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易
俗话说得语文者得天下,语文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总成绩的高低。
1、坚持阅读的习惯
阅读决定着孩子的知识储备量,也影响着孩子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坚持阅读,多读书,读好书,孩子才能对语文理解的透彻,才能对所有的文学知识信手拈来,才能落笔生花。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曾有调查研究显示,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和家庭藏书量挂钩的:
家庭藏书量越大,孩子的学习成绩最好。
家庭藏书量20本以下,和200本以上的,他们的平均成绩相差了30多分。
阅读量和孩子的学习成绩呈正相关。
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语文,坚持的阅读的习惯,语文成绩才能提高。
2、大声朗读的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
“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学习语文,一定少不了朗诵的习惯。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的过程本身也能刺激孩子加深记忆,理解文章。
朗诵还能锻炼孩子的记忆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培养孩子开朗的性格。
古人云:“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同时运用三者会达到一个良好的读书效果,而朗诵就达到这个要求。
要学好语文,就坚持每天朗诵的习惯吧!
3、坚持写日记的习惯
林语堂先生就说过:
故教小学生作文,只须教写日记,日记写得好,能小能大,能叙事,能描写,能发议论,论文可不写而能。
写日记不用拘泥于形式和字数,写每天发生在学校或家庭中的琐事,自己的所思所想,写特别心情,新奇的发现,一瞬间的灵感。
什么都能写,可以写长也可以写短,可以写段也可以写句。有感而发,只要孩子喜欢就行。
越简单的事情,越难坚持,要想学好语文,必须每天坚持写日记的习惯。
4、观察生活的习惯
古人言,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想学好语文就要深入生活,有观察生活的习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问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语文无处不在。
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发现大自然的乐趣;
带孩子回归到生活,了解人情世故,学会明辨是非;
想要学好语文,不能光读书,还要有一颗现世的心。
5、规范书写的习惯
郭沫若说:要积极去培养中小学生的写字能力,虽然不需要每一位小孩都能成为书法家,但一定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
字如其人,一手好看的字体现的是孩子的学习态度,对孩子往后的升学和人生道路都大有裨益。
语文科目需要大量的书写,尤其是写作文,因此规范书写的习惯非常重要。
要从小纠正孩子的握笔姿势,坐姿,写字姿势,学会正确的书写方式。
字想要写好,一就得大量练,二就要专心,选择合适的字帖,每天得保证练习字帖的字多于孩子随意写的字,在不写字贴时,写字得有意识的把字往字贴方面写。
6、积累素材的习惯
俗话说:“知识在于积累”,语文更甚如此。
对于语文来说,如果没有好的知识积累,就很难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与写作能力。
平时积累少,课外知识薄弱,写作文一片空白,这样就会在最简单的题上掉分,在作文题上缺少优势。
善用兵者必善养兵,善为文者必善积累。养成积累素材的习惯,是学好语文的法宝。
平时准备一个摘抄本,随时随地积累素材。
不仅要积累字词、文学常识,还要把读到的好句好段记下来,丰富作文素材。勤于积累,才能厚积薄发。
数学家华罗庚说:“要打好基础,不管学文学理,都要学好语文,因为语文天生重要,不会说话,不会写文章,行之不远,存之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