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2020届高考作文指导系列之六:如何让作文有...

《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深刻”有两种解释:一是指达到事情或问题的本质的,二是指内心感受程度很大的。

这种意义的双重性,体现在作文所强调的“深刻”中,即既可以指作者的构思立意精深,思想超越同龄人,分析问题可以透过现象而直抵事情或问题的本质;又可以指作者在其所描述的事件或问题中,内心遭遇到了巨大的触动,形成了迥异于常人的独到且有深度的情感体验。

《考试说明》对“深刻”的要求却简单得多:“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从这一要求出发,可以发现,作为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第一项要求的“深刻”,落实在具体作文中,其内涵并非《现代汉语词典》的概念解释中所强调的那样博大深邃,而只是突出作文的立意深远,见解深刻,说理透彻。这三点,对半数左右的学生而言,并非高不可攀。 具有深刻性特征的文章,总会具有如下几方面特点:文中的内容是别人没有说过的,新颖独到,读后让人豁然开朗;文章的内容深刻,能促使读者对某一问题产生深度的思考;文中的内容能引起人们对某一问题其他侧面的思考,并开拓读者对该问题认识的广度;文章的内容能引发人们对现实的联想,加深读者对该问题本质的认识。

如何落实这些特点,从而使自己的作文具备与众不同的深邃性呢?以下几点技能必须关注:

1.多元思维,精心选材。

无论写作何种文体的作文,要体现出思考的深刻性,就需要能透过事物的表象,抓住其本质而展开叙述、描写或议论。

这就要求考生在面对一道作文题时,要多思考几个“为什么”。塑造一个人物,要想一想为什么要塑造,借助这个人物,想要表现出什么样的主题意义?采用的材料,能否表达出这样的意义?还有没有更好的素材?换一种结构,是否更有利于主题的深入?这样思考了,文章才能抵达深度,才能写出一般人的思维无法达到的高度。

同样,要证明一个观点,也需要想一想,这个观点是否有漏洞?是否触及了事物的本质?换个角度思考,这个观点是否还能成立?什么样的论据,更有利于把事理说透彻?大脑中多装点这样的思考,文章就能超越常规,体现出良好的思辨色彩。

2.巧设论点,先声夺人。

论述类作文中,必须具有一个或几个能够体现作者对命题指定内容的个性化理解的观点性语句,这样的句子,即常规意义上的论点。论述类作文能否体现出思想的深刻性,论点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观点一旦没有了新意和深度,文章论述得再严谨,也无法表达出让人耳目为之一新的见解。

什么样的论点能够达成深刻性的目标呢?

相当多的学生,由于缺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辨能力,写作论述类作文时,便喜爱抓住命题中最浅层面的显性意义构思立意,如此,文章自然无法呈现深度。擅长写作的学生,要能发现命题材料中具有共性特征的观点背后更深层面的意义,要能在共性之中发现个性,并借助精妙的构思,将这个性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如此,自然可以达成深刻性目标。

3.层层剥茧,由果推因。

在论述类作文中,提出一个观点,比写成一篇令人信服的有深度文章要简单得多。因为,论述类作文的难度,更多体现在观点之后的论证过程。

如何才能在提出了鲜明且新颖的个性化观点之后,再通过合理有序的逻辑论证,创作出令人信服的思想深度呢?这就需要在论证技巧上尽心探究了。

很多学生,受部分课文及众多高考满分作文的影响,习惯于在提出观点后,从古人堆里精挑细选几个自以为有价值的人物,然后用诗性语言渲染一番,充当证明观点的论据。这样的论证法,其实根本不是真正意义的逻辑论证。其表达的思想,也因论证的不严谨而无法实现深刻性目标。

真正有价值的论证,在于层层剥茧,一点点揭开表象,去靠近最接近本真意义的内核。

4.化大为小,塑造典型。

任何一个具有明确的思想价值指向的作文命题,其关注的焦点,都应该是现实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该类作文,命题中所给的导引材料往往侧重于宏观领域的零散感悟,命题或写作要求本身也多从宏观处入手。

如果需要用叙述类的文字来创设作品思想与情感的深度,真正贯彻落实材料或命题所希望探究的复杂社会话题,就必须在具体写作中,养成“化大为小”的能力,也就是说,要善于将那些宏观问题转换成微观的、可直接描绘的生活故事,如此,文章才有了言之有物的好抓手,才能避开罗列理论泛泛而谈的弊端。

5. 化虚为实,凸显细节。

有些命题,题目和材料走的是虚空的路径,此类文章要想写出深度,就需要在具体写作时灵活运用“化虚为实”手法,将虚空转换为具体可知的现实人生经验。

虚题的最大特点,在于题旨的表面不确指性。很多考生面对这样的题目感到无从下手,既读不懂命题中隐含的编者意义,也提炼不出写作的主旨意义,便只有跟着感觉盲目地走了。

其实,绝大多数看起来飘忽不定的命题,都和“人生”这一现实意义有着密切的关联。只要从人生意义的角度切入,将命题中的比喻义、象征义等转换成“人生”这一本体,再使用第二点所分析的“化大为小”手法进行写作,文章便不难写作。

上述五点,仅只是理论上的价值剖析,而在实际写作中,大多数中学生朋友难以将其全部落实到位。相反,日常作文中追求内容的“深刻”时,往往因为思考得不够全面,或者认知存在偏差,很容易出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以文字的晦涩,替代内容的精深。文章内容的深刻,是建立在思想的深邃基础之上的。内涵深刻的文字,总能够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抵达读者的心灵。然而,有些同学,错误理解了“深刻”的本真意义,将文章的深刻,误解成语言的诘屈聱牙。于是乎,或是用不文不白的语言,“之乎者也”出一大堆模棱两可的话语;或是大量应用古代典籍,用冷涩难懂的文言,支撑起自己文章的主体框架。这样的文章,表面看来,高深莫测。实际上,既不涉及事理的本质探究,又不能透过表象揭示实质。

第二,求大求全,脱离生活。有些同学,认为“深刻”就是跳出家长里短、儿女情长的现实人生,来表现那些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内容。于是,他们一味从国家民族甚至宇宙星系的宏观内容入手,试图在宏大叙事中,体现出自己思想的深刻性。这种怪病,眼下,已成为中学生作文中最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事实上,任何优秀的作品,总是从关注现实人生的角度出发,从细微处入手,通过普通人的命运沉浮,来展示时代的风云变幻。过于求大求全,一来自己无法驾驭文章的结构,二来,也因为材料与生活的脱节,容易走上假大空的路数。

第三,思想偏激,言辞出格。还有少数同学,将“深刻”理解成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于是,他们在文章中,总是从另类思维出发来关注现实生活的各种现象与问题。他们竭力追求用语的惊人,总希望通过写出别人不敢想不敢说的话语,来体现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思想的深度。孰不知,这些所谓的“深刻”,大多是建立在极端个人主义的基础之上。一旦落实到了文章中,不但不能使读者品味到深邃的思想,反而令读者反感。

第四,缺少独立见解,堆砌材料。还有少数同学,喜欢在文章中堆砌各种各样的材料,试图通过引用材料的深度,来实现文章的深度。然而,他们忘却了写作的根本目的,是展现作者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独到见解。别人的观点再深刻,也只属于别人,无法以其来取代自己的思想。所以,这样的文章,也就无法落实“深刻”的表现目的。 下面这篇考场作文,就较好地避开了上述四点错误,以思考的深度实现了作文的深刻:

宿命

湖南一考生

我靠在昏暗、潮湿的小矮墙上,我正在思考我的人生——我是一只猪。我们祖辈都一样,有着极其悲惨的宿命。

宿命,宿命。

我一生不愁吃,不愁穿,我只需要吃好睡好,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日复一日……看着同伴们渐渐膘肥的身材,我却始终壮不起来,我有着自己的思想。我不愿臣服于我的宿命,因为我深知,我的自由之日便是我受死之时。

夜幕降临,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了我被屠夫送进了屠宰场。那儿陈列着一行一行的猪头,一列一列的猪肉,我明白,我们身上的猪头、猪肉、猪肠通通不是我们的,除了我们自己的灵魂。我一个激灵醒了过来。

夜色朦胧,我站在猪圈门口,挥洒冷汗。同伴一个一个都睡着了,我沐浴着从断崖处吹来的山风,我的灵魂在内心躁动不安。我似乎看见了狼在断崖上嗥叫。我也情不自禁,摆正了姿态,嗥叫了一声,同伴们瑟瑟发抖,痴迷的眼神望着我,显得很害怕。他们一定以为我患上了猪瘟,或者以为我是一只披着猪皮的狼。我没有解释什么,因为我只是顺从我内心的灵魂罢了。

我决定要逃跑。

“什么?”同伴们瞪着眼睛惊恐地看着我,此刻的我站在猪圈门口,继续沐浴我的清风。我知道他们不会理解我,就像人们不理解韩寒一样,我和他一样,都是叛逆的少年。就像汪国真说的: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我的内心似乎更坚定了。

明天,明天。

红艳的晚霞如期而至,浓薄的雾气没忘记给大地披上一层灰色的荧幕。我趁着夜色,拱开了猪圈门,玩命似的往断崖飞奔,迎面来的是凉爽的清风。逃跑时我回头望了一眼,看到了我的母亲,从她的眼神里我看到的肯定的目光,似乎是我做了她想做却又不敢做的事情。

断崖的清风不像猪圈,猪圈里的风夹杂着湿气和污臭。我摆正了狼的英姿,不断嗥叫,因为我战胜了我的宿命,我顺从了我内心的灵魂。

心里有个声音一直在嘀咕:“你战胜了你自己的宿命,多么值得啊!”

夜幕下的断崖,依稀可见几颗星星,这勇敢的灵魂花,此时此刻,开得到处都是。

此文是湖南省2013年高考中唯一的一篇60分作文。文章采用童话的手法,以猪喻人,通过一头猪不愿接受祖辈的宿命,决心从猪圈中逃出去,并最终出逃成功这一核心事件的叙述,成功隐喻了现实人生中应有的积极人生态度。阅读此文时,我们很容易联想到鲁迅先生有关“铁屋子”的描述,联想到唯有打破那铁屋子,才能迎来全新的生活。

从写法上看,此文将深刻的人生思考隐藏到了形象生动的故事之中,文字简约,细节生动,很好地体现出化大为小、化虚为实的结构特征。这样的文章,不但内涵丰厚,而且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实属难得的考场佳作。 由这一篇满分作文可知,作文的深刻性需要建立在文章整体意义呈现的前提之下,而非某一两个句子有思想深度。这一点在日常作文训练中务必关注,切勿以局部的深刻取代了整体的深度思考与呈现。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作文指导  作文指导词条  作文  作文词条  高考  高考词条  系列  系列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  
中学高中

 学霸都是这么学习的

每到中高考结束的时间,对于学霸来说,都是收获的时间,但是对于学渣来说,那简直就是世界末日的时间,其实不光是高考这样,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学习好像都是这样的,有的人...(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