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当实习来敲门的日志
《考研还是找工作的几个经济学问题》
“考研还是找工作”这几乎是每一个面临毕业的本科生都要面对的问题,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依旧将是如此。
我曾经遇到一些学弟学妹,同他们谈到这个话题。有人说:我一定要考研究生。为什么呢?他说,没有研究生文凭怎么找到到好工作呢?我就问他,这是谁告诉你的呢?他说,我就是这么感觉的,你看现在本科生那么多,大家都说找工作难啊!
可是过了两天,他又跑过来跟我讲,我决定不考研了。我说,你怎么又不考了呢?他告诉我,我听说现在的研究生都是给导师打工呢,学不到什么东西,我可不想再浪费三年时间!到时候工作更加难找啊。
你说他讲的有道理吗?当然有啊,我知道他的想法也是你们很多人的想法。我先不讲他说的对还是不对。我首先要说的是,如果你也像他那样,靠道听途说、主观臆断而非理性分析、科学判断来思考“考研还是找工作”这个对你如此重要的问题,那么你的四年本科真是白读了!
不过幸好,我知道你们很多人现在还是大三、大二或者大一,你们还有很多时间来认真仔细地考虑这个问题。那么我就来结合我当年的处境,和大家来谈谈我我是怎么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这个问题的。
无论是读研究生还是就业,我们首先要想清楚一个问题,我们最终的目标是什么。即便我们选择了读研究生,我们也得考虑:研究生毕业了以后去哪里。有人说我想留校当老师,搞学术研究,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就不用看下去了。因为据我所知,现在要当大学老师一般都要求博士学历,做行政工作也得要个硕士文凭,所以这样的话你只有读研这一条路。
而大部分人会说,我想当老师、做公务员或者去企业等等。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工作,我们又回到了找工作的问题。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问题就变成了:应该是本科毕业后找工作,还是读一个研究生后再找工作。
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投资回报率(Return On Investment,简称ROI)的问题。投资回报率是一个很简单的经济概念,就好比我们去买菜,我们追求物美价廉,换个词就是说“性价比”高不高。
在读研究生这个的投资回报率公式中,我们投资的是我们最宝贵的三年光阴和相应的精力、学费等等。我们的回报就是我们是否能够找到一个更加“好”的工作,这个“好”可能体现在我们有机会进入更好的公司、获得更高的工资、得到更好的发展前途。
我用一个坐标系来对这个投资回报率做个分析。横轴是我们接受教育的时间长短,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纵轴是我们找工作时用人单位对我们的学位认可程度。而读研的投资回报率就是中间的抛物线。这样一分析,我发现其实这个社会上存在4种类型的工作。
第一种是“高学位要求性工作”。最典型的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大学教师,如果你想在大学做老师,最低要求也非得是个博士、硕士。所以这种情况下,你的本科学习ROI就是零,因为不可能成为大学老师,根本没有回报,非要到你读了博士以后才开始出成果。
第二条抛物线,我们发现它在硕士阶段明显比本科阶段陡峭,说明它的ROI随着学习时间的增长而升高。这类工作可能包括经济金融分析、市场研究、证券投资、IT软件和硬件开发、产品和技术研发(R&D)等等。这些工作往往对应聘者的研究分析能力和专业知识的要求很高,其中有些对学位最低要求也至少要硕士生。我们称它为“研究型工作”。
第三类工作,我称作是“普通型工作”。所谓“普通型”其实也是求职市场中最常见的工作类型,占到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绝大部分。它的特点是用人单位一般在招聘信息中写明:求职者最低学历是本科就足够了。
相对前两者,我们说这类工作的“门槛”相对较低。它的那根抛物线一开始很陡,但是到了研究生阶段就开始变平,也就是ROI变低。当然这不代表用人单位不重视高学历,而是说相对学历而言,他们更加看重你的沟通技巧、学习能力、发展潜力等软件素质。这类工作包括大部分的人力资源、市场、销售、财务、行政等岗位。
最后一种是“低学历要求型”工作。这类工作的招聘负责人还生怕你学历太高,第一,如果你学历高,往往薪水要求比低学历的人要高,第二高学历的毕业生可能觉得自己在单位“屈才”,干了不久就辞职,单位还得再费人力物力招人。我就在网上看到过有招聘广告特别标明:“谢绝研究生,研究生对于此职位过于优秀”。这类工作多见于一些技术含量比较低的工作,比如饭店服务员、物理公司快递等等。
当然我要特别说明,社会上人人平等,工作本身没有贵贱之分。但是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自己的教育程度对于每个工作的投资回报率显然是不同的。我们作为一个“经济人(Economic Man)”,当然应该追求投资回报率的最大化。
回到我自己的例子,因为我自己学的是传媒专业,对传媒行业有热情也有兴趣,我认为传媒行业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行业。所以我锁定了这个行业作为我的就业方向。通过我自己在实习中的观察、同业内人士的交流、长期跟踪整个行业的发展等方法,我最终得出一个自己的结论,那就是:传媒行业很大程度上属于我前面说到的第三累,也就是“普通型工作”。而读研究生对于我个人在这个行业找到一份工作,投资回报率并不大。所以我选择了本科毕业直接找工作。
事实上,这个选择在我大二、大三的时候就已经作出了。我一直认为,如果你越早做决定,你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为达成这个决定而做准备。所以我要引出第二个经济学概念叫做“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
我们都知道你的学历只是你找到一个好工作的一小部分因素,而你的学历加上其它因素包括你的工作能力、专业知识、处事态度、沟通技巧、相关经验等等加在一起,可以统称为你的“人力资本”。我们找工作就是要千方百计最大化你的人力资本,最后把自己“卖个好价钱”。
使自己的人力资本增值(Add Value)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时间和精力。这也是我为什么建议大家尽早考虑应该读研还是找工作的问题,并且尽早决定,这样你就有足够多的机会提高自己的人力资本。而不是等到大四了才仓促决定,临阵磨枪。
如今很多同学在大二、大三就开始实习了,我当然觉得这是一个好现象,这说明大家开始意识到实习对于提高自己的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但也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平衡实习和专业学习。我不想讲具体应该怎么做,但是借用“木桶原理”:木桶的最大容量不取决于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我想说,大家千万不要忽视了自己的“专业学习”成为那块最短木板的可能性。
最后,我再讲一个经济学概念,叫做“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它是指你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的另一样东西。比如说你今天晚上决定在寝室里聊天,就不能去教室自习;如果你决定了去教室自习,就不能去跑步锻炼。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有机会成本,读研究生和就业都是如此。读研究生的最大机会成本在于和同龄人相比,你少了二、三年的工作经验。而对于不少工作,用人单位更看重你的工作经验而非你的学历水平。从这个角度讲,两年制的硕士学位比三年制的机会成本就会少一些。当然,研究生学习可能使你在人力资本的其它方面得以提升,也使你获得了进入高门槛工作的“入场券”。所以我们要分析的是这些收获和机会成本相比,孰大孰小。
同时,如果直接就业的话,你的机会成本在于失去了进一步深造的机会。但是不要忘了,现在不读研究生,不代表以后不能读。工作几年后,当你发现自己的职业发展可能遇到了“玻璃天花板(Glass Ceiling)”,你不妨可以选择再回来深造。因为那个时候,读研的那根ROI抛物线可能又开始变得陡峭。
也有可能你本科四年无所事事、学得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专业知识平平、实习经验又是空白,对前途完全是一片迷茫。这个时候你读研的机会成本就相对较小,因为你发现,你自己比你的面试官更加没有信心:自己能不能找到一个好工作。读研兴许可以给你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说到这里,我们不妨来列举下大家在考虑“读研还是找工作”时常见的问题。首先很多人都误以为,就业市场(Job market)上所有的工作都是“高学历要求型工作”或者“研究型工作”。而事实上大量存在的是“普通型工作”。
学历毕竟只是你人力资本的一小部分,当有些研究生毕业时发现自己还是找到了一个“普通型工作”时,他们就发现自己在研究生学习上的投入可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回报。而真正的问题在于:他们错误地认为,读研的投资回报率在任何工作上都是相同的。
其次,很多人把时间都浪费在了考虑“读研还是这找工作”这个问题本身,而忽视了如何使人力资本得到增长,而无论是对本科生还是研究生,这才恰恰是找工作的核心问题。
最后,我们又往往忽视了考研或者就业的机会成本,或者是不幸陷入了机会成本的“迷宫”,既舍不得鱼,又不想放弃熊掌,只能原地打转。
我估计很多人看完这篇文章的时候,还是没有得出一个答案,自己究竟应该是考研还是找工作。事实上,我也从未想过告诉每一个人一个明确的答案,我只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因为实质上,这个问题对于每个人答案都是不同的。
我也知道,很多人还有更多的问题,比如:我想创业,那么究竟应该读研还是找工作?我应该选择哪个行业?哪个单位?要不要出国读研?我不想读研,但是我直研了怎么办?这些都不是本文的讨论范围。
但是我希望大家在读了这篇文章之后,能够自己用经济学的方法、或者是我们所学的管理学、哲学、社会学、政治学、乃至数学、物理学、化学、历史学……的方法,分析我们人生中所可能面对的每一个问题。
学以致用,我想这才是我们每个人读大学的唯一理由。
以此同各位共勉。
考研还是找工作的几个经济学问题 A Master Degree or Job Hunting?
http://www.sharewith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49284&fromuid=507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