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与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联合发起并主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筹备工作执行委员会办公室指导的“人与自然”主题科普课堂正式上线。
本次科普课堂是为了倡导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迎接即将在我国举办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响应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和腾讯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周。本次科普课堂也是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支持COP15系列活动之一。
本次“人与自然”主题科普课堂课程表,点击底部二维码可以免费观看课程
本次线上科普课程邀请了20位有丰富一线生态保护经验的自然科普达人,用生动的亲身经历来呈现自然界的有趣故事,包括“为野生动物正名”、“野保工作大公开”、“人与自然相处指南”三个模块,从3月3日开始陆续上线推出,每堂课时长约20分钟。
此次课程还联合腾讯新闻、腾讯看点|看点直播,腾讯教育,腾讯成长守护平台,ahaschool,一起教育科技等共同推广。
3月3日首推的是上海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所的研究员王放,为大家讲述《蝙蝠和它的野生动物朋友们》,讲述城市里、公园里、小区里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野生动物朋友。蝙蝠、黄鼠狼它们危险吗?对它们有哪些误解?他认为,野生动物携带细菌和病毒是很自然的事情,像蝙蝠,它们其实是病毒的“保管者”,是人类和病毒之间的缓冲、屏障。但之所以有来自蝙蝠的病毒传播,因为人类侵犯了蝙蝠,人类的行为加重了人类和蝙蝠的冲突,所以呼吁大家减少这种冲突。
接下来的课程,还会陆续为您解答——
地球上没有了病毒,可能也不会有人类?
非洲蝗灾亲历者,看到的蝗灾真的像媒体报道中的那么严重?
穿山甲是爬行动物还是哺乳动物?
被蓝鲸吞进嘴里的两个人,竟然都幸存了?
……
这些在教科书上读不到、在一般科普节目里看不到的野生动植物知识和故事,敬请持续关注。
来 源: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
编 辑:Mr.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