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修身养性,学礼修德立身
——《快乐生活二十谈》(十六)
作者:卡尔赫林
古人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籍,是人类文化文明和思想智慧的结晶。读一本好书,可以让人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增长见识,还可以陶冶情操,提升思想境界,汲取精神养料,完善个人修养,强化知识技能,并有助于悟性和情商的提高……开卷有益,一本好书甚至可以让人受益一生。
读书,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充实,还可以舒缓内心压力,排遣苦闷孤寂,提升工作能力,认知广阔世界和感受别样人生,并让人知晓更多的人生哲理。一本好书,往往富含丰厚知识或人生智慧,通过阅读,可以增智开悟解除困惑,避免不必要的挫折。通过阅读,还可以和书籍或文章的作者做跨越时空情感交流,并在字里行间中感受到心灵上的共鸣。
修身养性离不开读书,阅读一本好书,可以净化心灵滋养心性。通过阅读展开思考,进而加以自省体察,以修正自己的言行,改良身上的缺点和不足,进而使身心达到更高的境界,从而让生活更美好,让人生更完美。
修身养性,除了读书之外,习练太极、练习书法绘画、聆听音乐、亲近自然、种植花草、饲养宠物,都能够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修身养性,可以让身心达到一个超然的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俯仰沉浮亦泰然,能屈能伸荣辱不惊。以淡然的心境,平和的心态和朴素的平常心,来面对世间万物、各类人群和诸多诱惑,以及人生中的烦恼、挫折和不幸。
无论在工作生活中遭遇什么,都不要气恼和哀怨,一切都要坦然面对虚心接受。因为苦难挫折都是命运的赋予,可以让人体悟到更多的人生哲理,收获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不如意的事情都是对自己修为和心性的历练,可以强化心理承受能力、锻炼忍耐力和克制力。在遭遇苦难挫折时,切不可悲天悯人顾影自怜,而是要调整一个积极的心态,乐观的面对,积极的去攻克困难改造现实。在遭遇不如意的事情时,不要抱怨不要气恼,切不可大发雷霆之怒,以免失去理智。要学会宽容和饶恕,笑纳人生的缺憾和生活中的不愉快。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包容一切,用理智化解矛盾排除戾气,或把不如意交付给时间来化解。生活中无论遭遇到什么,凡事不必太过计较,虽不是得过且过,但也不能吹毛求疵。
不管曾经遭遇了什么,不管现实生活是否窘迫,不管他人的生活多么的幸福,都不要自卑和嫉妒。因为自卑和嫉妒,都可以毁灭一个人。浅淡的自卑,还能够引人自省促人自强催人奋进;但太过自卑,却是性格上的缺陷,容易让人轻视自己,低估自己的能力,消磨人的雄心和意志力,让人自暴自弃悲观、悲观失意和消极厌世。而嫉妒别人,也是一种自卑的表现。在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遭遇不同的挫折和苦难——当你看到一个人无限风光时,却不知道在他的内心中隐藏着多少难言之隐和心酸苦水。而当你正在经历苦难挫折,请你相信当你战胜苦难挫折之后,会让自己变得更成熟更强大,而未来生活还有更多的美好幸福在等待你去品味和感受。在人世间,每个人都运行在自己的人生轨迹上;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是在过自己的生活——虽然在某一时间内,大家出现在同一场合,但每个人的人生轨迹、现实生活、人生方向和未来发展,都是不同的。所以,请你不要把自己与他人相对比,也不要盲目的自卑和去羡慕、嫉妒他人。世间风云变幻,可谓瞬息万变;在世间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在特定时间内,优与劣、好与坏都可以相互的转变——身在富贵也难免家道中落,身居清贫也可以青云直上。所以,面对人和事,面对自身暂时的不足和缺憾,你大可不必自卑和去嫉妒。而是要发现自己的优点,肯定自己的能力,树立强大的自信,培养顽强的意志——乐观、开朗、坚强、自信,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以饱满的热情面对生活,以顽强的拼搏战胜苦难,活出崭新自己,创造美好生活和精彩人生。
修身养性,在加深修养完善自我的同时,还要掌握一些与小人相处的技巧,以减少挫折和排除阻碍。对待小人,能够远离还是敬而远之,如不能远离就多加包容,但不要一昧的忍让迁就,也尽量不要针尖对麦的发生冲突,以免矛盾僵化伤害到自己。对待小人,还可以加以感化,不是以小恩小惠去收买,而是以大仁大义去感化。与小人相处,应多加防范,可交谈切不可交心,同时还要提防来搬弄是非的小人。提防被人以话套话,在抓住把柄之后转头诬告。在与小人相处的同时,也不必太过忍让,必要时可以让小人见到自己的实力和威力,或亮出自己的后台,对小人加以震慑。与小人相处,就如同与狼共舞,如何让狼咬不到自己,如何让狼驯服,都是一门学问。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难免会面对权力、金钱和美色的诱惑。当诱惑来袭,如何把持驾驭自己,需要人具有一定的理智、理性、自制力和克制力。理智、理性、自制力和克制力的培养,与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提高思想境界,密不可分息息相关。只有思想道德修养,达到某种境界,才能够让人清醒的面对人世间的各种诱惑,而不至于身陷诱惑之后毁誉损身。通过修身养性,通过思想道德品质素养的修炼,可以获得一副傲骨一身正气,广阔的胸怀和刚正不阿的气节,以更好的立身在浑浊的尘世间,规避过失和人生风险,以避免不必要的挫折。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但凡人和事务都要以平常心来对待,莫急莫火戒骄戒躁。待人,要和蔼可亲宽容大度,有容人之量;做事情,要沉稳耐心,切莫惊惶失措和毛躁草率。虽然很多时候,都不是人人和睦亲近,事事尽如人意,处处遂心如愿——当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发生时,还是多加包容吧,或者把得失成败看淡一点。当自己心胸变得开阔,烦恼和忧愁自然会少很多。不因一时的成败得失而妄自菲薄和迷失自己,而是要保持一种豁达淡然的心态,去面对功过荣辱得失成败。在失败面前不低头,不抛弃不放弃,重振自己的信心和勇气,拨正自己的航向,向人生的目标奋勇前进。
做人要有高远的志向,即便没有高远的志向,也要有人生的追求——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追求更加完美的人生。高品质生活,并不是爱慕虚荣贪恋奢华,也不是完全由丰厚的物质来营造。在物质不断丰富的同时,更需要个人修养的完善,道德品质的优化和思想境界的提升,才能够营建真正的高品质的生活。当个人修养、道德品质、思想境界,修炼并提升到某一层面,人生也会更加的完美。在追求丰富多彩物质生活的同时,切不可忽视自身品德修养和对自我心灵和精神世界的关怀。
做人要有良好的品德,品德在社会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如果人没有好的品德,即使再富有也不能平安快乐的活着;如果靠坑蒙拐骗发家后,再想起去庙宇烧香布施,也是于事无补的,只能换个心理安慰罢了,却不能抵销自己种下的孽因。经济日益繁荣,物质生活越发丰富多彩。在不断提升生活品位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自身品德和品格的修养。否则就会身陷声色犬马纸碎迷金中醉生梦死,并会对低级庸俗趋之若鹜。却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品位,因为生活品位的高低,除了物质基础之外,也要以好的品德为基础,好的品德才能缔造真正有品位的生活。品德、品质、品行、品味和品位,决定人的生存境遇和人生境界;而一切都是建立的品德之上,没有好的品德为基础,就不能创造和享受美好的生活。厚德载物,德以修身。有德之人才会在为自己创造财富之时,不忘惠及他人,不忘为社会和子孙万代造福。而失德之人,即便获取了财富,其荣华富贵也不会太过长久……
立身处世,除了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之外,为人处事待人接物,还要掌握和遵循一些礼仪。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在中国古代的家庭和社会场合中,各种礼仪、礼节、礼数是极具传统又非常繁杂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礼节都退出了历史舞台。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便于待人接物,我们应该学习并掌握一些现代社交礼仪和国际礼仪。现实社会高速发展,科技与经济日益发达,人与人的交往也越发的频繁,人与社会的关系越发密不可分,而掌握一定的社交礼仪知识,不仅能够完善个人修养,还助于我们更好的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更顺利的完成工作中的各项事务。
除了社交礼仪,还有仪容仪表礼仪、服饰礼仪、电话礼仪、电子邮件礼仪、国际礼仪等等,以及各种职业礼仪,需要身处不同行业的你我,对此加以学习和掌握,以更好的完善职业素养,提高工作服务技能。学习礼仪,离不开阅读,同时也可以通过一些音像资料来学习——但阅读书籍还是比较直观的,也容易记牢,不受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只要有书读和爱读书就行。
如果要到国内少数民族地区,国外的某些国家和地区,进行观光旅游——在出行之前,最好阅读一些相关书籍,查阅一些相关资料,借此了解一点风土人情、民族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当地人的好恶与民间禁忌,以避免在旅行的过程中,因为自己不适当的言行招徕误解和招引灾祸。
礼,除了代表礼仪、礼节之外,还包括一些人世间既定的规则和约定俗成的东西,同时也包括一些书写的规范条文和拟定的规章制度——这些东西都需要好好的学习和认真的遵守。虽然在生活中不可思想陈旧和拘泥陈腐,但一些道德法制规范,还是需要认真遵守的。
综上所述,读书与修身养性学礼修德,是密不可分的。书籍,是精神食量的宝库,是智慧的源泉,通过读书可以不断的丰富自己和完善自己。通过读书,汲取精神养料,挖掘知识宝藏,陶冶高尚情操,提升文化素养,完善思想道德修养,丰富知识技能——从而让人更稳固更高大更光彩的立身于世间,在风云变幻中岿然屹立,在苦难挫折中傲然崛起,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