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跟随小编一起看看知名企业HR说非985、211不要,名牌大学真的管用吗?感兴趣的朋友一起来看看吧!最近一段关于“为什么要找名校毕业生” 的视频走红,视频里大型企业的HR通过分析一个普通高校毕业生的简历,直接说明了名校和非名校毕业生在职场上的差距并不只是一纸文凭,名校和非名校文凭里的含金量更是衡量毕业生的标准。
操作方法
01:
我肯定有人说自己小学没毕业,照样招大学生给他打工。
请不要被鸡汤文和意淫键盘ceo欺骗,英雄才不问出身,可你是英雄吗?
02:
这东西跟钱一样,有了才有说它不重要的自由。去拥有它就是为了让它不重要。
03:
985是飞机,211是高铁,双非一本二本是动车,三本是直达,专升本是特快,专科是普快,其他的都是摩托车,然后所有人都在乎你同样的时间最终走了多远……
04:
大公司不缺简历,在庞大的简历面前,必须有些硬性的筛选标准来提高工作效率。这是投入产出比的问题,也是成本收益的问题。说这话的未必是标准的制定者,更可能是执行者。所以,没什么好指责或不满的。
至于标准是否正确呢?好的学校背景算是一种保障。是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是在该读书年纪的时候好好读书的体现。虽然好学校不等于好能力或好什么,但是好学校有好能力好什么的人的概率相对高些,比例相对高些。这一点是事实。
100份简历有10份好的,和100份简历有1份好的(只是比方),如果你是负责招聘的HR,你会放弃筛选标准吗?同样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下去,你要对你的任务负责,对结果负责的。这是你的工作。在基础岗位的筛选上,会更看重学历些,等到中高级岗位则有精力和时间更多地评估能力了。
至于说是不是不公平呢?没有绝对的公平可言。对于非这些学校但是能力优秀的人来说,是不公平了。但是,能力优秀的人总是会有出头之日的。就和贫寒之家还是会出龙凤一样,只是概率低,难度大。但有和没有是清晰的界限。
如今说,拼爹拼妈,没有爹妈可拼的娃就比较惨;但是如果从起跑线来说,大家的爹妈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别人的奋斗出成果了,孩子享用。从这个角度说,也是公平的。所以说,如果不是官富二代,那么,可以努力做一代。
考到好学校的人绝大多数也是自己的努力的结果。他们毕业之后无非享用了这样的结果带来的福利。这能说不公平吗? 就算是高考失利才造成没有考上,那这是属于命和运的话题了。
所以,能够说的只是,在任何时候的努力都会产生影响后续发展的结果。人只有向前看,以及是金子总会发光。生活会给努力的人回报
05:
为了考上名校奋斗吧,别为了鸡汤和懒惰毁了你未来的奔驰宝马和凯迪拉克,这么多人奋斗了三十年,真以为只是为了喝咖啡??
1.我做招聘的过程中,了解过一部分学校的情况,春季校园招聘,企业进入清华交纳1000元展位费,去北邮要500,去吉林大学要200,这就是国内部分名校之间的差距。当然,如果你的学校是xx技师学院或者什么西太平洋联合大学,倒贴求我我们也不会去的。
2.很多人以暗箱操作为名来解释自己为什一么考不上公务员,进不了某些牛逼行业。实际上,这些地方至少70%的应届毕业生是实打实进来的,然后,他们是怎么进来的呢?
他们大都来自985院校和那几所细分领域的名校。
3.我的同学,不是在甲方,就是在比较大的企业或者未来发展有空间的行业,这些朋友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学校介绍给我认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