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教育,在于“力行”之修身,明理之笃行

鲁迅先生谈社会上的一些教育现象:

“中国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两种法。其一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骂人固可,打人亦无不可,在门内或门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其二,是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甚于打扑,使他畏葸退缩,彷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他们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

——《海上的儿童》

这么多年了,这个现象还是一直存在的,真难得看到有什么大改变。注意,鲁迅先生讲的对象,是“中流的家庭”,这个是绝大多数的社会分子。

每一个父母,都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但未必每一个父母,都明白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后,就是发挥想当然的意识,觉得是好的,就按照这个方式走下去。

想当然的意识是迷茫的,鲁迅先生说的“中流的家庭”教育,就是这样产生了。

这样的教育,当然也不会是成功的。

教育是不是成功的,最终看什么来证?一个字:“行”。二个意思:一个是你行,有能力,做得来;另一个还是你行,你有依教奉行。

如果教育的结果,人反而是不行、无能的,大家都不是按照教诲来做,那还要教育干什么?

如果像“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提驴字。”——《颜氏家训·勉学》。这样的教育,看似书读了一肚,实际是半点能力也没有,不行。

知而未能行,不是真知。很多中国人有一个劣根性,他学知,是为了逃避规则获取自己的最大利益。这是明理而不循理笃行,不是真正的明理,只是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地步。从教育的角度上看,不能笃行,根本的原因还是未教明。王阳明讲“知行合一”,就是这个理。

这样的教育结果,也是不行的。

鲁迅先生《海上的儿童》讲的教育现象,体现出来的结果,是在“行”上。一个是能力,人不行;一个是没有教明,人不知依什么笃行

教育,从《四书五经》上看,人未明理时,须培养“力行”,学文之后明理,须“笃行”,以行证自己明理。

《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个人的教育,最先要教育的是“力行”,(行)做什么?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帮家庭洗地洗碗,也是孝悌。做事细致有正道的信条准则,不胡做乱为,就是谨信。团结友爱,就是爱众,人懂得修养自己,培育自己的仁心,使人可以亲近自己,就是亲仁。

“力行”,是有指向的,有可实事做的。除了道德的方向,还有自己的修身,摆正自己的心态,养成自己的行动习性。

当代的教育,不懂“力行”,不相信孔子讲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意义。

学校,读好书的孩子就是好学生;家庭,孩子,你只要读好书就行了,其他的不用管。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改革开放在广东打工的工人,子女成长后,走进社会,很少有人愿意进入工厂,从低端的工作中锻炼自己成长;中国的大学生,毕业即是待业,回家啃老。因为,从小的教育,从来就没有“力行”这回事。没有磨练,心态就不会摆得正,看自己都是高伟的,看能做的都是低贱的。

这样教育出来的人才,是什么都行,只有二个不行,做这个不行,做那个也不行。也真的是二个不行,一个是做不来的不行,一个是不想做的不行。

违背规律的事,终会有一个结果去偿还的。

朱熹《小学》序:古者小学,敎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而必使其讲而习之于幼穉之时。

《小学》,“洒扫,应对,进退之节,……习于幼穉之时。”这真的是修身之要,平天下之本。当代人的浮躁之气,来之于幼穉之时不“力行”。

教儿初生,教妇初来。社会的浮躁之气,在幼穉之时,就已经给造出来了。

教育,不先教授“力行”,最终是修身失当,造成习气浮躁。这样的教育,没有到收获的时节,就已经在失败了。从成绩和修为来看,九年的义务教育,一二年级大家一样优秀,四五六年级多数平平,初中只有个别优异,走到社会,看各人造化。

当代的教育,偏重于教知。教人知道(道理道德)和知识,不懂教人明白,这里的区别很大。“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明”是“笃行”的前提,没有真正明白前因后果的事,很少有人会“笃行”。而“笃行”,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的终成,没有“笃行”,前面的四项通通归零。

举例,有时,灾难是最好的教育,灾难,使人印象深刻,深入明了,就真正的得到教育了,个个都会“笃行”。

家乡十多年前,小孩子过年的时候,总喜欢捡没有爆炸的炮仗玩,玩的花样很多,小烫伤炸伤的,没有人在意,大人也不怎么样管。有一个孩子,就收集了很多炮仗的火药,放在一个碗里,用火柴去点燃,火药发性很大,把他整个手掌烧成一团了。后来,没有人捡炮仗玩了,谁看到鞭炮都躲得远远的。“自明诚,谓之教。”《中庸》,给教明了,就会按照这个做,诚,就是不会改变摆动。

道理上不教明,总会有事实的惨重代价去教明。是不是真正的明了,在行动上体现出来。

读书重在明理,明白人文道理,科学道理等等。是不是真明白,最终体现在于行。

教育上,如果没有教明,收效是很微弱的。知而未能行,不是真知。

教育的结果,如果不能体现在行上,那就是白费工夫,一江春水向东流去了。“明”和“诚”(笃行)是互为倒证的,“诚则明矣,明则诚矣”《中庸》。

教育的成功体现在于人的行:我能行,我奉行。

每一个父母,都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最好的教育,首先必须是“力行”之修身,次为学文。学习之道,贵在学明,终能以笃行来证明。

教育,终是在行上作工夫。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笃行  笃行词条  力行  力行词条  明理  明理词条  修身  修身词条  在于  在于词条  
综合

 如何计算正方形的对角线

知道正方形的边长知道正方形的周长知道正方形的面积5 参考正方形的对角线是连接两个对角的线段。要算出其对角线长度,你可以用公式{\displaystyle d=s...(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