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我跟你说过我来美国的原因吧。”
“记得啊,大概就是为了见识美国文化,上个好大学之类的。” 室友边打哈欠边嘟囔道。
“那些……那些是谎话。”
是时候撕下伪装,和盘托出真实的、懦弱的自己了。
我张开口,准备说出那深藏心底的秘密——我出国的真正原因。
“我出国的原因有几方面。第一是因为我对美国文化的兴趣,爱看美国的电视剧,像老友记、宋飞正传……”
在寄宿家庭的注视下,我熟练地背诵着事先准备好的答案。这已经是不知道第几次我被问到“为什么要来美国”这个老问题。当我以“美国优秀的教育资源”部分收尾,准备接受对我有条有理的答案的夸奖时,意外发生了。
“你也爱看宋飞正传?剧里面你最喜欢哪个人物?”
面对寄宿家长的提问,我停顿了一下,愣住了。
其实,我根本不爱看宋飞正传。
其实,我也没想过为什么要留学。我对美国文化没有兴趣,也不看美剧。老友记、宋飞正传也只是被我爸强拉着看了一集,早就不记得其中人物姓甚名谁。对于美国的教育资源,我也只听过哈佛、耶鲁、MIT这几个人尽皆知的名校。
“我最喜欢宋飞,因为……因为他很搞笑。”我双颊发热,赶忙吃了口汉堡,用它挡住我现在一定红得快发光的脸。
出国留学,这个改变人一生的选择,对我来说却意外的草率。
时间拨回到初三。在学校,一向成绩平平的我,通过几次黑马般的提高,终于在第一学期期末达到了我应试生涯中的顶峰——总成绩全年级第五。
同成绩一同达到顶峰的,是我的恐惧和虚荣心。
随着中考一步步逼近,我愈发害怕我成绩的提高只是一场“假繁荣”。光是想到中考发挥失常的可能性和它的后果就能让我倒吸一口凉气。那时父母,老师,和同学会怎么看我?而我又会怎样看自己?
对体育成绩的担忧也一直萦绕在我心头。从小就不善运动的我,脑子一直充斥着“我体育就是不行”,“我不是那块料”的想法,以至于已经相信我体育中考不可能像其他同学那样拿到满分。
我甚至一度希望身上哪里骨折,这样就有了说 “ 体育中考失利,不是因为我笨或者不努力 ” 的理由。
我无比地想向所有人证明,我智商超群。同时,我也无比地清楚,我很平庸。两种心态的冲突下,我的情感像一根逐渐紧绷的弦,随着寒假的流逝和下次考试的逼近,一天天不断被拉紧。
如果初中能在这时结束就会好了。如果我在大家心目中的印象能停留在现在的全年级第五就好了。
“想不想高中出国?去美国阿肯色州,我在那边有朋友,可以照应你。学校我已经联系过了,没什么要求,你只要考一个小托福然后面个试就好。”
吃晚饭时,我爸仿佛聊家常一般平静地问道。
当时,我对于留学已经初有了解,也上过托福、标化课,但此前出国对于我还仅仅停留在一种可能的选择,一件属于遥远未来里另一人的事。出国究竟意味着什么,国外的生活可能会是怎样,我毫无概念。
但是,这些对于当时的我,并不重要。这个能躲过中考、躲过可能的失败的机会实在是太诱人了。
没有迟疑,我选择了逃避。
半年后,美国阿肯色州。
我在楼梯边缘,逆着人群向楼上爬去。上到二楼,混杂一团的谈话声、笑声逐渐远去,只剩我在楼道上走着。我拐进第一个空无一人的教室,坐下,打开刚刚加温过的午饭盒。
突然,几个学生有说有笑地进了教室,坐在了对面的桌子旁。其中一个我认识的同学看到我,向我挥了挥手。
要去和试试和他们一起吃吗?我突然想到。
算了吧,试过几次了。就算坐在一起,我也是多余,也是没话说,不如自己一个人静静地吃。
我把视线从他们身上移开,打开电脑,屏幕上出现我上节课就在想的数学题。
如何融入,如何适应,各种我出国前未曾考虑过的问题向我涌来,将我团团围住。
作为唯一的留学生,操着磕磕绊绊的中国式英语,又跟同学缺乏共同语言的我在学校格格不入。跟同学的交流只停留在课上讨论,讲题,和 how are you。真正能聊得开心的朋友更是一个没有。
同时,不知道如何适应国外生活,我选择了延续自己在国内的活法——刷题,刷完标化,刷竞赛,不想刷了,就上b站刷视频。不断地用分数带来的虚假的优越感和成就感麻痹着自己,逃避着现实,逃避着真正的问题。
这一逃避,就是一年。
申请季,我的宿舍里。
夜已深了,我坐在电脑前,盯着空白文档上的小竖杠在屏幕上一闪一闪,不知从何处下笔。
一整天里,我在网上翻阅着一篇篇成功文书。我越看越感到自惭形秽。
当同龄人在为不公平而愤怒、在为自己的理想一步步努力、在他人批评的眼光下依旧坚持自我时,我却连自己真正热爱什么、想做什么都不知道,只是日复一日无所谓地,漫无目的地活着,守着自己的可笑自尊原地踏步。
甚至,现在我依旧在逃避着,沉迷在他人的故事中,幻想着自己是他人,逃避着真正去写我的文书。像眼前的这个文档一样,我过去的人生一片空白。当别人已经勇敢活过,在自己的答卷上写上篇篇故事时,我连第一个字都不敢写下。
关上电脑,在一片黑暗中,我躺在床上,任由思绪翻腾着。过去和现在的界限渐渐淡去,闭上眼睛,我看到小时候的我因为因为害怕嘲笑,音乐课上唱歌时只是沉默着对着口型、看到我在学校艺术节上因为害怕失误不敢报名,但看着台上表演的人却无比羡慕、看到我……不远处,空调嗡嗡地响了,仿佛否定地啧啧着。
假如我没有选择出国,假如我没有通过刷题逃避那一年,假如……我能将过去再活一遍……
不知过了多久,我看到厕所的灯亮了。我从床上坐起,看见室友甩着湿着的手走了出来。他睡眼惺忪地看了我一眼,模模糊糊地说了一句,“天,你怎么还醒着。有什么困扰你的事儿吗?”说着,他关上了灯,房间再次归于一片漆黑。
那一瞬间,我莫名地产生了一种想将我的过去和悔恨全盘托出的冲动。
“你还记得我跟你说过我来美国的原因吧。”这句话脱口而出
那夜,我和室友谈了很多。但是,期待的释怀并没有来临。在我当时的懊悔面前,室友的一切安慰都显得苍白无力。
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一边用在社团上讲题,帮宿管组织活动等各种方法逼着自己走出舒适区,仿佛希望将过去浪费的时光补回来;一边又继续后悔着,依旧将过去深藏心底。
“今天是我在学校的最后一天了,我……我想弹一首吉他独奏给大家。”
面对着眼前齐刷刷看着我的二十来双眼睛,我咽了口口水,不由得把吉他抱地更紧了点。
这是一次我一定会失败的演奏——即便是独自练习时,我也不曾把这首歌毫无失误地弹下来过,更何况这是我第一次给人弹奏。光是看着观众,想到在这么多人面前失误,我就不由得浑身发抖。
但无论如何,我也想在同学面前弹一次。尽管起初想这么做的原因其实只是为了耍酷,但在几个月的努力和憧憬后,这件本身对我已经有了特别的意义。就算失败也好,就算出糗也罢,我也一定要把它弹下来。
今天,我绝不会像以前一样,因为自己的怯弱而留下遗憾
我闭上眼睛,深呼吸,尝试平静自己紧张的心情。
不知为何,我的耳边响起室友那夜在我倾诉时说的话:“你觉得你完全浪费了自己的过去,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或许你的过去就是无数种可能性中最好的那种,而这些错误与浪费的时光不是无意义的而是成长所必要的一部分?”
一个一事无成,只会逃避的我怎么会是“无数种可能性中最好的那种”?我曾在辗转难眠的夜里一次次质疑着,自责着。
但是,在离开校园前的一周里,不舍地回顾过去、与一个个熟悉的地方道别时,我才渐渐发现在美国这三年对我的意义之重大,也逐渐明白了室友的那段话。
的确,当时出国是为了逃避,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害怕失败也确实让我失去了很多了解自己、突破自己的机会。但是那些我曾经的错误同样塑造了今天的我。
虽然我一度因为阿肯色州太村、中国人又少而难以适应,但这段经历也让一直在大城市生活的我发现了自然的美,并以此为契机爱上了爬山和户外;尽管曾经刷题只是我逃避现实的手段,但积攒下的竞赛知识也在之后让我帮助了其他学生;最终我也交到了许多和我身份背景截然不同,却又互相关心,能敞开心扉的朋友。
更重要的是,假如我不曾出国,没有浪费一年来逃避,没有对过去懊悔,或许我就无法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甚至一辈子习惯于逃避而不自知。
无法否认,我的过去充满了逃避,但它不是全无意义。
而如果我真的能重新来过,如果老爸轻描淡写让我出国的那个下午,我说了不,如果中考那一年的我,最终失败收场;我也许不会满口宋飞正传和老友记,不会用一年来沉溺于刷题,但我会变得乐观、开朗、呼朋引伴吗?真的就会心满意足吗?
我究竟是被过去的经历塑造,还是自己不愿改变的思想?
或许,我怨恨的从来都不是那错误的过去,而是做出了那些错误选择,知道自己软弱却难以改变的自己。所以我想出冠冕堂皇的理由去掩饰,又在认清问题后陷入自责。但两种方式都是在逃避,一种拒绝承认问题,另一种只是批判自我而无法解决问题。
是的,我曾经逃避过。是的,即便现在,我也无法完全克服自己逃避的习惯。
但那又如何?我是一个不完美的人,有着不完美的过去。即便无法做到最好,即便依旧会犯错,我也会朝着自己想成为的方向走下去。
(责任编辑:卢其龙 CU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