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年,我父母结婚,那一年桃花盛开,《少林寺》热映。我无数次回溯自己的身世,猜想他们一定是在观影之后,突然怀有了一种崇高使命感,决心完成觉远与牧羊女未竟的爱情,于是世上便有了我。
身为十三棍僧的精神传人,在生命的最初十年,周末荧屏我只看武侠电影,街头卖艺只看跌打膏药,小人书只看《七侠五义》。那时大街上总是游荡着一些风尘仆仆的艺人,大多数眼神贼亮嘴皮子利索,敲锣打鼓嚷嚷半天就是不肯打拳。同伴偷偷告诉我这些人会骗小孩子去练猴拳,然后小孩越长越像猴子,完全受他摆布。几天后那人手中果然多了一只猴子,我惊恐地发现,同伴的话得到了证实。
尽管有这个阴影,我仍然一直自诩是武学奇才,不然怎么会与电视上的武打英雄心灵相通呢?每次遇到委屈,我便扎稳马步,嘴角挂着淡笑,暗暗把注意力集中在一点,然后在脑中展开一幅图画,画中的我返身翻腾三周半接五个完美的连环鸳鸯腿,姿势优雅地将敌人击倒。我的运气也不错,总能获得武功秘籍。比如初二那年,我搜到了一本气功书,不用蹲马步,不用劈板砖,走的是终南捷径。练功期间,我目光如炬,健步如飞,真气自手心和天灵盖贯入丹田,一天到晚兴奋异常。最后没有练成,是因为习武之人最忌气血上涌,而我过于相信书中那句励志名言,流了太多鼻血。它告诉我,等过两天看穿了墙壁,就可以研究隔壁美女的生活起居了。
习武不成,不关秘籍的事,真的。我的习武之路太过平坦,既没有挥刀自宫的勇气,又没有非报不可的恩仇,相比郭靖兄、段誉弟等前辈,生命中还缺少了一座关键的悬崖。
在我将满23岁的那个月,少林寺终于公布了《易筋经》的武功秘籍。打开少林网,面对与金庸笔下大相径庭的描述,精致的网页设计要比武功招式更令我惊叹。我和所有的人一样疑窦顿生,一个简单的问题浮现在脑海:咦,是这样的吗?另一个慈祥威严的声音,微带着禅意,却适时地在耳边压迫着你: “难道不是吗?”
十几年就这么过去了,我渐渐的,变成了一个猥琐的男子,肚腩与腰间盘齐突,脖子共酒糟鼻一色,再没有人称赞我骨骼清奇,连我自己也不晓得,是不是有股真气给我忘在了丹田之内。从此,与我武功有关的一切,江湖上就再也秘而不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