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总结分享:十年十点产品感悟

最近在朋友圈看到很多高中同学返回到大学校园,庆祝毕业十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我想毕业十年,是时候该总结一下了,以下是作者的一些感悟。

一、这是当前最重要的事吗?

产品经理的核心是产出最好的方案,但是比方案更重要的是需求,可以理解为比答案更重要的是问题,问题都提错了,答案再好也没用。相反问题找到了,即使答案不是最好的,但起码方向是对的。

BRD文档就是专门讨论一个产品when、why、how的问题,其中when讲的就是产品时机,我们知道一个产品早做和晚做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具体到需求也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时刻问自己一个问题:这是当前最重要的事吗?

原因就是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说的那句话:

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就是因为这样,我们有时候很容易陷在需求里面无法自拔,有的需求是一开始就很容易分辨,不是当前最重要的事;有些是做着做着发现的,这时候要果断叫停,表面上看是烂尾了,但是对团队和公司的帮助确是巨大的;当然有时候是把之前烂尾的需求完善后完成的,之前时机不合适,现在可能时机成熟了。

二、多跟别人碰,而不是闷头自己想

我们知道很多知名的产品,最初并不是产品经理提出来的,也不是来自高管的创意。

Marty Cagan在《启示录:打造用户喜爱的产品》里讲到20%法则:

他之前在惠普实验室,员工有20%工作时间用来从事创新研究,他所在的小组一共完成了五款产品,有四款是20%法则催生的,还有一款是公司高管命令完成的,结果只有这款产品被市场淘汰了。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Twitter是一名叫Jack Dorsey的员工提议的(现在是twitter的CEO),Google AdSense是Google的23号员工Paul Buchheit提的建议。

当然你可能说美国的创新环境跟国内不同,即使是这样,多跟别人沟通也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尤其是离用户最近的岗位,比如:销售、UE、客服,即使他们没有提出可行的创意,但是也可以对你的方案给出自己的建议,即使连建议也没有,当你在跟别人交流的过程中,也会让自己的思路更清晰,可能还没说完自己就已经知道答案了。

产品经理是一个需要独立思考的岗位,但不等于要独立完成,尤其在你拿不准或者不知所措的时候,你应该想到是时候该离开座位出去找人聊天了。

三、告诉老板你要做什么,而不是等老板安排

经常听到很多同学私下抱怨说,老板根本不了解实际情况,就安排工作任务,诸如此类。等着老板安排工作,不但会造成工作被动,而且并不是所有老板都喜欢听取不同意见,对此我想说,与其等老板安排工作,为什么不主动告诉老板你要做什么呢?

我刚毕业的时候做过两年开发,很多工作老板并没有要求的很详细,其中30%~40%的工作是老板没有安排我自己主动完成的,只是事后我告诉老板说,我已经把哪里处理好了。

转到产品之后,更是如鱼得水,大部分工作是我自己主动提出的,老板干预的很少,因为老板非常放心,所以当有朋友抱怨的时候,我感到非常奇怪,其实是你自己没把工作做到位。

四、先有目的才有方案,而不是先有方案再想目的

一个成功的产品,到底是先发现了用户的痛点,才有对应的产品,还是先有了技术,再想可以应用到哪些领域,还是先做出来一个产品,然后创造了用户需求,都不一定。但无论怎样,都是先有一个预期的目标,再用方案去验证,细化到一个具体的产品需求,也是一样的道理。

以用户体验为例,被广泛关注以后,就成了很多人的口头禅。我们可能经常会收到这样的建议:我认为这里应该改成这样,我是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的。

那我们要想:你的目的是啥?做完以后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如何用数据验证?

我们做需求是基于特定的目的,改善用户体验只是手段,需要进一步搞清楚目的是什么,然后再回到在第一点提出来的,看一下这个目的是不是当前最重要的事。

五、用数据说明业绩,没有结果的事情不做

在刚接手一个新产品,或者刚入职一家新公司的时候,都有一个从了解当前现状,再到尝试提出一些建议,最终再到主导一个产品的过程。但是无论是做执行的产品助理,还是做主导的产品经理,无论是否要求,都要把自己的结果搞清楚,而不是做完就完了,这是我们改进产品的依据,也是日后吹牛的素材。

有些需求结果比较容易获取。以电商为例,比如:增加了一个领取优惠券的入口,那么我们只要看这个入口的领取数据就可以了,这是非常直接的。

但是经常遇到的情况是,获取结果的工作量比需求本身还要大,有些需要通过指定标准来获取数据,比如:客户询单转化率,用户咨询了客服以后发生了购买,到底是不是因为客服促成的,这个很难计算。这个时候可以制定一个标准,比如:咨询客服一周内购买的都算客服咨询转化。

还有的需求情况更复杂,比如:优化了购买流程的用户体验,就需要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通过间接的方式获取数据。

六、明确自身能力的边界

先问一个问题,互联网的产品,有哪些是只有一家公司能做,其他公司做不了的?

恐怕不太多,也是因为这样,好像每家公司什么都能做,但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很多产品针对不同平台一般都有pc、wap、app端、微信公众号等,现在又出现了微信小程序。即使是大厂产品,不同平台功能也并不完全一样,目前一般情况下是以移动端为主。

所以我们平时除了体验竞品的产品,同时也要了解竞品投入的资源,明确自身、团队、公司能力的边界,搞清楚现有的资源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擅长做什么?不擅长做什么?要聚焦也要容忍存在的问题。

七、重视用户看到的,也要重视用户看不到的

用户可见的产品一般都非常重视,但是用户不可见的对产品质量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有几方面需要特别留意:

首先是部门墙,很多公司的组织架构设计上,并不是一个产品相关的人在同一个部门,比如:测试部门、用户体验部门,资源是多个产品共用的,不同的产品关注点就不同,同一个问题,在有的产品是重要的,有的产品可能没那么重要,这个时候我们要多向他们反馈结果,多让他们参与进来,也就是让他们把精力多投入到我们的产品上来。

其次是标准,经过产品初期的一路密集开发,进入高速成长期,人员开始不断增多,甚至有跨地区的团队,为了保证稳定的产出,需要开始尽快完善标准,包括设计标准、开发的代码标准、交互设计标准等,这点可以学习开源组织,能够聚集起世界各地的志愿者一起完成一个项目,一致的标准是不可或缺的,并且是不断完善的,标准控制不好,就会给你的产品埋下不定时炸弹。

最后是配套设置,包括各种相关的系统和数据,比如:会员管理系统、数据统计系统等。最可怕的是除了用户使用的产品之外其他一无所有,不过还好最近几年随着行业的重视,各种第三方服务商开始多起来了。

八、大公司好还是小公司好?能把一个产品做成功最好

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是行业里经常谈论的话题。从职业发展的角度讲,不如把它换成另外一个问题:从大公司跳到小公司容易,还是从小公司跳到大公司容易?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从薪资的角度看,大厂和小厂的基本薪资其实差距并不大,主要是奖金的差别。大厂的社招,热门岗位非常抢手,可能还没发布就已经内部消化了,或者有针对性的关注竞争对手的人才,所以最好的方式是通过校招进入大厂

大厂产品也不是每个都成功了,我面试过几个大厂产品经理,都是因为原来的产品业绩不佳而重新换工作;小厂的同学也不是没有机会,我们看到行业里还是有不少成功的产品,是小厂最先做出来的。

所以,如果可以选择的话,建议优先选择大厂,如果在小厂也没关系,可以选择在某些领域有独特优势的小厂。但不管怎样,能把一个产品做成功,无论在经验、经济上的收获才是最大的。

九、把一类产品做透,把一个行业摸透

产品经理的能力模型是什么?产品经理应该如何提升自己?

从工作内容上来说,产品经理只干两件是,一个是产出方案,一个是跟进执行。如何能产出一个好的方案,最终的核心是对行业的理解,包括用户、市场等,这需要在一个行业长期的积累,行业分析的理论也很多,比如:PEST模型、SWOT模型、波特五力模型等。

我们看到,有的公司宁愿从内部其他岗位招聘产品经理,原因之一就是更看中候选人对行业很熟悉。

另外一个执行跟进,对产品经理自身来说,有的同学在大厂工作分工比较细。以电商为例:一个商品详情页就需要一个产品经理负责,小厂的同学工作比较杂但是接触范围广,所以大厂的同学要扩展自己的工作内容,小厂的同学要把某个细节做精。

另外一方面,就是看产品经理对相关岗位的熟悉程度,包括开发、设计、前端、运营、交互、UE等,只有对这些相关岗位越熟悉,才有能力验收各阶段的产出物,控制好中间过程,最终保证产品质量。

十、产品岗位教给我们的是一套方法,最重要的是把它用在哪里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苏杰说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神一样的产品经理》的闫荣说产品经理是代孕妈妈,《谷歌和亚马逊如何做产品》的Chris Vander Mey说产品经理应该是一位诚实的仆人。

我觉得产品经理跟其他岗位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它既不是要掌握一项技能,也不是要获取一个资源,而是教给我们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发现一个用户痛点,到市场竞品分析,再到确定产品定位和时机,然后给出一套方案和路线图,与其他小伙伴一起把产品做出来,通过一步步完善,最终达到我们当初设想的目标。

从这个角度上说,我们才是离梦想最近的人,所以不要把这个机会浪费了,搞清楚自己要用它来实现什么,你也可以像我一样列个梦想清单,最后希望我们想做的事能都实现。

总结

本文分享我毕业十年的一些心得体会,讲的不一定对,但是都是我个人经历的真实感受,希望能让各位产品同学少走一些弯路。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总结分享:十年十点产品感悟  感悟  感悟词条  总结  总结词条  分享  分享词条  产品  产品词条  
产品

 如何让自己的idea为BAT所用...

我曾经在知乎上提过一个问题:有一个好的idea想提供给互联网公司,比如BAT,该如何操作?当时的基本设想是微信和家政服务类或者二手贩卖物品相结合,比如我在火车上...(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