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考虑要不要开个“写作误区”系列。因为各种有偏差的概念,会导致孩子们在写作的时候遇到不必要的麻烦。
比如之前谈过,所谓的“语言优美”其实是个没有必要的标准,当时举了个最简单的反例:有人会讲鲁迅“语言优美”吗?并没有啊。但大家都觉得鲁迅写得好。
如果非要让鲁迅也“语言优美”,你看他会不会骂人哦~ 鲁迅骂人的时候姿态倒是真的挺优美。
对孩子也是同样的道理。比如我遇到过一些孩子,知识面非常广,读了很多书,但是写作文就是特别憋屈,因为,他可以很有逻辑地谈科学,但那语言并不符合所谓的“优美”……
所以不要把“语言优美”作为好文章的必要条件。
第一,好文章可以是各种不同风格的,就像孩子们的讲话风格也各不相同,如果到了写作文就变成同一个调调儿,那才是问题。
第二,我一直在说,写文章是【内容带动形式】,先看写什么样的话题、什么内容,再去找适合它、当然同时也适合自己的行文方式。
今天要说的这个问题,有点类似,但角度不同,也是很多家长问起的,那就是:要不要让孩子写作文的时候多来点“细节描写”。
对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要多来点细节;但是不要描写。
乍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奇怪啊?但其实“细节”跟“描写”本来就不是一回事,也不必然联系在一起。
什么是细节呢?那就得说到跟它相对的概念,就是概述。
比如说:他很勤奋。这就是个典型的概述。你读了以后不会对这个人有特别的感觉。用概述写文章是最糟糕的。因为这个世界上勤奋的人很多,而每个人勤奋的方向、勤奋的方式各不相同。
有的人可能练琴很勤奋,假期里一天能练8小时(真事);有的人可能学英文很勤奋,一有空就翻字典背单词(真事);有的人可能写文章很勤奋,平均每天码字1万+(我)……
所以首先,要把每个人具体对应的领域、角度找出来。而不是笼统地说,他很勤奋。怎么找?其实我也说过:【问题引导思考】。其实我前面就提了两个问题:
① 他在哪个方向上很勤奋?
② 他的具体方法是什么?
你还可以列出更多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再列出答案,写出来的内容就会具体很多。每次发现自己在笼统地概述,就自问自答,多列几个问题,“逼”自己去找出答案,写进文章里。
但是,做到这一步就够了吗?当然是不够的。至少从“细节”的角度是不够的,还可以更细。
比如每天练琴8小时,细下去:
①你可能看到,他早上8点就进琴房了,中间除了喝水,几乎不吃东西(真事),第一为了保持大脑清醒(这点因人而异),第二为了思路不断掉(对,练琴需要动脑的,比如思考左右手的平衡)。
②你也可能看到,他会用一个很漂亮的大玻璃水壶,装一壶水,再拿个配套的玻璃杯,放钢琴上(真事),为练琴营造一个让自己舒服的氛围(略有点装)。然后一壶水喝完,当天的琴也就练完了。
③你还可能看到,某一天,当阳光从某一个角度照进来的时候,透过玻璃水壶和水杯,有很漂亮的影子落在墙面上,就像他正在弹的拉威尔(这是我演绎的)。
这些都是细节。前者包含着比较多的信息量,后者则为你描述了一个情景,让你好像就在他的琴房里、看到他练琴的样子。
所以细节是什么呢?我总结了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就是看【颗粒度】。你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所写的内容适合多大的范围。颗粒度粗,就是概述,适用于所有人;颗粒度细,就是只说这一个人、甚至是这个人的这一刻,就是细节。
下次发现自己的文章都是概述的时候,不妨把颗粒度切小一点。
使用【颗粒度】这个概念还有个好处,就是一篇文章也不可能都是极细的细节,那也是没法看的,因此就要让不同颗粒度的内容彼此搭配,交错着写。——是不是又想到了我发明的【五花肉写作法】?
因此当你理解了【颗粒度】之后,就可以把概述和细节、把不同颗粒度的细节,搭配起来使用,让你的文章更富有变化,就像音乐,就像阳光透过玻璃水壶和玻璃杯,落在墙上的影子呀~
但是,我们来一条分割线——
但是,细节不等于描写。你可以回过头去看我前面列的细节,有哪些是语文老师意义上的“描写”?其实是很少的。
① 很多细节,不需要用到描写,你只要切到足够细,然后如实地把它呈现出来就足够了。
很多人强调“细节描写”,总觉得要加很多形容词,其实真不一定。比如:他拎着个热水瓶,趿拉着拖鞋,走进自习教室,5分钟就解出了大家花了2小时的物理题(真事)。就半个形容词也没有。
② 而且你切细节的时候,得知道它到底是干什么用的,这个颗粒度放在文章里是否合适,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细节。
很多孩子被要求多来点“细节描写”,很无奈、或者很蒙,就盯牢一个完全不重要的点,写一堆其实跟对文章核心毫无关联的细节。比如写前面那位学长的拖鞋是什么材质的、什么颜色的、有什么纹路……
这种“描写”就是完全冗余的。需要被砍掉。
今天谈的这个话题,要说颗粒度,也是比较细的。但的确是我在很多孩子的作文里,尤其是在很多家长、乃至老师的所谓作文指导里,看到过无数次的误区。如果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在文后留言。
最后,课程推广不可少,虽然老也不出新课,被大家催催催。我预告下:暑假之前必出《边城》阅读课,并且要从《边城》带到沈从文这位作家和他所处的时代,还要从阅读一路讲到写作,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