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策略是什么?
策略就是指”战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这个词,诸葛亮的战争策略无比华丽,背后说的就是战术。
而策略会有以下几个组成,包括遇到的问题,策略的首要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有什么有利的解决方案?为了达到目的会遇到什么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如何应对同时要考虑在应对的同时让对方陷入我们的“套路”,最后实现我们的目的?
我们来举一个战国时期最著名的例子,空城计:
三国时期,谙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视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
此时的问题是我方军力不够,而地方的军队已经集结在城外准备攻打进来。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此时的目的是迷惑敌人并不费军力劝退敌人。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教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对于迷惑及劝退敌人,诸葛亮的思考/输入过程大概考虑了这些因素:
打开城门,让敌军陷入困惑;
营造出城内没有士兵的效果,形成反差;
让自己十分淡定的在城门弹琴,看似欢迎对方进城。
故策略内容就包括:
打开城门;
布置门口扫地百姓;
诸葛亮亲自弹琴这一个个环节就是在迷惑敌人,达到目的,当然也考虑到敌人可能不信,所以诸葛亮亲自上阵,演一套戏给你们看,因为诸葛亮以“一生谨慎”著称,如此这般,一定会让对方更加的疑惑而产生退意。
而结果呢?
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实现目的。这就是一个策略的完整过程:遇到一个问题时,通过一套手段,用最小的代价实现目的。
所以总结来说,产品策略四要素包含:
待解决问题;
输入:影响结果方案的因素;
计算逻辑:将输入转换成输出的规则;
输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二、产品策略产生的背景
产品策略可能会在产品定义的时候就产生,也可能会在产品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需求而产生,拿我自己的例子:
「口袋银行App」,原来口袋银行和大部分银行系APP一样,都是属于工具性产品(查账,转账),但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互联网客户产生了线上理财的需求,而为了更好的承接这部分客户的需求银行系APP都开始上架了自家的金融产品。
而在大量不同资金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客户的进入和识别,发现如果能够为客户量身定做(展示)与之匹配的产品(起投金额,年利率等),能够不浪费每次访问而增加转化率,但是目前首页固定的展示不能满足当前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而提出了个性化的策略要求,是一个产品进化的过程(将得到质的飞跃)。
三、那么策略是如何实现的?
还是举口袋银行的例子:平安口袋银行的个性化首页(千人千面)
待解决的问题/目标:口袋银行的客户转化率不高,其背后的原因是客户选择路径太长,产品与客户需求不能有效匹配。
输入(匹配的必要因素是什么):产品的关键属性是什么?(抽取决定因素)客户的画像标签是什么?(匹配决定因素)
计算逻辑:将客户的画像与产品的关键属性进行匹配运算(规则引擎)。
输出:按不同客层展示不同类型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产品。
四、和传统产品经理有什么区别?
其实,从我个人的经验来说,似乎没太大的区别,但是在思考问题的角度上的确有差,也就是导向性区别。
相似的点在于,两者的结果都是通过产品能力提高客户体验并服务于结果(如转化率)。
不同点在于传统产品通过抽象客户需求并具象成单一的功能(流程,按钮,交互),而策略产品经理也是抽象用户的需求,但是落地成个性化的方案,服务个性化需求。
简单来看就是这样:
传统产品经理:
策略产品经理:
所以策略产品经理要做的事情就是像传统产品经理那样抽象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拆解并考虑不同用户的需求场景的集合,形成个性化方案/策略,输出策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