比煤球圆子简单多了,添加也更为清洁方便。
在那个难忘的少年时代,我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我的父亲在乡下的下伸店工作,一个月也就回家两、三次,加上爷爷奶奶年龄又大,妹妹和弟弟又小,我从上初一时(十三岁那年)就开始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比如扫地、洗碗、到河边淘米洗菜啦,再后来擦煤油灯罩、做煤球圆(丸)子,煤球炉生火等复杂的家务。那个物质匮乏年代里,煤球也是使用计划的。我记得我们家一个月只有7-80公斤,有时候还不够用。煤球买回家后,有一部分是成型的煤球,但是大部分是煤屑,需自己用水拌匀后,用勺子做成一个个煤球圆子放在门板上,经太阳晒干后装在煤球桶里,才可使用。
而煤球炉生火,算是使用煤球炉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煤球炉生火,就是煤炉底部底火要足。那时,我们家生炉子形如用的是稻草和玉米秸秆做底火,生一次炉火需一刻多钟,有时不成功,再重新生炉子。后来,我改用豆荚草和小木柴做底火,炉子底火明显好于稻草和玉米秸秆。生炉子时,要用扇子在炉子的下端封口处扇风,才能使炉子燃灼,把煤球烧旺。还算好,我们家西墙外,就是一条小弄子,弄堂里有自然风,如遇上北风更有助于生炉子,旺旺的火苗往上串。有时风力不大,还得用扇子扇。
在这少年人生的五、六年中,本人大都是起早生炉子。在使用煤球炉的过程中,也是不断总结和完善使用要领,摸索一套好的办法。首先要掌握好加煤球的时机,当煤球烧到七、八分的时候加煤球最好,又实用并节约。中午封一阵子,下午烧饭时再把封口打开。吃好晚饭后把家里的热水瓶全部加满,不用热水了,到晚上九、十点钟左右封炉子,这样第二天早上就不用生炉子了。封炉子,我也是经过多次试验,才成功的。主要掌握封炉子的时间、火候、通风等要素。如封的时候,炉火太旺,到第二天早上就基本上烧完了,炉子可能就要熄灭。如果封炉子的时候,炉火煤球烧得差不多了封,也有可能炉子不到早上就熄灭了,掌握封炉子的火候很为重要。再次,封炉子时下面的封口也很关键。封口处的炉灰先要清除干净,保证封口有足够的空间让空气流动。把封口全部封死就不透气,也容易使炉子在半夜就熄灭,我就把封口稍许透一路缝,让空气进入炉子,保证炉子还是在正常燃烧过程中。我也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生炉子和封炉子的窍门,直到使用得心应手为止,保证炉子一直在正常使用中。当然煤球炉,在我的记忆中留下美好的回忆,如在炉子上端的圆形铸铁盖上,可烘花生、可烘红薯,也可在上面加盖一个钢筋(铅丝)外罩烘衣服,烘鞋垫。也可冬天取暖,有时候我做作业也是在煤球炉旁边完成的。
小小煤球炉,生活少不了。在今天回忆少年那段用煤球炉子的时光,颇有感慨。煤球炉是我们家基本生活的一种必须工具和生活资料,烧水煮饭离不开它,日常生活离不开它。通过煤球炉生火和使用煤球炉,也培养了本人热爱劳动,勤做家务的好习惯。也已经成为我人生中回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煤球炉伴我度过了那个难以忘怀的少年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