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产品是一个载体,实际是商业模式的实现。所以在做产品规划时,要足够灵活和可拓展性,实现业务需求,最终达到商业上的实现。因此,任何产品都是业务优先,那么产品经理如何培养业务逻辑呢?师妹特意从知乎上整理了一些内容,分享给大家。
Charles Stone的回答
不能理解钞票的产品经理,都应当被开除!
这句话是我在面向未来产品经理的培训会议上常说的话,这种培训还会持续继续举办下去。
这些未来的产品经理,直接带领的团队规模是百人起步,间接的不算。
我跟 @绝鹿 没有任何共同语言。
前方高能预警:继续向下看的人,会被重创。
因为没有任何图表,全是文字陈述,且充斥着咆哮体和反问句。
什么叫“业务逻辑”。
第一种业务逻辑,是钞票。
做产品,是为了赚钱的!
即便当前不能赚钱,也要未来能赚钱的!
凡是说我们有情怀,不考虑赚钱的,都可以拉去打靶!
市场规模有多大?有多少潜在的市场增长?
其中都有哪些竞争对手,它们的份额有多少,优势劣势分别是什么?
我们一脚踏进去,自身的优势劣势是什么,大概能从中切下多少份额?
直接和间接客户的关键痛点、需求是什么?他们会不会因此付钱买单?
第二种业务逻辑,是弄清楚能不能实现,如何取舍决断。
我们团队万事俱备,只缺一个程序员了!
前面把钞票和蛋糕想清楚了,现在就要说怎么下刀子切的问题。
切蛋糕,是需要一把好刀的,就是产品团队的能力。
产品经理:我把用户界面和操作流图画出来了!
BOSS:只是易用性/用户体验部分而已,几张原型纸就想让我掏钱?
产品最终的形态是怎样的?要有哪些功能、性能、质量、易用性……等等的需求和规格?
这些需求规格相对于竞争对手是否占据优势?是否能够诱发激活用户的隐藏抖M属性?
没有优势的产品,做出来也是垃圾。
开发有没有牛人?关键技术是否都ready了?人员是否到位?
项目进展是否可控?质量是否可控?几时可以发布交付?
行销要怎么做,去博取客户的注意力、兴趣、尝试和购买?
发布会、地推、参展、软文、硬广……要怎么搞?
他们的团队、能力、渠道、费用,能不能跟上节奏?
运营/运维团队要关注于哪些关键度量数据?要关注挖掘哪些可能的用户表现和隐藏需求?
是否需要追加二次刺激、诱导重复消费?这些活动的节奏、成本考虑到没有?
客户服务介入是怎样的?常见问题在哪里?异常诉求如何引导?
生产?互联网公司没有生产!
好吧,的确不需要考虑代工厂、可获得性、品控、成本、周转期、库存、物流……
第三种业务逻辑,是如何执行,如何投入,如何中止。
预警:资源紧张,人员、技术、资金、时间、渠道……等等,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匮乏,总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掉链子的情况。
OK,可爱的产品经理,你要优先保证什么,砍掉哪些东西?
不会弃卒保车,就大家一起完蛋。
要不要做迭代?
要不要砍规格?
要不要保证核心用户群?
要不要启动、停止某些营销和运营活动?
要不要安排紧急加班或者放假2周?
要不要延迟采购或紧急采购?
要不要追加投资?
要不要紧急招募?
……
要不要承认产品失败?
绝鹿的回答
很多产品经理都停留在第一阶段,认为自己完成了基本功就是长久之能,懂得画图懂得做原型懂得项目跟进,就是懂做产品了。
这只是做产品的第一阶段,你对业务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你对业务的熟悉,你才能更好的把产品做好,不然你沦为的只是老板或领导的画图工具,这个时候产品的价值是很好的。
一个深入的了解业务和思考,最终能呈现在你的出品中的,你领导对你这么说,也是一个正常的要求,我不知道你工作的年限以及公司大小,像大公司很多时候轮不到你思考业务或者提出更好的业务,但你可以把业务梳理好,避免有坑,把需求方服务好甚至一起前进。这也是提升你level的。
如何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入门的话从一个简单的事情锻炼起。
深入思考,不要停留对产品的理解仅次于交互和功能层面。你可以去下很多App,分析下他们为什么这么做,抛开体验层面,回归到需求层面,不断猜想产品设计者背后的逻辑,然后给这些产品做逻辑思考和笔记,不断搜集资料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这种对业务的思考,不是一朝一夕的,长期积累的,当前你要做到的就是思考深入且逻辑清晰,不断给自己的思考找坑。
PM本来就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岗位,需要大家都用空杯心态去学习,这也是我正在锻炼的,把自己永远都当作一个新人,但在实践中能提升更多,往往很多时候容易缺乏沟通就轻易觉得人家这不对,那也不和,别人level没你高,没你理解深刻,没你牛逼。
但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和业务方更加深入的沟通和聆听,你会发现更多的东西。很多时候很多业务方是不愿告诉你实际的目的和想法,只是纯粹在争取他们想要什么,而这个时候PM可能就会觉得为什么你这业务方乱想乱做,这不合理那也不合理,你不懂我比你懂,我这样才是牛逼的。但这种情况导致的就是,你很可能会不听题就答。
包括和交互、设计童鞋的沟通,会发现深聊下去,站在对方立场(这绝对是一件说的容易但做起来没几个人能做到的,包括我也不能)多想想,对方的真实想法,不然你无法找到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有时候,不能退步,也是一种必须的解决办法。
轻易、而不深入的看法,非常容易造成错觉,而这种错误是发生在任何一个阶段的产品中。比如楼主问的是,如何培养业务逻辑,而很多人就跑偏了。了解的必要性在于,你不但了解对方所提出的,更加了解业务的运作,背后的体系和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