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静下心来学习,为什么就这么难?

来自曾少贤 

不止一个读者在后台这样跟我抱怨:

曾少啊曾少,自己明明想要好好学习和读书的,但总是忍不住想要拿起手机来刷刷刷。

要么就在知乎或者微博上抢沙发;要么就在B站上欣赏各种弹幕,有时候甚至会看自己的弹幕得到多少个赞;有时候则更加消极,竟然在快手上看着各种短视频,然后评论666......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子的困惑,为什么自己每每想要学习,却次次被手机抢占了宝贵的注意力?

有人会跟你说,你必须得提高你自己的自控能力,或者干脆把手机给藏起来。

但他们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真正的本质是什么,因为手机毕竟是一个工具,如果舍本逐末地去对手机进行管控,而没有去了解问题背后真正的原因,那很多时候你做的所谓自控,其实都是在浪费时间,给自己添堵而已。

01:

我们父母出生的那个年代,信息的分发大部分控制在纸媒和各大电视台手中,那时候,父母对于信息的接收是相当被动的。

他们往往依靠订阅各种报纸,或者每晚静静地坐在电视机前,才能知道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

白天他们按部就班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领导叫他们做什么,他们只能去做什么,晚上回到家里之后,纸媒和电视台给他们灌输什么,他们就只能接受什么。

也就是说,父母无论是对于工作还是信息,都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从来没有参与到信息的生产和分发中来。

因为对信息没有任何的参与感,所以他们没有机会体会到角色转换的感觉,一直在社会中扮演自己做为父母、职场螺丝钉、乃至为人子女的角色

但我们出生的时代,已经和父母当时所处的年代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知乎、微博、快手、抖音、今日头条,现在你打开任何一个社交平台软件,都能参与到对信息的生产和分发中来。

你可以在知乎上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也可以在微博上分享你生活中发生的日常;还可以在快手和抖音上发布任何模仿类的短视频......

对于信息,我们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观望者,而是可以做为一名分发者,甚至可以摇身一变,成为一名制造者。

在这转变的过程中,有几个让人感到是十分爽快的地方。

第一,你可以在网上实现身份的转变。

每个人在线下的生活中,需要按照一定的社会规范,扮演好自己所处的角色

例如你的父母在公司需要扮演好做为公司职员的角色,工作认真、任劳任怨就是他们需要遵守的社会规范;回到家里之后,就得扮演好为人父母的角色,给你提供必要的情感和经济支持,就是他们所要遵守的社会规范。

之前在知乎有这样的一个问题:

为什么很多人开车回到家里之后,不想立刻上楼,而是会在车里静静地呆上一小段时间?

因为一旦上楼回到家里,就得立刻扮演好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遵守一定的社会规范,他们想要给自己多一点时间独处,不想立刻代入到其他角色中去。

做为学生身份的你,也得不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好好听课,对老师和父母的命令,大部分只能一味地接受。而通过互联网,你现在已经很方便就可以实现身份的转变。

你或许可以在知乎上扮演人生导师的角色;抑或可以在快手中扮演各种达人的角色;再或者可以在微博扮演好各种优秀话题制造者的角色

角色转换之后,你不用再扮演自己线下循规蹈矩的身份,而是可以享受网上虚拟角色给你带去的各种快感。

第二,你可以使用各种狂欢式的语言。

为什么很多人会迷恋网络上各种流行语,什么“谢腰”、“XXX是什么体验”、“沙发”、“666”、“老铁”、“双击没毛病”等等等等。

因为这些语言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们完全突破了常规的语法、句式,不用讲究词性的搭配,也不去注重结构的完整。

通过对汉字、英文、拼音、图形、图片、标点等任意组合和搭配,让人在使用的过程中,有种突破中心权威的感觉。

经常使用这些网络狂欢式语言的学生,仿佛在向自己的老师和父母宣示:

我可以不用去按照你们的中心权威去行动,我不想整天把“证明”、“如下图所示”、“好好听课”、“早点睡觉”等词语挂在嘴边,我也是一个可以很666的人,哈哈哈!

02:

为什么当你一个人在自习室学习的时候,你会容易发困,而让你去看电影,你却能十分精神?

为什么很多异地恋的人,即使经常打电话,时间太久了,感情也会逐渐变淡?

因为我们如果越是通过单一的渠道去获取信息,例如视觉、听觉、味觉,那信息对我们造成的生理唤醒就越低。

你在自习室学习的时候,获取信息只能通过视觉,枯燥的纸质书和粗陋的排版,当然不能和电影院震撼的立体声、唯美的画面、香喷喷的爆米花相提并论。

同样的,你和对象经常处于异地恋的状态,她有什么惊喜或者悲伤的事情,你也只能通过听觉的形式去体会,她即使说再多,你也无法感同身受,只能在结束的时候,草草地说一声“会好起来的”无用的鼓励,但如果她就站在你的眼前,哭化的眼妆、娇嗔的声线、愤懑的肢体动作,一定会激发你的保护欲,从而让你们两个的感情倍增。

网络中的各种信息,无时无刻不在用各种途径对你进行生理上的唤醒,除了采用图片、语言、视频等多种方式来刺激的视觉、听觉和视觉之外,他们做得更为细思极恐的事情,就是把逻辑链给不断简化。

从长文的博客到140个字的微博、从140个字的微博再到现在15秒的各种短视频,你之前可能需要理清楚文章长长的逻辑链条,需要跟着作者从A推导到B,从B推导到C,再从C推导到D,为了使你能够跟着作者的逻辑链条来走,作者必须要有较好的文字功底,从而让你读完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但到了现在短视频盛行的时代,短视频的制作者,优先考虑的不是事物的逻辑链,而是考虑如何在15秒内把你的眼球给吸引过去,他们注重的不是理性的引导,而是各种感性情绪的宣泄和误导。

所以你会发现现在很多人其实已经丧失了长文阅读的能力,他们不断在短视频的视觉、听觉刺激中,逻辑链逐渐被简化到几乎不存在的地步。

丧失逻辑链最为致命的后果就是,不少人崇尚对身体进行消费。

鲍德里亚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

身体是消费社会最美的消费品,对“完美身体”的追求成了人们最为重要的事业。

因为在人们的潜意识中,美即是代表着好,代表着善良的意思,所以你去看看现在很多短视频的女性红人,都是争相在追求所谓的“完美形体”,她们利用的,就是观众这种潜意识。

观众不再去思考背后的逻辑条,他们只关心这个直播美不美,他们只关心这个视频搞不搞笑,他们只关心这个视频能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他们带去最大的生理唤醒。

然后再决定要不要关注,要不要来个双击666,要不要喊一句老铁,没毛病。

03:

既然我们知道了不能静下心来学习的原因,那按照曾少的习惯,最后都会给出相对应的参考方法,大伙可以参考参考。

1,拒绝任何唾手可得的东西。

很多东西,越是唾手可得,越是显得不珍贵和毫无价值。

你在网络上,尤其是在快手或者各种短视频中发表的“666”和“老铁,没毛病”,与其说是你对老师和家长中心权威的无情嘲讽,借此证明自己是一个独立自主、有个性的人,还不如说你在这些唾手可得的语言中,逐渐变得低幼化。

这跟你之前小的时候,想要证明自己长大,从而尝试吸烟和喝酒是一样的道理,都是希望用任何可以在短时间习得的东西,来证明自己,向老师和家长宣示自己已经长大。

但这些有用吗?

没有任何用处,因为吸烟、喝酒跟你现在在网络中叫喊“666”和“没毛病”一样,都是人人都能做的事情,别人都能轻易做到,说明一点都不值得宣扬。

2,近乎无情地延长自己的逻辑链条。

短视频的制作者,就是想着15秒中的时间内,给你最大的精神刺激,所以只能用过减少逻辑链条的长度,主张情绪的宣泄,而不是崇尚理性的思考来达成。

因为他们知道,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去思考,也不再去多问一句为什么,现在的人,对于繁复的文字和长逻辑链的文章,忍耐度几乎为零。

所以,在网络上看到任何的文章和视频,都要采用以下的两个方法来延长自己的逻辑链条,推迟满足的时间。

第一,揣测发布者的动机。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作者会秉承这样的观点?

作者这样的观点,和他的成长环境有关系吗?

作者有没有将我带进一个思维框架之中?

第二,逆向思考。

逆向思考是查理·芒格一直崇尚的一种思维方式,他主张一个人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不要老是盯着幸福不放,而是要去想想,做了什么事情,会给人带去痛苦,而你,只要在经过思考之后,主动避开哪些让你痛苦的事情就行了。

同样的,在网络上接收到任何信息的时候,一定要学会逆向的思考。

我如果不看这些文章和视频会怎么样?对我有损失吗?我是在打着自我提升的名义,在消耗自己的时间吗?

多思考这两步,意味着你得无情的延长自己的逻辑链条,也就是说,你得推迟自己可以享受到的快感,毕竟思考是一件费时费认知能力的事情,但只有通过这样的一种形式,你才可以慢慢学会自己去思考,而不是被人牵着鼻子,到处走。

3,自己给自己多点生理唤醒。

我们在上面讲到,学习给你带去的生理唤醒极低的原因,是因为你一直用单一的途径来获得知识,其他的途径因为你没有用到,所以它们就处于睡眠休息的状态。

下一次当你想要学习的时候,例如想要背诵单词,除了调用视觉这个途径之外,尝试发出声来,这样比你单独看对生理的唤醒,要高很多。

同样的,当你正在读一本书的时候,试着结合思维导图的方式,让自己的肢体也能处于调用的状态,你可以看着自己学习到的知识,逐渐在你的手中形成一定的脉络和框架,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

现在你应该明白了之前一直强调的“手到、口到、眼到”,其实是有道理的,但重要的是,在读书和学习的过程中,还得不断让自己的思考,也就是大脑参与进来。

多思考,多去想想事情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多延长自己的逻辑链,这样你才能更清楚、更明白地活着。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心来  心来词条  这么  这么词条  为什么  为什么词条  学习  学习词条  
杂谈

 人活到高处,是节制。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庄子·大宗师》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王阳明曾说: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展开)

杂谈

 对亲情的感悟:有话好好说

由于彼特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因车祸去世了,他现在住在舅舅家里。一天舅妈刚读完一本教导人如何养育子女的书……想到自己身为舅妈,实在有些疏忽的地方,自从彼特住进来...(展开)

杂谈

 扫墓

猫肿,带你走进非同一般的小说世界。在扫墓完后,爸爸车里放的歌壹“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琪琪念着这句诗词,今天的天气暗暗的,没有阳光的影子,空气中夹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