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对产品经理的理解和认识,越来越清晰,要求越来越高。
随便写一篇体验报告,画一个交互原型就能得到一个offer的事情越来越少了,甚至很多公司开始要求要有上线产品经验,或者成功产品经验(我都不知道什么是成功产品经验);有些公司要求有某行业和领域的经验;我有次在拉勾上甚至看到成都的一家公司招聘产品经理,居然要求有3年VR经验。看到这条JD的时候我是震惊的。
这些现象也给很多产品小白带来不少困惑。有很多人问我,是不是会画原型和使用一些工具就可以找到产品专员和产品助理的工作了。每次我都会强调,工具只是工具,思维和方法论才是关键。
对一些有互联网工作经验的人来说,转型做产品是有一些认知和理解的。但是很多大学生或者行业外的小白,没有任何互联网经验,更别说产品经验了,对很多名词都不知道。什么漏斗模型、什么留存率、什么赋值、什么用户画像……都是什么鬼啊?
带着对这个岗位的向往,很多人想入职这个处于快速发展的职业,但苦于没有方法,听了很多讲座,参加了一些沙龙,甚至参加了一些不接地气的培训,结果还是没有产品思维,被各种凌乱的碎片化的知识困扰。
实际吃了很多亏后才知道,哦,该这么做。我认识的一些人中,有做了1年、2年产品的人,有些去面试的时候,被问到原来负责的产品的竞品是哪些都说不出来。我也是被深深地震撼了!没有结构化的思维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我的结构化思维好像也还处于初级阶段,呼呼)
很多人现在也在问我,没做过产品,去面试经常被面试官告知自己没有产品思维,自己描述产品也都没有思路。我想起了我当初面试的场景,我好像也没表现的多有产品经验(其实根本就没有)。
但是我是有潜力的,我本身就在互联网这个行业里呆了那么久,是有一点感觉的。只是没有细化和归纳总结出来,但是对一些产品功能和产品设计的理解是很有一套的。其实就是聊了一下我对电商产品的理解。对拍拍、京东、淘宝的理解;对腾讯微博、微博、推特的理解;我把微信的发展历程复述了一遍,聊了聊张小龙,聊了聊广研团队的概况,聊了聊微信前期曲折的发展历程,聊到了腾讯内部8小时,忘我的把微信与米聊、易信、飞信、KK……竞赛,尤其是它如何错过Talkbox,并且如何超越了Talkbox。讲了微信2.0的爆发,讲了QQ与微信的竞技,聊了微信的4.5那团火,聊了打飞机,聊了微信摇一摇的大卫,聊了聊那朵菊花(我严正的怀疑我老大是个闷骚男,我说到这个的时候,他很会心的微笑,表情很耐人寻味),聊了聊微信红包的礼尚往来,为什么限制200元,聊了聊微商,我还吐槽了微信公众号最开始糟糕的后台,也夸奖了公众号后台由渣到神的转变……也聊了很多其他互联网的东西……我是那么得忘我……
我俩愉快的谈完,我老大当时就跟人事说:这个人我要了。当时就给我了offer……我惊到了,头一次初面就这么给力的……至于后果,我好想说:老大,当时我真的还想去多面几家公司啊,我这一路坑走得……
我当时就是这么小白,没有高大上的产品思维,不理解什么叫用户体验,只有对产品的向往和一腔热情……
我也在回顾,我是怎么一步步走上产品这条不归路的呢?我当初是怎么培养出一点点产品思维的呢?
首先:我没有被一些虚头巴脑的概念、名词搞得头大。
各种产品书籍里面写的内容我也是辩证的看,看了十几本书之后,就结合自己的工作,梳理出了自己的产品设计流程。
其次,量的积累是基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
我个人对产品设计有一点感知或者掌握一点方法,是在从事产品之后的4个月的时候。最开始设计产品的时候,没有自己的想法,我只能抄袭竞品,囫囵吞枣,结果画猫类虎。只有界面的模仿,没有深入到业务流程和后台功能上去,做的功能漏洞百出。设计方案经常会被我老大打回3、4次,每次被打回都心里憋屈:“你明知道有坑,为啥不早提醒我啊!”
被打一回一次我要就推倒重来一次,想不全想不到的情形让自己很苦恼。我认识到自己的产品感知能力太弱了。可又没人亲自手把手带我走流程,我只好自己慢慢的多看产品,对比不同的产品设计。要想自己不被啪啪打脸只好每次都全力以赴!
这样我开始大量使用产品,刚开始的时候什么产品都下载,都去玩。后来玩了几十个产品觉得这样不太对头,成长很慢。再后来,我开始对同类产品进行把玩,按照电商、音乐、工具、新闻、社交等等分类去玩。当使用了上百个产品后,自己竟然对一些功能模块有了新的认识。学会了同类对比,对不同产品的差异化开始琢磨和思考。就这样不再拘泥于一个功能点的的感知,上升到了功能模块的感知。
后来我设计后台一些操作管理模块,慢慢对前台后台系统有了新的认识,期间对一些技术原理有了初步认识。更加熟稔的掌握了设计的方法,前端、后台、系统、不同客户端等都有了新的认知。从此开始了系统化的感知和思考。
再往后用自己的产品功能去找不同产品对比,对产品的优化开始有了新的认识。A为什么这样设计?B为什么又这样设计?我当时是怎么设计的?设计这个功能的产品经理当时应该是怎样思考的?我开始慢慢有了使用场景的感知,会代入到场景里去使用功能。开始幻想,我是个张三,我是李四,我是唐僧……我使用这个功能最关心什么呢?我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使用这个功能的呢?
这样我开始有了点同理心,我也开始慢慢理解了一些做得不好的产品经理的苦衷。因为做好产品是一个变量太多的事情。有很多的不得已,有很多的妥协,甚至有很多的委屈……看到不好的界面、遇到不好的交互、感觉较差的体验,也不再立即卸载APP。我开始去找亮点:它的色彩设计有没有出彩的点?它功能设计的亮点在哪里?它的运营特色是什么?它有没有很暖心却不易被人察觉的流程设计?它的商业模式是不是很新颖?其实我才意识到不是我多善解人衣,而是我意识到:我其实也是个很糟糕的产品经理。
我开始慢慢优化我的产品,我开始填我自己挖过的坑。取消一些不必要的弹窗,加快用户的操作;多增加一些反馈,让用户体验更好;对界面的要求更多更高一些,让产品最少看上去好看……
我近期也在总结很多东西,我们现在这个产品已经完成了前期的设计和研发,现在开始准备推广了。前期我们更多关注功能的实现,只要能用就行。至于交互和界面,以及更多可以优化和细化东西,虽然当时想做,但碍于资源有限,只好舍弃。现在开始有了产品的研发节奏。我也有更多精力去扣很多细节,以及根据运营需求重新设计后台,梳理一些细节。
每个产品都会经历从能用到好用到用的爽不是。(希望我们不会死在从能用到好用的路上,阿门,佛祖保佑)
再次,做什么事都要有自己的流程。
没有流程就自己做流程,有了流程就按流程做事,流程需要调整就不断优化它。之前没有流程化,或者有流程,但是我没做过,我不知道,就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没做过第三方分享的我,本来以为很简单的我,抱着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轻视敌人的态度,义无反顾的掉进了深坑……
我对自己产品设计的流程和思路也在强化,等强化好后,我准备再渡渡劫。
最后,想从事产品,要产品热爱、对生活热爱,内心深处有那么一点点想要改变世界渴望。
我是这么慢慢培养起产品思维的,自己消化后形成了自己一点浅薄的产品认知,无关对错,只要成长。
期待更多的人加入产品经理的队伍,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