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这是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随笔写下文字,现在看来更多是自我释压,照录旧文最大意义除了敝帚自珍,系统整理,若有启发也算幸事尔。
小伙子,昨天晚自习十点多你回家后,听我说到英语竞赛与自主招生的有关讯息,一定是我的激奋言语引起你的不安与不适,你走过来说了一句话,“不要以为我英语水平多厉害”。(根据反馈,准确表达为截止“现在的”)你这轻轻一句话,使我迅速冷静下来,更让我非常想写点东西,来表达我的想法,以及对你看法的认同。
首先我承认,你的提醒无疑是有益我自己的。在你上学以来,我经历过大多数家长父母的心路历程,先是感觉学习差不多就好(小学时候),再就是希望学习成绩要好(初中时候),再就是顺其自然只要大方向对就好(高中时候)。
我也曾经渴望你的成绩优异,各方面都好,成为那个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典型语句是:你看看人家谁谁谁),经过这几年的自我反思与学习,我自认为已经恢复正常心态,认识到过分要求孩子其实是父母自己的悲哀,因为只有害怕挫败的父母才担心并严厉要求孩子,把自己做不到未曾成功的理想强压给孩子来实现,本质不过自私到借用孩子帮自己实现梦想,更可笑的是冠之以“爱”的名义,“为你好受不了”“啥都有没自由”,这也是我认可明人家庭教育智慧三字经的原因之一。
我现在坚信并且热爱这些理念,比如“人最重要的目标是成为自己”“孩子的问题是父母的投射”“平常心最开心”“好心情好孩子”“好思维好人生”“家庭教育让孩子优秀很难,让孩子痛苦则很容易”“一个人的优秀不是教育出来的而是自己体验后行动出来的”,等等。
然而,你的这句话还是使我警醒,是否暗示了对你压力过大,抑或暴露了我自己心中的“小我”,这就是我认为的有益自我之处。“跟孩子学习,随孩子成长”,这的确是智慧的思维,向孩子学习其实就是重温自己的成长过程,用情绪与思维代替曾经的岁月,反思反刍,增长见识,增加智慧。
你的明白表达对我无疑是最好的礼物,无论任何处境,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最好的方式是把自己的想法用话语说出来,把自己的情绪“读出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就是这个道理吧。
其次,让我想起的,是我小时候上学以及后来读大学的经历。你爷爷喜欢念评书,一大屋子村邻,晚上聚到我们堂屋里,听《说岳全传》《杨家将》《七侠五义》《施公案》,大家时不时流露出书中成功人士光宗耀祖的感喟,你爷爷自然希望孩子有出息,倒是我印象里他很聪明的没有当面直白过。
印象最深刻的是你大伯父的讲述,在我大概读中学后,就开始淳淳教导,讲家庭祖上的血泪史,被压迫历史,家庭奋斗史,提出实现三步走战略(类似邓小平的开放战略,不过由国家经济换成家庭政治层面),开始听着好奇,慢慢听着无奈。
高中时候我处于孤独苦闷暗自学习状态,有种压抑感,也没啥远大志向,学习似乎就是被迫向前,赶鸭子一般,浑浑噩噩,家里这些看法哪里顾及得上。后来上了大学,个人仍然有种无力感,严格来说是单纯学习的后遗症,似乎除了学习没有任何特长展现,现在看来还是没有内心的主见所致,否则,要么努力拼学业,要么敢于丢脸多活动,要么狠读书学会思考,可见家里这些告诫并没起到所谓激励作用,反而不知所措,不以为然,不了了之。
这种感觉,后来学车时候我才有清晰体会,当时突然上路练车,教练坐在一侧口授要诀,我则战战兢兢不敢前行,教练说的那些“经典指导”在我就是一阵风,完全听而不闻,不知道说了什么,唯一听懂了一句,“我坐在车上你都不敢开,以后还能开车嘛”,正面的信息接受不到,负面的指责反而照单接纳,这就是人性特质。这种压力之下,唯有紧张,没有轻松,他那边是苦口婆心一厢情愿,我这边是心急如焚装模作样。
NLP说“沟通的意义在于对方的回应”,这些经历对我来说如此经典体会,也明白人为何爱“说一套做一套”,不是不想做好,是没有沟通进心里去,没有把心里的沟渠填平,只好“外甥打灯笼——照旧”。
我很喜欢韩愈在《师说》里的一段话,“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不必强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是所有庄稼都要在春天播种生长(花生就有春花生和秋花生),花儿都是次第开放才有百花盛开五彩缤纷,这些放在生活中却常常迷惑迷失人。
因为人生活在社会中,不自然的进行着比较,被比较,这很正常,可以理解,但是,重要的是自己要有自我意识。这个自我就是主见,信心,力量,知道进退,懂得拒绝,会加法还要会减法。这些方面你做的很不错,比如有几次打球,你会适可而止,提出结束回撤,其实这就是自主意识,时间管理意识,这种“减法”其实是需要训练的,起码对现在的我还要努力训练。因此,我觉得你昨晚的这句话,非常好,是自主意识的体现,是自我减压的妙招,是自我认识的清醒。
生活为什么有意义,因为身在其中可以乐趣思考。(生活为什么会痛苦,也是因为我们会思考,这需要在另一个文章里表达了)
2015/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