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作者微信公号【爸鼻马迷】 ID:Lucytalkshow
全文约3000字,阅读需要近 4 分钟
我反复校对了两遍,题目没错。因为“小升初”政策调整,变成了“摇号+面谈”,所以我送小学五年级的女儿进了语文辅导班。有朋友问我,你不是反对辅导班刷题吗?不是打算把阅读写作培养成女儿终身的兴趣吗?怎么政策一改你也相信“短平快”了?
其实,朋友的问题恰恰就是答案。因为政策改了,“小升初”考试没有了,也就意味着本来存在多年的考试范围考试题目没了,孩子课堂学习同业余爱好的边界彻底被抹去了,我这个家长也就失去了培养孩子语文兴趣的公开依据。没有了公开依据,只能去探求暗藏的依据,而这个暗藏依据,就是辅导班。简言之,所谓教育的真谛,就是辅导班!
我没有发烧,也没受什么刺激,我得出“教育的真谛=辅导班”这个等式,基于我这个平凡家长的感悟,仅此而已。
此教育,非彼教育
几年来我发现很多家长朋友都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教育就是传道受业解惑培养人才,其实不然,这是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实际生活是两码事。我这个等式中涉及到的教育,是和我们朝夕相伴、孩子们实际接触的教育本身。此教育由公立私立学校、各种政策规章、形形色色的名师辅导班教育机构共同构成。教育在这里应当叫教育产业,你我皆在其中。
相对于人人皆知的教育基本理念,教育产业可以改变每一个家庭的生活格局甚至于人的心理,因为它就在我们身边活生生地存在,表现为孩子的每一次考试分数、辅导班的每一次缴费续费、老师的表扬批评,家长的喜怒哀乐,林林总总。
区分了此教育与彼教育,意味着我们建立了一个共同的坐标,明确了该聊什么,才可以接着进行。如果你非抱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跟我聊教育产业,注定这场谈话就是南辕北辙鸡同鸭讲根本进行不下去。
在教育产业中,孩子是否成才往往具备一个必然的依据,也是绝大部分家长和孩子都能接受的依据,就是考试成绩。除此之外,我想象不出还有什么标准能取代考试。相较于家庭背景、个人财富或者成长环境易于渗入干扰的其他考察方式,目前唯有考试才是最公平的。所以我坚决拥护国家相关政策,这一点毋庸置疑。
考试成绩,是一个孩子求学阶段是否学到知识掌握知识的客观依据。每逢大考结束,家长朋友都会不由自主互相打听孩子的成绩,说明我们都接受了这个标准。
但是!现在“小升初”考试取消了,变成了“摇号+面谈”。这个形式据说别的国家级中心城市已经施行了且效果良好,但对我们家来说,肯定是人生第一遭而且也仅此一遭。我们该怎么办?这就涉及第二个问题:教育产业的真实逻辑是什么?
教育产业逻辑与学习逻辑
前两天,有朋友谈起,因为“小升初”政策改变了,就有家长毅然绝然地在辅导班退费了。因为他们认为依靠辅导班提分没用,不如在电脑摇号中碰碰运气,或者让孩子突击提升一下面谈表现。我起初觉得朋友是在搞笑,得知是真事儿就觉得不可思议。你或许可以放飞人生怼教育政策,也可以揣着明白装糊涂,但绝不能忽视了教育产业的真实逻辑。
无论政策如何改变,只要不取消高考不在社会用工招聘中“唯学历”论,教育产业的真实逻辑就只能是考试分数!
一所民办初中名校之所以树立起品牌,就在于能够源源不断地向名牌高中输送成绩好的毕业生,名牌高中也才能够在名牌大学的录取率中博得一席之地。同样道理,名牌大学正是因为拥有源源不断的优质新生资源,才能保证教学科研成果和成才率就业率。这一系列名校的逻辑,都建立在考试选拔之上,而不是电脑摇号。
唯有考试,才能去粗取精、大浪淘沙,淘汰鉴别出善于学习勤奋学习愿意学习的好苗子。“小升初”政策调整,是国家为了贯彻九年义务教育的必然之举,无可厚非。但家长如果凭着政策调整就冲动地改变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只能算作,幼稚。
值得庆幸的是,升学政策调整、名校招生格局调整,并不会改变学习的逻辑。所谓学习,就是要通过不间断地挑战“非舒适区”,忍受寂寞枯燥,掌握新知识认知社会。所以,不管人家政策调整与否,学习才是一个孩子获取幸福的基本工具,而这个工具是否能使用得得心应手,关乎孩子的一生,关键时机就在中小学阶段!在这一点而言,教育的逻辑与学习的逻辑有了很大重合,你还敢于让孩子放弃学习研究电脑摇号的算法吗?!
辅导班的逻辑
《一课经济学》曾经谈到这样的观点,当社会生活中很多事情纠缠不清无法解决时,导入市场手段往往能迎刃而解。作者就曾经拿春运火车票做例子,他提出的解决方案很简单,就是涨价!
同理,你我只是一个认知体系需要更新换代才能追上社会发展的普通人,如何才能让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并结出硕果呢?答案同样简单,去辅导班!
就像我先前的文章《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辅导班》所言,我并不反对辅导班,反而认为辅导班很必要。同时辅导班也不是灵丹妙药,不是花钱把孩子送进去就万事大吉。辅导班里的孩子也需要家长的陪伴督促,以及家长对辅导班教育资质能力的甄别。
为什么说辅导班必要呢?这取决于他们的内在逻辑。辅导班看似是一个教育机构,实质上是一家以盈利为目标的企业。既然是企业,辅导机构就必须关注教育产业的风向变化,既要用心提升教材教学质量,也要重视名校的招生动向甚至招生喜好。唯有如此,辅导机构才算是兼顾了“供需产业链”两端,保证了“产品对路有销路”,实现事业长青。
你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逻辑,也就能够接受这样一个现实。家长对孩子的学业辅导,重点在于营造学习环境改善孩子心理,而真正能让孩子的学习考试有的放矢,还需要辅导班这样术业有专攻的专家来发挥作用。一句话,了解未来名校教学规律、掌握学校教育规则的,不是我们这些空有一腔热情的家长,而是比我们更操心更有办法的辅导班!
在招生政策改变、家长无所适从的时候,只能让孩子进入辅导班的产业链。进入了辅导班学习,相当于进入了教育产业的小循环,上了牌桌。在教育产业面前,一个盲目自信自恃清高的家长是不足取的,为了孩子,只能如此便宜行事。
孩子的认知逻辑
曾经也有朋友告诫我,你这个爸爸即使把文史知识讲得再好,在你女儿面前也赶不上老师!因为在孩子眼里,不管你把自己当作什么,她都只会把你当爸爸。
对此,我深表认同。因为这个认知在我的童年少年阶段也曾存在。不管父母说得再多,老师说了才是硬道理,这就是孩子认知的必然阶段。曾经,面对我指出她课堂笔记和作业中上的细小谬误,女儿都是懵懂无措将信将疑。可见,父母在孩子学习中起到的作用,只能是辅助支援性的,老师才是关键!
相较于公立小学动辄七八十个孩子的班级规模,老师能有多大的精力一一兼顾?而辅导班的老师,只要业务能力责任心经过了家长的甄别,就更容易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因为一来班上人少,二来课程没那么密集,对于愿意学习的孩子反而能见效。
从个人角度看,我乐意把辅导班老师放在和学校老师同等重要的地位。因为结合女儿的成长经历,无论是英语、数学、美术乃至现在的语文,每一个辅导班老师都像学校老师一样,对她给予了鼓励,使她收获了知识和信心。而这也正是我希望女儿在学习中得到的东西。
在陪女儿上完第一节语文辅导课后,我制作了一张表格,帮助女儿把新的语文辅导班作业拆开,填进每天的任务列表中。我对女儿说:“学习,和今后做人做事一样,忍是一条线,能是一条线,只有尽力把自己的忍耐力拉大,掌握更多技能,才会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
学习对于一个幼小的孩子,从来不是一件轻松欢乐的事;社会生活对于我这样平凡的爸爸,从来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明白了上述层层递进的逻辑,也就能够抽丝剥茧,找到教育产业底层的秘密和孩子成长的关键。
由于这些思考,听说“小升初”改摇号了,我送女儿进了语文辅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