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如何唤醒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感

       大家好,欢迎来到职聊堂,今天职聊堂的老师与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如何唤醒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感》。

先给大家分享一篇前年7月份人民日报、共青团中央在微信上刊发的文章——《沉睡中的大学生:你不失业,天理难容!》里面的部分内容。文章中例举了当今部分大学生目前的学习、生活状态:

上课时:清醒没有发呆的多,发呆没有睡觉的多,睡觉没有玩手机的多;

下课时:自习没有吃零食的多,吃零食没有看连续剧的多,看连续剧没有玩游戏的多;

考试时:不给范围就不会考试,给了范围也只是复印同学准备的答案;你如果是老板,会雇用你自己这样的员工吗?

毕业前:上大学前填报志愿,你说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特长,好吧,大学毕业找工作了,同样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特长。自己都不认识自己,还有谁能认识你?

专业课:学技术不肯动手,学理论不肯动脑。等待你的除了失业还能是什么?你说,你修完了《计算机基础》,但真实水平却连个PPT都做不好。你的竞争力在哪里?

不知道大学生朋友们看到这篇文章有何感想?

职聊堂的老师认为:

其一,虽然这篇文章批判的有点极端,但也赤裸裸地揭示了部分大学生浑浑噩噩的生活状态,给当今大学生敲醒了警钟。

其二,部分大学生已失去了自我,完全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只有借助风的力量才能留在天空,但只是漫无目标地飞行,留下的只是痕迹,没有轨道,无风的时候最终要落下来。而最可悲的是,自己根本不知道会落到哪里。

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大志,其励志故事还被作为教材编写在小学的课本中。如果与以上状态下的大学生朋友们谈“报效祖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使命感,老师感觉有点难为情。老师认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把“回归自我、学好专业课、毕业后找份满意的工作”作为目前的使命感及任务。

那么,大学生如何摆脱“沉睡”状态,保持头脑清醒,重新认清自我,拥有使命感呢?老师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第一个方面:认清自我,给自己定位

第二个方面:树立目标、实现目标

第三个方面:常思考,多分享

先来学习第一个方面:认清自我,给自己定位。

著名作家余华在《活着》中写道:人一辈子活三条命:性命、生命、使命。

性命:性命,是我们活着的根本。无论你追求荣华富贵或功名利禄,必须先让自己活下来。我们上大学是为了找工作,找工作是为了拿工资,拿工资是为了自己和家人活的更好一些。工资高就能活得好吗?事实是,人的幸福指数与金钱不成正比。

生命:从追求物质生活的吃喝拉撒到精神生活的喜怒哀乐,“性命”上升到“生命”的状态。这个时候,你有自己的爱好、尊严,能触碰到内心真实的自我。一个爱好音乐的年轻人在生活窘迫的时候省钱买乐器,他说:物质贫穷不可怕,精神贫穷才让人无力。

使命:当我们在精神的世界里有追求的时候,生命便有了激情,内心有了向往,有信仰、有目标使命感油然而生。一个有使命感的人是有气场的,睿智而深沉,明朗而轻松。

目前,部分大学生朋友们还处在“性命”阶段,只是活着。因此,要想找回大学生的使命感,必须先抛开大道理,回归自我,进入“生命”阶段。老师给迷失自我的大学生朋友们一个建议: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想一想:毕业后我想从事什么工作,我的爱好和特长是什么,为了毕业后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大学期间我该做什么。

以上学习的是“唤醒使命感”的第一个方面,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二个方面:树立目标、实现目标

使命感的关键在于知道自己是谁,在做什么,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无论任务多么困难,都要有完成目标的坚定信念。没有目标的人,神经会处在放松状态,这样就非常容易疲倦。树立目标,有进步、有成就感就会有动力。

一心向着目标奔跑的人,整个世界都会为他让路。

看不到目标或无目标的人,只会被动地学习、工作或生活,沉浸在当下的自我满足中。经过一段时间,你会感觉到越来越空虚,精神状态低靡,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长期下去,生活过得如死水一般。虽然游戏和喜欢的电视剧让你得到片刻的新鲜感和刺激,但短暂的满足弥补不了长期的无力感。

那么,如何树立并实现目标呢?一共分为三部分:

首先,树立目标要依据SMART原则:

“S”即Specific,指目标必须是具体的,不能笼统、模糊。

“M”即Measurable),指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是数量化或行为化的,信息是可以获取的。

“A”即Achievable,指目标必须是可以实现的,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

“R”即(Relevant)指目标要和学习有相关性。

“T”即(Time bound)指目标要有时限性,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拿读一本经典书籍为例,例如你想读《红楼梦》,计划一个月内读完,根据这本书的总页数要计算出每天读多少页,每天读完后写个人感想。很明显目标很具体,也设定了完成的时间,可以实现。

其次,将重要的目标,简单轻松化。

在一次比赛中,一位跳高运动员面临着冲击金牌的最后一跳。他的教练对他说:“加油,跳过这两厘米,你的房子就到手了。”结果,那位运动员还是与金牌失之交臂,也没有得到房子。

在洛杉矶的奥运会上,受伤的跳水王子洛加尼斯同样面临着冲击金牌的最后一跳。他的教练跟他说:“你的妈妈在家等着你呢,跳完这一轮,你就可以回家吃你妈妈做的小馅饼了。”最终,洛加尼斯用他精彩的一跳征服了裁判和观众,获得了金牌。

同样是最后一跳,同样是激励性诱导,一套房子和一份小馅饼在运动员的心理上引起的反应是不同的。重要时刻,一味地加重人的心理负担,反而会影响到正常发挥,如果将重要的目标简单化、轻松化,反而会正常或超常发挥,取得成功。

最后,将目标分解。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夺得了冠军。两年后,他又在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夺得了冠军。记者问他,是什么原因让他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成绩?他说:凭智慧战胜对手。山田本一在每次比赛前,都要乘车把比赛的路线熟悉一遍,并且把路线中的明显标志画下来,直到终点。比赛开始后,他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第一个目标冲刺,然后再向第二个、第三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在跨越一个个小目标的情况下轻松完成了。

现实生活中,我们做事之所以会半途而废,不是因为事情的难度有多大,而是觉得成功离我们较远。我们不是因为失败而放弃,而是因为倦怠而失败。

以上学习的是“唤醒使命感”的前两个方面,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三个方面:常思考,多分享

在一次公开课演讲中,有大学生问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大学生活应该怎样度过?俞敏洪说,第一是读书,第二,要学会独立思考,第三,交朋友。美团王兴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然而,人生最终的价值不在于生存,而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

那么,大学生朋友们如何培养思考的习惯呢?

点阅在线的老师想跟大学生朋友们说的是:习惯不能被消除,只能被代替。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培养思考的好习惯。

第一个方面:认清自己。凡事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就是要了解自己、认清自己、才能对症下药,扬长避短。在了解自己后,就能知道自己的优劣势,擅长的领域,从而更好地进行自我定位。

第二个方面:敢于怀疑和探索,我们最终的竞争力反而是自我思考的能力,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发现自我。因此,要敢于对权威质疑,探索事情的真相。

第三个方面:尝试用多种方法分析同一个问题。分析的方法很多,有头脑风暴法、思维导图法等,用多种方法分析同一个问题,不但可以提高对事情的认知度,更有利于打开自己的受限思维模式及灵活运用能力。

第四个方面:学以致用:好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时间的刻意训练、反复训练,期间还需不断调整更新转变思维模式。培养独立思考,逻辑思维能力不是易事,万事开头难,但只要坚持学以致用,总有一天你会感叹于自己的蜕变与成长,因为这些都是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的。

那么,为什么要把学到的知识分享出去呢?因为分享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

第一点好处: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分享的过程就是重新记忆的过程,能通过记忆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告诉大家本身就是一种提升。

第二点好处:发现失误,提升自我认知意识。在分享的过程中,通过解析学到的知识,发现失误点,不断完善、修正,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我认知能力。

第三点好处:提高个人影响力。分享的结果是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你,从认识你的人当中,找到价值观相同的人,积累了一定的人脉,成就感油然而生。这个时候,你的人生道路会越来越清晰,目标感越来越长,责任感和使命感会潜移默化地根植于心底深处,成为一个有思想、有独立灵魂的人。

好了,以上是今天的学习内容。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今天的学习内容,共有两个方面:

1、通过人民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提出部分大学生处在“沉睡”状态,这种状态让大学生丢失了责任心和使命感

2、从“认清自我,给自己定位;树立目标、实现目标;常思考,多分享”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唤醒大学生的使命感

为了便于大家有效的掌握“如何唤醒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感”的课程内容,请大家关注职聊堂的后续系列文章。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如何唤醒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感  使命感  使命感词条  唤醒  唤醒词条  当代  当代词条  大学生  大学生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