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是一场灾难,也是一场大浪淘沙。它会挑选那些更好的人,或者每个人品质中更优秀的部分。
虽然现在不少人还经常宅在家里,同样受到疫情的影响。但疫情一过,当生活重新步入正轨,具备以下特质的人,将容易脱颖而出。
人品过关的人
灾难见人品,生死见人心。人品从来与贫富无关,与年龄无关,与身份无关,而是关乎一个人的教养。
武汉一群环卫工人,因到医院做保洁,所以被安排在一家酒店隔离。14天过去了,到退房这天时,酒店经理程渝边查房边流泪。她连续进了九间房间,发现每一间都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原来,这群环卫工人觉得,住酒店千万不能把房间搞得乱七八糟,这样只会给酒店工作人员添麻烦。所以,他们选择将房间收拾干净后再离开。
这是做着一个城市最累、最脏的工作,但是学历不高的一群人。他们拥有着最干净、最高贵的灵魂。收拾的是房间,折射的却是点滴细节中的人品与修养。
有人说,能力和学历才是好工作的敲门砖,情商和智商才是好职位的守护神。其实,无论在哪行哪业,都不缺高手。也许自己反应快、人脉广、办法多,但这也只是加分项。为人诚实、待人和善、有底线有原则,不做有损他人的事,这些却是做人的必选项。
一个人走得远不远、久不久、稳不稳,人品才是最关键的因素。
有转型思维的人
裸泳的时候,活下来的只有两种人:要么带了救生圈;要么能火速找到救生圈。
2003年非典时期,北京市教委一声令下,所有培训机构必须全面停课。没有学生来上课,等于没有经济收入,这对教育机构新东方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非典结束后,俞敏洪大胆突破,发展线上教育。2005年,新东方在线教育第一年就实现了600-700万元的营收。
对于一些人来说,面对危机到来就束手无策,只能死守一盘烂棋。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危机就是转机,危机的本质则是机遇。
身为这世界中的普通个体,每个人抓到王炸的几率实在不高。但上天给了我们一双手,就意味着给了我们翻盘的可能。与其焦虑,不如思考:我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我做什么事能够触底反弹、实现转型?
讲究整洁的人
疫情发生时,不少人只能宅在家里,每天邋里邋遢的人,大有人在。甚至网上还流传一个段子:“每周洗一次头,都是远程办公的最大仪式感。”但是总有一些人每天按时起床,像往常一样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给家里的各个角落消毒。
讲究整洁的人,在他们身上,总有一种强大而又温和的力量。不是虚张声势地摇旗呐喊,而是静水流深般地尊重自己、热爱环境。他们站在清风朗月里,丢掉的是尘埃与旧物,获得的却是精神上的丰盈与满足。
契诃夫曾说:“人的一切都应该是干净的,无论是面孔、衣裳,还是心灵、思想。”保持干净,在疫情期间是为了抵抗病菌;但从长远来看,活得干净,心才会清静。
干净做人、利落做事,才是一个成年人迎接明天的最好方式。
知敬畏的人
没有人能够活成一座孤岛,每个人都要与外界联系。遵守规矩、敬畏自然、敬畏世界,是我们一生都要学习的必修课。
在这次疫情中,“戴口罩”“少外出”“勤洗手”就是规矩,但总有人不遵守。于是,有人不戴口罩下楼买菜,仅仅15秒的功夫就被病毒感染;有人在疫情期间逛商场,结果商场中发现病例,整个大楼的人全部隔离。而遵守规矩的人,却用最平凡的点滴小事,为自己构筑起了一道健康防疫工事。
我们和自然相处、和他人相处,都要保持一颗敬畏之心。一个真正值得被尊敬的人是无愧于天地的人,在敬畏的同时,也能学会自律与谦逊。对任何事物,时时刻刻保持敬畏之心,也是在保护我们自己。
文学家木心曾说:“高质量的生命,是时时刻刻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疫情一定会过去的,风雨压不垮、苦难中开花。所有不能将我们打倒的事物,终将成为使我们更加强大的一副盔甲。
来源 / 人民论坛网
总监制 / 马兴宇
执行主编 / 张燕
副主编 / 跃升
责编 / 占华
光明日报 · 阅读公社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