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都有人在研究怎样从日常的键盘鼠标输入中抽取时间,提升效率。这对于多数知识工作者而言,挺有意义的,无论是写报告,写代码,画设计,做表格还是做 PPT,键鼠操作占据了我们多数的时间。
有种观点认为,通过训练改变一些(哪怕细小的)操作习惯,也可以在一些常用动作中节约 0.X 秒甚至 1 秒,但是这个动作的频度如此之高,以致于我们需要完成一项长期工作时,就能节约相当可观的时间。
比如说,按照「标准指法」输入就是这类方法之一,「指法」要求用户按照某种特定的训练,可以达到较高的输入效率。
但是火箭君今天不谈传统的「输入指法」,因为传统指法大家要么已经很熟练,要么也很难再去纠正了。成年人的「肌肉记忆」是一种很强的惯性,改变的难度很大,成本很高。
火箭君今天就想谈一个小细节,或许可以在无形中拯救大家一大段时间。
请大家回想一下:
在输入文字时,我们是如何移动光标的?
▍三种常见流派
目测,周围的人貌似有三种主流的光标移动方法:鼠标流、方向键流和触摸流。
🖱️ 鼠标流
顾名思义,每次需要移动光标时,通过鼠标进行操作。
好处:手部动作可以在多种姿势下切换,避免单纯的打字疲劳。(如果这算好处的话)
弊端:手会离开键盘,下次输入文字时手还要回来归位,效率会降低。
⬅️➡️ 方向键流
使用键盘右侧的「方向键」移动光标,其中还有「大方向键」(日常的 NumPad,也能输入数字)和「小方向键」的区分。
好处:手从字母按键部分移动到方向键时,没有离开键盘,恢复文字输入也很快,而且输入方式仍旧是键盘操作而不是鼠标移动,几乎不需要操作习惯切换。
弊端:有些小尺寸键盘(例如笔记本)的方向键太小,非常不适合此类操作。
👆🏻 触摸流
早期的 IBM ThinkPad 笔记本用户爱用的「小红点」就是此类,可以做到手指不用离开键盘区域,只通过「红点触杆」移动光标(代替操作鼠标)。
现在笔记本上的「触摸板」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好处:手指可以更快速的恢复到文字输入
弊端:一般只有笔记本键盘才有此功能,操作还是要从「按键输入」切换到「定位输入」,接近鼠标的变种。
▍Github 和外网上的另一些思路
Github 和外网上经常有一些奇思妙想, 关于光标移动也有些独特的方案。
火箭君整理了一些比较有人气的:
其中有一个方案利用 Capslock(大写锁) 作为切换键,由于 Capslock 日常使用频率不高,将它作为一个特殊的切换键,当 Capslock 按下时,键盘上「i」「j」「k」「l」这四个键自动映射为「上」「左」「下」「右」。这样一来,就不再需要移动右手 到方向键或者鼠标/触摸板上了,直接在默认位置上,就能移动光标。
由于,ijkl的键位类似普通方向键,所以操作上毫无违和感。
唯一需要习惯的是,移动光标时要额外按下「Capslock」。
这个方案有很多变种,例如:
适合左利手的,「esdf」/「wasd」转换为方向键版本
采用其它按键代替「Capslock」的版本
采用「ijkl」控制方向,「esdf」控制选中(⇧Shift + 方向)的「左右互搏」版本
这是网上 一种空格+「ijkl」的版本
火箭君甚至看到一个从 2013 年讨论到如今 2019 年的帖子,仍旧在不断改良 ijkl 方案,上图就是来自这个海外论坛的帖子。
▍我们的整理
如果我们自己也想试试这种「ijkl」方向键方案,火箭君整理了网上的方案后「自制」了一份。
火箭君的这个方案,姑且称之为「xlr-space」采用的是「SpaceBar」转义,
这样做的好处是,适应的成本很低,很快就能学会,手指几乎不用离开默认的按键区域,即使 Capslock 转义也要让左手小指有点压力,空格键转义则毫无压力。
具体规则如下:
基本功能
可选左右手配合功能
方便选择内容
按住空格键时:按下「f」+ 「i/j/k/l」 变为 「shift」+「上/左/下/右」
方便快速移动光标
按住空格键时:按下「d」+ 「i/j/k/l」 变为 「ctrl」+「上/左/下/右」
方便快速移动光标并选择内容
按住空格键时:按下「g」+ 「i/j/k/l」 变为 「ctrl」+「shift」+「上/左/下/右」
空格加强
复制粘贴加强
剪切/复制/粘贴
按住空格键时:按下「x/c/v」会变为 「Ctrl」+「x/c/v」
摸鱼加强
切换 Windows 虚拟桌面 (简直是摸鱼神器)
按住空格键时:按下「[/]」会变为 「Ctrl」+「Win」+「左/右」
▍如何获取和加载?
我们自制的方案,是基于 AHK 工具生成的(AutoHotKey)支持 Windows。理论上讲,大家如果了解 AHK 脚本,完全可以自行扩充和维护。
xlr-space 百度网盘下载源代码链接: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DWIvovxR-cv7VgtJfykn6A
提取码: tv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