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处,靠近理想的自我
曾经,有这样一个热门提问:
“如果给你一个房间,温度正好,有食物,有手机,有wifi,你可以待多久?”
很多人不置可否,直到这个特别的假期出现。
于是,有的人蠢蠢欲动、寂寞难耐;有的人百无聊赖、辗转反侧;有的人借酒消愁、不知所措。
我也曾经一度迷茫,直到我看到周国平先生的这本书--《当你学会独处》。
这本书从“自我”“命运”“灵魂”“读书”“性格”“反思”六个主题切入,娓娓道来,让人思考,在嘈杂的当下,到底该如何安放我们焦躁的心灵?
在周先生看来,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
独处不是与世隔绝,而是为自己保留一个开阔的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在可支配的时间里,不断靠近理想中的自我。
细细想来,深以为然。
是啊,我们为什么非要去参加什么酒局、饭局,我们为什么非要去结交什么人脉、钱脉?
那些外在的东西,终究是过眼云烟。
更何况,如果自己不牛逼,哪怕机会再多,资源再多,最后还不是只能望洋兴叹?
是时候停下忙碌的脚步,来观照一下自己的内心了。
看着周先生那些平淡朴实而又饱含哲理的文字,仿佛那些字眼就一个个打在我心里。
独处的时光也许不长,但是很宝贵。因为我们如果学会独处,就会认真去反思我们到底要什么,不要什么,我们到底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一个人到底会不会独处,决定了一个人到底能走多远。
图片来源 | yestone.com
独处,获得安宁的心境
前几天,方舱医院的一个读书哥火了。
在疫情的阴云笼罩之下,在喧嚣嘈杂的环境中,这位男子带着口罩,半躺在病床上。他手捧着一本书,读的认真而又专注。
这样的云淡风轻,倒给人一种静水流深的力量。
是啊,无论是身处医院的患者,还是在家自我隔离的人们,与其整日为疫情焦虑、为生活苦恼,为何不试试学会独处?
就像周国平先生,他“曾经流连于阿尔卑斯山麓的湖畔,看雪山、白云和森林的倒影伸展在蔚蓝的神秘之中”,但他看过世界以后,却宁愿继续投身书斋。
他在《丰富的安静》里写道:
“我的日子真的很安静。每天,我在家里读书和写作,外面各种热闹的圈子和聚会都和我无关。
我和妻子女儿一起品尝着普通的人间亲情,外面各种寻欢作乐的场所和玩意儿也都和我无关。
我对这样过日子很满意,因为我的心境也是安静的。”
在独处的时间里,所有的一切,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所有的时间,也都可以任由我们支配。
我们不必再强颜欢笑,不必再委曲求全,而是可以静静过好自己的日子。
宁静致远,何乐而不为?
图片来源 | yestone.com
独处,是最好的增值期
周先生说:
“世上可做可不做的事是做不完的,永远要去做那些最值得做的事。读书也是如此。正确的做法是,在所有的书中,从最好的书开始读起。”
周先生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
当别人在无所事事的时候,周先生却在独处的时间里,做出了很多成果,写下了很多文字。
无论是散文《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生命的品质》等畅销书,还是随笔《人与永恒》《内在的从容》《把心安顿好》等充满哲思的作品,都是他在放下忙碌的社交后,学会与自我对话的产物。
独处,是一个人最好的增值期。
独处时,我们终于得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随便抄录几句,都能看到周先生从未在独处时,停下思考的脚步。
对于成功,他说:“成功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最高标准,比成功更重要的是,一个人要拥有内在的丰富,有自己的真性情和真兴趣,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
对于交友,他说:“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朋友。在所有朋友中,不能缺了最重要的一个,那就是自己。缺了这个朋友,一个人即使朋友遍天下,也只是表面的热闹而已,实际上他是很空虚的。”
对于做人,他说:“人活世上,第一重要的还是做人,懂得自爱自尊,使自己有一颗坦荡又充实的灵魂,足以承受得住命运的打击,也配得上命运的赐予。倘能这样,也就算得上做命运的主人了。”
寥寥数语,一阵见血,给人启迪,引人深思。
如果我们还在为当下而烦躁,还在为独处而焦虑,还在为未来而担忧,那就不妨读一读周先生的文字吧。
当我们学会独处,我们的思绪就会汩汩流淌,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芬芳……
——读《当你学会独处》
文/奕默
书馆君送福利!
我们将从这一期的留言中选取 5 名馆友,赠送好书《当你学会独处》一本。
方式:
在正文右下角点击“写留言”,编辑发送你的评论。
时间:
3月20日至3月22日(我们将于3月23日在本文评论中回复获奖人)
期待你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