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学习PS的“思路”,这个思路究竟能带来什么好处呢?可以说,形成了这个思路,足可以让你学习PS的速度提升十倍!
很多朋友应该在一些ps教程中经常看到,要有自己的“思路”,尤其在是一些成系统教程当中。那些“1分钟学会xxx”的教程通常不提这个。
那么究竟什么是学习PS的“思路”,这个思路究竟能带来什么好处呢?可以说,形成了这个思路,足可以让你学习PS的速度提升十倍!
所谓的“有思路”,其实就是一个超越工具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思维方式的转变。
好多刚入门的同学在学习PS的时候,大多数是遵循一个直线式的思维。
即:步骤1-->步骤2-->步骤3-->步骤4-->最终效果。
这种学习过程看起来见效非常快,学会一个效果就能用一个效果。但是弊端也很明显,比如学会了A效果,其中用到了a b c 三种工具,有一个B效果,同样用到这三种工具,如果照着步骤学一遍B效果,还是做不了。
那么只能靠一个一个积累,一直积累到一定的数量,使用的次数也到了一定的数量,相当于在大脑里建立了一个仓库,只要是这个仓库里有的就会,不在仓库里的,需要从仓库外面搬进来也就是再学个新的才会。
非直线型的思路,重点在观察和分析。
这种思维要求一开始就对最终效果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如果是学习过程中,那么对最终的效果图要仔细的进行观察和分析
在确定了最终结果或者仔细观察了要学习临摹的图之后,首先要把这个最终效果分解成多个“部分效果”,针对这些“部分效果”,再考虑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或者工具实现;
而这些多个“部分效果”要用的方法和工具之间,是否存在冲突?可以用多种方法实现的,哪一种工具效率最高?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部分。
从上面的示意图可以看出,非直线思维更加的复杂,而且对ps当中各种工具的熟练度要求也更高。
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可能会面临:我对这个最终效果啥也分析不出来啊!
这很正常,因为对工具的熟练度还不够,但是从这个时候就要开始培养这种思维,习惯了这种思维之后,即使再看那种“1分钟学会xxxx”的教程,也比直线型思维学习到的东西更多。
直线型思维记住的是步骤,非直线型是把一个整体效果分解成不同的元素,而这些元素在不同的最终效果里是可以再次组合使用的。
比如:有两个最终效果的教程。
A同学记住了这两个效果的步骤,也理解了不同的参数设置,那么他就可以在这两个效果上进行调整,最终他学会了这两个效果,也知道了这些效果的相应变化。
B同学分析分解了这两个最终效果,发现第一个可以分解成3个“部分效果”,第二个可以分解成5个“部分效果”。那么他除了学会了这两个效果的相应变化,还能尝试用这8个“部分效果”各种组合排列,做出跟原始教程迥然不同的效果!
而且B同学还可以用这8个“部分效果”跟自己之前学习到的“部分效果”组合尝试开发出属于自己发明的最终效果!
A同学学会了两个效果,但B同学可能就从这个两个教程上学会了20个效果。
同样的,就算是从看教程的速度上也会更快。比如我自己在看到一个效果教程的时候,我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个图上哪个点是我不会的或者没想到的,那我就直接脱离上下文只学那一个点就好,而且学了这个点我也不一定做和他一样的,可能拿去改进我之前不满意的图。
再重申一次,这种非直线型的思路,要求对ps的基本工具要非常熟悉,所以一定不要怕枯燥,要把基本工具学好,还要理解这些基本工具的原理。
下面给大家简单举一个例子,考虑到零基础的同学,我们不谈这些部分效果是用什么工具实现,只说一下对这个例子怎么拆分。
这是我在网上看到国外一个图,然后找到素材照原样又做了一张。
首先素材就是这三个,一个树叶,一个卡纸,一个字母。字母自己用文本打一个就好。
然后仔细观察这个图片,我们发现这个可以拆解成如下:
1.图层前后结构顺序,这个顺序可以有好多种,比如这两种。
2.卡纸边缘要有立体点的效果
3.阴影要处理的自然一点。
当然如果要细拆分的话还能拆分好多,但大体是这三个,而这三个“部分效果”都可以用到别的地方去:
图层顺序可以用到前后景营造纵深效果
卡纸边缘立体可以用来做文字特效
阴影处理这个用处就更多了,合成的时候重点就是透视、明暗、光线、阴影
如果你之前已经有了“部分效果”的存货,这一组合就出现了很多新的效果,而这种“部分效果”可能还能分拆成更小的“小效果”。
而直线思维衍生的变化就狭窄了,比如把叶子换成花朵。
刚开始这种思路可能会比较困难,因为不知道这怎么拆分,但是不要放弃,一开始就培养自己这样的思考方式,随着ps软件的逐步熟悉,你进步的速度就会远超直线型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