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习17个小时,只睡5个小时。
相信不少同学、家长,前几日都被清华大学一条微博的图片,刷屏了!10月14日的时候,清华大学官微发布了一条这样的微博:“这样学习,想不当学霸都难!”
“凌晨一点睡觉,清晨六点起床,六点四十开始学习,晚上9点到凌晨1点全部安排满满当当……”
在清华大学这条微博的图片里,展示了不少来自清华大学校史馆的“优良学风档案史料”——比如学生的笔记、作业、计划等等——而最惹人眼球的,还是其中一位清华本科“每日计划表”。
许多人看过后都高呼:学霸之所以成为学霸,那一定是有原因的!
1:
但事实上,这份著名的
清华学霸“计划表”是假的
如果我们仔细看看这份计划表,许多人都会发现:这份表中的计划安排,几乎每天都精确到了以小时为单位,这样的计划表做出来后,可执行度有多高?
不少读过大学的同学都明白,大学的生活,谁还没有个“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时候?比如:导师突然让你帮忙找个文献、做个报告,辅导员突然让你去开个会,这都是常有的事情。
而对于大部分正常人来说,像表中那样每天都只睡5个小时、学习17个小时的,觉都睡不够的情况下,真的能做好日日坚持吗?有不少人怀疑,这份计划表的真实性!
于是很快,就有人在知乎上,曝光了这份“计划表”的真相,并解释了这份记录的真正来源。
这其实,是一位清华学姐的“日常总结表”!
知乎上一位网名叫做D.HAN的清华大学博士生说,他曾经问过这份“计划表”手稿的制作者——马冬晗师姐——关于网传的这张计划表的真实性。
他得到回复是:
“那张表不是计划表,而是记录表。是在一天结束后,她会把今天做了什么事情填进去,和日记一样。她觉得,如果这是张计划表,那几乎是不可能有人可以完成的。”
这份记录表的制作者,清华学霸马冬晗学姐本人也认为,像时间计划这样的东西,其实没有必要精细到以1小时问一个单位——甚至只要精确到上午、下午、晚上,大多数时候就足够了。
2:
其实网上那些“极度自律”的鸡汤
很有可能会毁了你
在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耶克斯-道德森定律。
该定律解释了,一个人的压力、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联系——很多人觉得,我们学习工作上,一定要有压力才有动力,压力越大动力越足——但事实上,压力动机与效率之间,其实并非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一种倒U形曲线关系。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压力、动机强度太高,往往会不利于他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的效率。这很容易就导致“目标计划”的完不成,导致接下来的计划难以持之以恒。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学习、工作的效率极限。
“极度自律”的后果,很有可能只是一次又一次推倒重来的FLAG,对自己能力的怀疑、自责,还有止步不前的压力,这可能比懒惰,更容易“摧毁”掉一个人。
我们很多的高中生,常常为了学习辛苦熬夜、刷题刷到自己都想吐——这样压榨尽自己每一分娱乐、休息的时间,像许多“鸡汤”中吹鼓的那样尽可能地去做到“励志、自律”,但是成绩上很多时候却止步不前。
这让许多学生到最后,开始自我怀疑,甚至自暴自弃。
正如网传的那一句话一样:“如果只靠努力拼时间就能成功,那么富士康流水生产线上的工人,最应该成为百万富翁……”
在我们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其实我们很多人都过得非常焦虑。我们的身边总是不乏充斥着一些“成功人士”的传说,而我们自己,却常常是在泥潭中苦苦挣扎——花更多的时间去努力,这究竟对不对?
答案肯定是对的——不过,努力和投资时间,只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却不是充分条件——只有懂得善于总结、用对方法的人,才能真正把成功握在掌心。
3:
早睡晚起不一定会成功
但是善用“时间总结”却可以
事实上,我们所推崇的许多著名的励志故事都是虚构,像科比的“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哈佛的“凌晨四点半的图书馆”,其实都是骗你的——其背后,往往都是很多媒体,为了吸人眼球,添加了许多“艺术加工”的成分。
仔细想想,像我们古代的“头悬梁、锥刺股”这样的发奋读书的故事,从行为本身来看,未免也都有点给人“心理变态”的感觉……现实中,没有谁真的会为了防止自己睡着,拿锥子去扎自己的大腿。
我们应该明白,成功永远不会靠打鸡血而获得,而如果你真正想要做好自律、努力,想要通过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来获得成功。我建议你,应该按照如下的步骤去做:
一、管理时间就像理财,你要记录好自己的“支出”
对于一个人来说,我们一生中最珍贵的资源,就是时间。我们常常说生活支出的时候,我要注意记账、理财——然而很多人却对我们的“时间支出”没有什么“记账”的观念。
清华学霸马冬晗的这份“日常总结表”,其实就给了我们大多数人一个很好的范例。
记录时间的支出,才是管理时间的第一步,而不是什么提前做计划。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讲到自己的“时间管理法则”时,也曾提到自己之前没有统计过的时候,总是觉得自己写作的时间,一下子就白白的虚耗了。
直到他开始注意到每个小时段,自己都做过了些什么,才意识到——有时候他的时间就在,翻翻书、看看窗外、和朋友聊聊天里头一下子就过去了。
在你没有记录之前,如果你都不知道自己的时间花在了哪,那你永远不知道自己该在什么地方,提高自己的“时间利用率”。
二、先明确好完成的目标后,再进行计划的制定
我们为什么要给自己定制计划,是为了节省时间吗?事实上,时间是没办法节省的,不管我们如何干预,时间都在那以不紧不慢的速度,流失着……
我们制定计划的目的,其实是要让自己搞清楚任务的主次,搞清楚自己的阶段性目标是什么,把应该分配的时间,分配到应该到时间完成的任务上!
真正要做好“管理”时间,并不是要求你的每一份时间,都要用来被“学习、工作”高效利用,而是明确这一段时间用在哪!因为一天24小时,人的精神状态不能时刻保持饱满。就像早上记忆力好的时候,我们可以多用来看书写作;中午困顿的时候,就要进行适当的休息。
制定计划的时候,你一定要多问自己几件事:
我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早中晚的时间,我该如何调配这些任务的先后顺序?通过之前的记录,这样的任务我上次花了多少时间,现在新的计划的可行性又有多高?
像很多刚刚步入大学的同学,常常一天到晚瞎忙活,这个课程上一些,那个社团去参与一下,结果到了学期结束后,专业课挂了科才后悔不及。
请你记住,没有目标的努力和计划,一切不过是你在忙忙碌碌中的自欺欺人。
三、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不断的调整才能应对变化
著名经济学家戴尔·麦康基曾说:计划的制定,比计划本身更为重要。
正如我们常常强调一个人,要保持终身不断的学习一样,生活中的变数太多,我们不可能制定出的计划,总是能完美的如期执行——我们总是需要对其作出不断的调整,去拥抱新的挑战。
制定计划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制定计划后,我们就可以偷懒却又效率地,按部就班完成任务。其最终意义,本质上是要为我们内心最真实的需求服务:我现在还有多久时间,我现在需要干什么?舍弃掉那些当下不重要的事情,才能为我们更好的完成目标而服务。
这其实也是第一步做好“时间总结”的意义。
很多人将自己的时间表塞的满满当当后,发现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做不到、不需要做那些事。那就不要再坚持——通过总结,我们就要将其中的糟粕摒弃。
而对于不懂得调整计划的人,其实和不做什么计划的人,本质上没有什么两样。
这两者的区别,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