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产品经理都缺乏逻辑性,而逻辑性却是建立产品的先决条件。有了合理的逻辑性,才可以构造自己的客观事实,找出客观事实的内在关系。
特别是现代代码编程语言中,都是面向对象进行编程。这其中就是对客观存在的事实对象进行合理的逻辑安排。这就是现代计算机语言。
那如何构造自己的逻辑性?
首先,你需要有基本的抽象能力
抽象能力在于找出客观事实的内部关系。比如,一个人的一个手里拿着苹果,另一个手里拿着香蕉。而这2个客观事实共同特征是什么?就是水果。水果这个种类本来不存在客观事实,而是我们通过大自然的内在联系,因为它们都是结的果实,且都有一定水分。我们把他抽象成水果。而水果这个词,本身是不存在于客观事实,而抽象只是做总结和归类用的。
其次,摸清事实,构造行为场景
在梳理产品中,我们常常使用流程图。而流程图中又分页面架构图和业务流程图。而其中最难的是业务流程图这类。而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把行为进行场景区分。比如,在做订单这类系统中,要把订单流转的场景行为给梳理出来。待下单、待支付、待收货……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行为轨迹。
再次,确认事实,事实是客观存在的
在产品对象中,我们的场景中的用户和需求都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比如,电商产品中,用户是人,商品是物体,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是一个不存在的或者是一个虚拟的东西,比如空气,这个是无法进行买卖的,就无法建立出合理的逻辑进行产品设计。
重要的是逻辑中只存在是否。
在编程语言中,只存在于0和1。在逻辑图中也是,只会有是和否,不会有存在于第三种状态。比如一个提交的行为,就可以分为提交成功和提交失败二种逻辑。从而使产品流程正常流转,也符合用户的判断。如果出现第三种的状态,那么其实我们自己也是迷惑,无法处理的。
考虑的量度不一样,逻辑命题有差别。
在一个产品命题中,如果说,我们的用户全部是男性和我们的用户绝大多数是男性是有区别的。因为站在的角度不一样,也会导致逻辑的差异性。特别是你在设计后台系统时,一定会考虑哪类型的业务人员会查看该模块。这个时候,我们量度是不一样的,所以需要区分出数据权限。
总结说逻辑是有前提和结论的
在逻辑中,我这个逻辑的基点在哪里。必须是要有前提的。比如,我的产品用户从哪里来的?需要有广告、PR等等这些方式获取用户。然后用户来了之后,看见产品之后呢?是不是我们需要帮助用户解决某一类问题,然后得出结论。比如,微信的用户是通过QQ大量用户导入的。而用户上了微信是为了聊天,微信主要解决聊天的问题。
而逻辑是符合从上至下的ABC顺序。
在逻辑中,所有逻辑都是线性存在的。比如,电商产品中,首页可以到列表页,列表页可以到商品详情页,详情页可以到下单页,下单页可以到支付页。这一条线上,所以的逻辑都是以一定用户认知顺序展开的。在后台中,客服系统也是类似,用户从可以找客服、待接通客服、等待分配客服、和客服沟通这样的逻辑顺序。
另外,逻辑最清晰的是肯定命题
在逻辑中,有否定命题和肯定命题二种。比如说,支付宝不是社交产品和支付宝是工具产品。这2类命题是有区别的。支付宝不是社交产品,但可以是电商产品、社区产品等等。所以肯定命题在逻辑上更为准确。特别是在于设计、技术、运营等等职能沟通中,要表达清楚时,一定要用肯定命题。
在逻辑命题中最主要特征:真实性的内容,有效性的结构。
逻辑追求的是客观事实,所以对于客观事实必须要是真实性存在的。在客观事实在逻辑上是在表述一种内容。而逻辑中,需要完成某一个目标,需要通过行为去完成。这里就要提到结构。产品的结构决定了这个行为完成的步骤。而结构设计时,需要遵从有效性。有效性的结构才能使产品易用且符合小白用户的逻辑。
最后,逻辑中的三段论(找出公共关系)
比如,A=C,B=C,A=B。这是一种最常见的方式。但是这个逻辑中也有漏洞。比如,A包含C,B包含C,A=B吗?显然答案是不对的。所以,我们在A和B之间需要找到公共关系。比如要像A包含B和C、B包含C,那其中的A的C和B的C会相等。这就是要在逻辑中找到公共关系。在产品设计中,我们也需要找到公共关系,比如:微信能聊天,在聊天中能发红包。而红包又需要是钱包。所以微信合理的做了支付。这就是在其中找到了逻辑的公共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