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子·列御寇》:“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老祖宗两千多年前的警示犹言在耳,我们孙子辈却只当耳旁吹过了一阵风。我们的教育两眼一闭,闭门造车。教育,按照管理者的强制指令和教师的自我陶醉,一意孤行,根本没有考虑学生的真实需求和市场的真正需要。从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乃至当下,毕业即失业,读书无用论此伏彼起,甚嚣尘上。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管理者无奈,社会不买账。如毛泽东所言,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学成之后,一无所用,明知结果,执意维持和苦熬,岂止哪一个人的悲哀。
■画龙点睛,是说龙画好了,因为没有画眼睛,龙僵化、死板。后有人用了点睛之笔,结果龙鲜活、栩栩如生直至飞舞了起来。寓意告诉人们说话办事要抓住关键,纲举才目张,一个关键的棋子,点活了整盘棋。中国人聪明,但是常好聪明大了劲:等着点睛摘桃的人多了,一笔一划画龙的人没几个了;唾沫星子直冒指指点点的人多了,脚踏实地劳而苦干的人少之又少了;等着鲜花掌声光环的人多了,背地里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人少了。结果装犊子、扯犊子、完犊子的人越来越多,苦干的实干的不图名利真想干的越来越少。
■作为龙头老大,无论怎么牛,别忘了跑龙套的的辛苦和艰难;对跑龙套者,无论怎样卑微,老大都别忘了他也有尊严。老大,常想想自己当年也跑过龙套;跑龙套者,常想想有朝一日自己也可能成为龙头大哥。
■道高龙虎伏,德高神鬼钦。真正的大师,总是笑容可掬、和蔼可亲、无欲无求、不可战胜的样子。世俗人的疾言厉色、心烦气躁、机关算尽、只争朝夕、撕心裂肺、呼天抢地,在大师的身上,看不到一点的影子。
■一个人,来到这世上,尤其在少年、青年时期,究竟会发展成什么样子,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遗传、出身、起点固然无法改变,但人的主观眼界、方向、目标和努力,常常起了决定的作用。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人,得有点野心。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想都想不到,怎么能做到!?终非池中物,只差遇云雨。凡历史上风云人物,多有救世主情结。
■因为传统文化中认为龙乃祥瑞之物,认为皇帝都是真龙天子,形容哪个人优秀出类拔萃大家都称其为人中龙,所以我们世世代代都望子成龙,为此不惜一切代价。抛开各种比喻,求真务实,我们的孩子如果真成了龙,还不把我们吓死。还是说点实在的吧,孩子如果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我们也就该知足和无憾了 。现在的教育,让我们的孩子一方面众星捧月,一方面摧残、压力重重,想成为一个人,都不能自主了,更何况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了?!
■形容人是变色龙,肯定有不屑和贬损的意思。设身处地的想,为了生存和更好的生活,变换颜色,适应环境,不对吗?变色龙者,不但有变的眼光,而且具备变的本事,这是多数人都不具备的。既如此,人们就只有嫉妒和骂的份了。
■叶公好龙,讲的是表面喜爱,内心并不真的喜欢。固然讽刺的是人的表里不一,但是冷在心上,笑在面上,也确是人生存的一个基本本领。当然,如果能够和不喜欢的人相处、处好,修养一定又提升了一个层次。
■龙生龙,凤生凤,黑瞎子生出一定是熊。再是强调主观努力的因素,也掩盖不住遗传、出身、背景对人的重大、深远的影响。人的命运远在娘胎里就已经注定了。我们总是世代追求公平、平等,但追求永远在路上。 彷佛美轮美奂的海市蜃楼,尽管飘渺,但足以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