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简约人际关系(外一则)
作者:流 沙
因为疫情,春节以来在家的时间越来越多,能不外出,尽量不外出。最初一段时间,的确不太习惯。但随着日子慢慢过去,却发现有些行为习惯是可以改变的,人与人之间,真的不需要天天凑在一起,进行全天候的紧密沟通和联络。这次疫情让我再次相信,养成一个好习惯只需三周。
疫情期间,因为工作原因,我从正月初二开始一直坚持上班到现在。若在平时,参加各类会议就会让人疲于奔命,有些会议言之无物,纯粹是为了开会而开会,但现在大量会议被取消,必须开的,也是短会,或以视频会议取代。许多工作还有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均以微信、钉钉等进行对接,沟通效果非常好。
疫情之下的“人际沟通新模式”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某些沟通模式的急躁和喧嚣,反衬出简约人际沟通的美好。现在,人与人之间虽不碰面,但联络不会中断,各自近况,通过网络都能实现互动,你想问候关心对方一下,轻而易举。你不想搭讪,你不出声也没人怪你。不像以前,在聚会碰面之时,必须有问有答才行,而且最好能相谈甚欢,否则就有沟通无效的嫌疑。我们太在乎沟通的形式和仪式感了。
有这样一句话:沟通越自由,人际越复杂。然后,人际越复杂,沟通就变得越困难,迫使我们需要不停地沟通,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这也是我们每天把大量的时间耗费在沟通上的真正原因。
我们是不是有这样一种感叹,每天起床,一睁开眼,就开始说啊说,与你的家人说,与你的同事说,与你的领导说……但你发现,你说的那么多话,沟通效果并不好。
但疫情之下的人际关系新模式,让我们惊奇地发现,许多所谓的沟通都是无效的,很多沟通可以更加简洁和简约。
还有一句话这样说:朋友是什么?朋友就是即便多年之后再见面,两人也会心领神会。这就是简约人际关系的一种最高境界,人人为之向往。
疫情过后,不知那些充满着功利化、热火朝天模样、唾沫横飞的沟通场景,能不能向有效的、简约的人际关系沟通方向走一步?
柏拉图说:“聪明的人说话是因为他们有话要说,傻瓜说话是因为他们必须说点什么。”
哲人的话,总是让人回味无穷。
生命摆渡人
最近,武汉一位顺丰快递小哥成了“网红”,被网友称为“生命的摆渡人”。
他叫汪勇,并没有干什么惊天动地的事。除夕那天,汪勇像往常一样送完快递准备下班。看到朋友圈一位金银潭医院的护士发的一条信息:明早6点下班,没公交没地铁,4个小时了还没有网约车接单。
这位护士的困难摆在那里,怎么解决?第二天是正月初一,汪勇很早就赶到了金银潭医院,送这位护士回家,护士在他的车上哭了一路。在疫情期间,汪勇以一个快递员的身份,几乎承担了医护人员的后勤保障线:医护人员上下班没车坐,他组织志愿车队;医护人员没饭吃,他联系餐馆和便利店;医护人员没有衣服鞋子充电器,他筹款去买……
他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摆渡,是一种关怀和体贴,是一种实现他人的主动,它来自于“站在别人的角度”。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任首相时,有一次宴请内阁成员。一位工作人员上菜时不小心将热汤洒在一位内政大臣身上。
这位年轻的工作人员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不断地道歉。撒切尔夫人见状,立刻上前轻轻拥抱犯错的工作人员,安慰她直到平静下来,并柔声告诉她:“孩子,不要怕,人都会犯错的。”之后,撒切尔夫人才回头安慰内政大臣。
这个故事被传为佳话。
在这次意外中,最“受伤”的并非那位内阁大臣,而是那位犯错的工作人员,而撒切尔夫人站在犯错者的角度思考,她成了这次危机的摆渡人,也成了她强势作风和优雅风度的摆渡者。
这个世界不会亏待任何一个摆渡者,尘世纷纷扰扰,但我们的心灵仍然柔软,不会错过那种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