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年10月上半月刊上看到官炳才老师的一篇文章:《“逻辑链”打通材料作文审题立意通道》。这篇文章和之前最近看到的一些作文教学有很多类似之处,但是切入角度又不一样。
文章主要是针对《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的一句话做了阐释:“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
什么是“内在关系”?“内在”就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跟“外在”相对;“关系”则包括“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人和人、人和物之间的某种性质的联系”“对有关事物的影响或重要性”“泛指原因、条件等”。怎样“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由表及里大致有三个层面的“揭示”:揭示事物间的关系(因果、条件等);揭示事物存在的规律;揭示事物本质。
文章主体部分也就从这三个方面逐一展开。
揭示联系:明确思考方向
“揭示关系”,也即“建立联系”。然后作者举了很多建立联系的角度:
由“个别”到“类别”,这是往类似点上想,可以揭示必然;
由“小事”到“大事”,这是往大处想,可以揭示意义;
由“短视”到“高瞻”,这是往高处想,可以预见高度;
由“眼前”到“未来”,这是往远处想,可以揭示影响;
由“道理”到“实践”,这是以虚入实,可以推知正误;(联系实际)
由“实践”到“道理”,这是以实入虚,可以深化认知;
由“正面”到“反面”,这是基于辩证的思考,可以甄别观点;
由“现实”到“发展”,这是基于变化的思考,可以预知未来。
有些操作起来比较困难,但是有些部分对写作启发意义很大,特别是前面部分,“个别类别”,“现象本质”,“小事大事”,“短视高瞻”,“眼前未来”,“道理实践”,“实践道理”,“正面反面”,“现实发展”等,这些其实都是写作的思路,当我们在写作过程中,不知道如何继续下去的时候,可以顺着这个思路下去。这和之前写的“句式牵引思维”有很多类似之处。
追求深刻:连环相扣演进
这条规则要求学生审题立意时要学会步步为营,层层推进,从而打造出审题立意的“逻辑链”,打通审题立意的逻辑通道。运用“逻辑链”进行审题立意时,笔者为初学者推荐“五级逻辑链”训练法:
(1)初级为“现象——危害/意义——办法”;
(2)在初级之上增加“本质”,成为第二级“现象——本质——危害/意义——办法”;
(3)在第二级之上增加“根源”,成为第三级“现象——本质——危害/意义——根源——办法”;
(4)在第三级之上增加“类似现象”,成为第四级“现象——类似现象——本质——危害/意义——根源——办法”;
(5)在第四级之上增加“联系现实”,成为第五级“现象——类似现象——本质——危害/意义——原因/根源——联系现实——办法”。
这五级写作思路,既是对前面的梳理归纳,也是在建构写作思路。从功利的角度看,文章写不长,从这五个方面自然可以写长。但是,从思维角度看,学生思考问题的时候,更应该通过类比、探因等方式看到背后的本质以及其逻辑方式,而不是孤立、片面的看问题,同时,也要想到问题该如何解决。这一思维过程的训练,如果能够形成,必然对学生以后成长有很多好处。当然,现在很多作文关注任务情境,追求宏大话题,但是在初学议论文,这样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一定要传递给学生,在这基础之上,再去与高考作文对接,可能意义更好一些吧。
官老师在第三个方面提出结构法则:点——正——反——深——联——总。但是这个比较常见,也是对前面的一种整合,虽然有很强的操作性,但是还是比较抽象。
这篇文章主要是拓宽写作思路,知道可以从哪些地方入手,但是具体怎么操作,例如原因分析怎么分析,有哪些原因,这里没有涉及,当然这也不是一两篇文章所能解决的,之前我写了因果分析的文章,但是因果绝对不止是那些,就我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还有很多可以丰富、可以操作的,当然,也还有很多需要继续深入的,还有本质探寻、危害阐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