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三茅网(sanmaohr)
过了个十一,携程的口碑突然垮了。
先是十一期间,一篇题为《一年100亿?揭秘“携程”坑人“陷阱”》的文章传遍朋友圈,携程“强买强卖”、“坑人没商量”,消费者在预定机票和火车票时,会被默认添加一些费用,包括专车、酒店券等而且根本取!消!不!掉!
10月9日,演员韩雪出来补了一记大刀,发微博“炮轰”携程,称自己被“套路”了!
韩雪愤怒的表示,作为携程的资深用户,她的酒店订单不止一次被转卖、而且遇到的海外地接严重违法违规。
但携程“除了一句抱歉,别无其他。”
有了韩雪的加成,骂携程已经成了这两天最流行的风潮。多家报纸报道此事;许多好事者实测携程产品,扒出来许多不透明收费;更多的普罗大众选择了最简单的参与方式:打开微博和朋友圈,狂骂携程。
一家市值超过千亿的大公司,为什么突然间一脚踩进超级深坑?其实,这并不是它运气不好,仔细研究一下携程的人力资源体制,我们可以发现,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说,携程遇到今天这道劫,可以说是必然的。
薪资、氛围、前景
知乎上有条问答,说的是“你为什么从携程离职”。一位携程前员工匿名前来曝料,从这名匿名勇士的回复中,我们可以看出,携程的员工氛围是比较悲惨的。
1、工资待遇相比业内较低
“薪资倒挂严重,毕业生和新近员工工资和Title都比老人明显高太多,而老人的晋升太看运气,看领导脸色。最后会发现部门里高薪低能的人多,有能力的人拿得钱少却要擦屁股。加上本身薪资方面对比业内并不占优势,所以许多人选择离职。”
2、办公环境似网吧
“总部大楼就像是一个超级大网吧,一层楼基本没有隔断,黑压压一片人,每个人的可用空间不到2平方米,你椅背后方大概30厘米就是另一个人的椅子,人员密集。每次有人感冒不到两天周围就会有好多人感冒。每到非夏天季节,一打开楼层门就是一大股臭味扑面而来,那个酸爽,一进去都呼吸困难!”
3、员工看不到发展前景
“这是互联网公司里最像国企的一家,流程冗长死板,变通能力低。中层工作流于形式,媚上欺下。最让人心寒的地方是管理无情,过河拆桥,用完就扔。唯一有互联网味道的就是“加班文化”,倒也不是真的工作需要加班,而是领导想要大家加班,所以大家都争先恐后的加班!
另外,公司内部斗争非常厉害,新员工被打压是常有的事,你也不用管HR谈薪资的时候说的年终奖,最后都是领导说了算,给你多少就是多少。”
扩张过猛、增长乏力,无奈裁员
2016年,携程与去哪儿合并后,就曾爆出裁员千人的消息。
携程为了缩减人力成本,推出“支持老员工返乡”计划,好听的名目之下,本质是以工资更低的应届毕业生替换掉大量老员工。
有员工爆料称,携程HR在高管的授意下,“在全公司掀起了一场血腥的清除老化员工运动”。
遭遇此事后,有不少人已经提请仲裁,直指携程涉嫌违反国家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近年来,市场压力过大,携程为寻求新的增长点,大举进攻海外市场,频频收购、兼并国外在线旅游企业;另一方面,携程从今年年初开始大举向国内二三线城市下沉,大举投入线下实体店。
这几项业务的投入,都需要真金白银的支持,消耗大量资金,而且相当长的时间内,还很难看到造血反哺的可能性。随着利润的缩减,裁员成为必然。
携程一方面没能在扩张业务的同时获得利润,一方面还在大规模的“内耗”,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如果携程不能寻找到新的业务支撑其财报,或许未来裁员将不是最坏的消息,人才流失的离职大潮才是。
玩“套路”注定走的不长远!
有人说,携程们的“捆绑销售”模式和目前行业情况也息息相关。同质化严重的市场竞争中,各个平台唯有靠低价才能吸引用户。但,无论卖火车票还是机票,都需要和官方售价一致,那么又如何盈利呢?
那就“捆绑销售”,卖点附加产品吧!
但是各大类似平台的捆绑销售、默认勾选又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出于盈利的需要,搭售保险和各种优惠券等产品,又将取消入口隐藏很深,这样一味的追求营收,却将盈利模式凌驾于冲突用户体验之上。这样的模式,最终只会倒逼用户放弃平台,转投其他怀抱。
捆绑消费,实质上是一种强制消费的违法行为,携程在大力扩展业务的时候,却忘了初衷:“说走就走”!试问,有这么多的隐藏消费,看到机票是800,下单的时候却是900,甚至1000,有哪个客户还敢“说走就走”呢?
在这样的环境下,更多的内部资源,都用到内耗上了,如何让员工打造最好的产品、提供最好的服务?
有内忧的企业,一定走不长远。作为人力资源从业者,HR的责任就是及时发现企业内部的隐患,让组织能够集中精力对抗外部的竞争。你做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