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下语文第九课《桃花源记》资料汇编
相关常识
1.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时文学家,诗人。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以田园诗和饮酒诗等隐逸类作品为后世称颂,故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有《陶渊明集》。课文《桃花源记》即选自《陶渊明集》卷六(中华书局1979年版)。
2.《桃花源记》实为《桃花源诗》的记。约作于晋宋之际,当时皇家与门阀、皇族内部、门阀之间的斗争都更趋残酷激烈。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了晋恭帝。已届晚年的陶渊明有感于现实的黑暗残酷,创作了《桃花源诗》及《桃花源记》,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
内容主题
《桃花源记》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虚实结合地讲述了溪行捕鱼、桃源仙境、重寻迷路三段故事。主要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祥和、自由平等的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也暗含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1/12
关键字词
桃花源记
东晋·陶渊明
晋(晋,指东晋)太元(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中,武陵人捕鱼为(为,作为,当作)业(业,职业,谋生手段)。缘(缘,沿着)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杂,其他的,别的)树,芳草鲜美(鲜美,鲜艳美丽),落英(英,花)缤纷,渔人甚异(异,对……感到惊异,意动用法)之,复前(前,向前,名词作状语)行,欲穷(穷,穷尽)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才,仅仅)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豁然开朗,更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土地平旷(平旷,平整空旷),屋舍俨然(俨yǎn然,整齐的样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类)。阡陌(阡陌qiān mò,田间小路)交通(交通,交错相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悉,都)如外人。黄发(黄发,灰黄的毛发,借指老人,借代修辞)垂髫(垂髫tiáo,垂下来的头发,借指孩子,借代修辞),并(并,都)怡然(怡然,安适自在、愉快舒适的样子)自乐。
见渔人,乃(乃,于是,就)大惊,问所从来。具(具,详细,一五一十)答之。便要(要,同“邀”,邀请)还家,设(设,摆设,准备)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咸,都)来问讯(讯,消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妻子,妻子和儿女,“妻”指妻子,“子”指儿女)邑人(邑人,同乡的人)来此绝境(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复出焉,遂(遂,于是,就)与外人间隔(间隔,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乃,竟然)不知有汉,无论(无论,更不用说)魏晋。此人一一为(为,对,向)具言所闻,皆叹惋(叹惋,感叹惋惜)。余人各复延(延,请,邀请)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语yù,告诉)云:“不足(足,值得)为(为,对,向)外人道也。”
既(既,已经)出,得其船,便扶(扶,沿着)向(向,原来的,先前的)路,处处志(志,作标记,
2/12
作记号,名词作动词)之。及(及,到)郡下,诣(诣yì,拜见)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志,标记),遂(遂,竟然,一说终究,终于)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规,计划)往。未果(未果,没有实现),寻(寻,不久)病终,后遂无问津(问津,询问渡口,这里有“探寻、访求”的意思)者。
重点解析
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景色优美,肥沃丰饶,风俗淳朴,这里没有战乱、压迫和捐税,人们过着自食其力,和平安乐的生活。在这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中,寄托了作者对社会及政治的美好理想,表达了作者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乱的愿望,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共同愿望。
短文构思精巧,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内容的安排详略分明,以桃花源中的美好生活重点来突出主题。以虚笔为主、实笔为辅,虚实结合,增添了神秘感。语言生动简洁隽永,凝练而意蕴丰富,看似轻描淡写,但其中的描写使得景物历历在目,令人神往。
综合练习
阅读课文,完成以下练习:
0.文言是古代的书面语体,年代久远,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有技巧的朗读能够有效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率。朗读请注意:一、把握停
3/12
顿,读准节奏,切忌太快;二、揣摩虚词,读出韵味,注意模仿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义。(9分)
①鲜美 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
②交通 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
③妻子 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
④无论 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
⑤绝境 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
⑥间隔 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
⑦不足 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
⑧俨然 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
⑨开朗 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
2.根据提示,用文中原句填空。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明桃源人来此绝境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明渔人发现桃花源时总体感受的句子:_______________。
(4)描写桃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
(5)写桃源人对渔人热情的句子有三处: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2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表现桃源中环境美好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劳动生活和衣着的角度表现桃源村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心情的角度(精神状态)写桃花源美异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含蓄地表明桃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选文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借误入桃花源的武陵渔人的见闻经历,从自然环境优美、社会安定和平、百姓生活和乐三个方面展示了中国农耕文明时代“大同社会”的理想状态。
B.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了它的似有似无,寻觅而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C.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皆叹惋”,结合上下文可知,他们感叹的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和逃脱了
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