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张小龙:没有对微信本身的危机感,只担心建设太慢

如今微信已成为中国手机用户必备的产品之一,其产品扩展功能覆盖了人们生活购物、移动支付、新闻阅读、游戏娱乐等各方面。2013年,微信也一直处于争议之中,微信是否应该收费、全民“打飞机”热潮、天天酷跑上线一个月营收1亿元引行业热议、以及与阿里来往的混战等。

2013年,可以说微信带来移动互联网的颠覆,而它背后的灵魂人物——张小龙也有自己的看法。日前,张小龙接受了新华社采访。话题围绕微信,围绕产品展开,张小龙回答的很直接和犀利。

1、如何化繁为简?张小龙常用的方法就是分类,很多产品都包含了数百上千项功能,如何在手机如此小的屏幕内让用户便捷地找到这些功能,就是分类所要起的作用。

2、微信启动的是点对点的革命,对传统企业是个利好。微信提供了一种体验更好、内容更丰富、交互更多样化的方式。目前这个平台非常开放,我们欢迎所有的企业接入进来。

3、微信将成为个人或机构的第一ID。电话号码曾经是一个身份证之外的个人ID,也曾经是运营商最大的资源所在。但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个ID可以解决生活中越来越多想不到的问题。

然而也有一点是令张小龙非常担心的,就是更能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出现,成为颠覆性产品,对此,他仍存在较大的危机感。

以下内容整理自新华网对张小龙的采访:

一、微信如何化繁为简——“把复杂的需求抽象为最基础的脉络,让用户自己驱动用户

化繁为简背后有一整套方法,大部分要靠产品人的经验,也有一些方法可以总结出来,比如分类。很多产品都包含了数百上千项功能,如何在手机如此小的屏幕内让用户便捷地找到这些功能,就是分类所要起的作用。

比方说,微信“朋友圈”涵盖了社交这个复杂的主题,囊括了大部分中国人网络社交的活动,用户活跃度也很高,每天都有上亿张照片上传,几亿次评论产生…… 但其使用仍然非常简单。这就需要把复杂的需求抽象为最基础的脉络,把这个技术脉络用一种用户觉得很自然的、可接受的行为表达出来。如果做不到这一步,就会导致产品或功能变得很复杂。

究竟是靠产品本身驱动用户还是靠运营手段去拉动用户?太多人把精力放在后面这个方向了,做个产品马上就通过运营或者营销的方法把用户拉动起来,而我更希望先把产品本身做好,让用户自己驱动用户

在传统产业上,做出一个产品后必须通过广告让用户感知到它,但互联网本身已让用户互联,每个人都需要在互联网上跟朋友交互。因此大部分互联网产品,可以利用人与人互联的因素,让用户产生连锁反应,甚至是病毒式、蔓延式的反应,这会比花几个亿去打广告得到更好的效果。

二、微信是竞争的产品——“只有竞争才能产生更好的产品,欢迎所有的企业接入进来”

有人认为借助垄断资源或营销资源可以做得更好,这在特定环境里确实如此。但互联网是公开透明、竞争充分的,哪怕一个很小规模的产品,都要创造最好的用户体验才能被接受。如果用户体验本身做不好,即使短期依靠拉动带来用户,一旦出现更好体验的产品,用户照样会逃离。

事实上,腾讯也在和许多产品竞争,比如QQ与MSN。微信是竞争的产品,也许大家只看到微信有强大的资源配合,但并不了解微信本身就是跟QQ竞争出现的产物,只不过这是一种内部的竞争。

如果微信不在腾讯而在其他公司,这种竞争依然存在。只有竞争才能产生更好的产品

QQ和微信本质上都是IM通讯工具,面对的目标用户群也很类似。但两个产品的立足点有所不同:QQ是PC互联网时代的产品,而微信是从手机端原生出的新产品

在PC时代,QQ解决了每个人都可以通过PC联网和他人通讯的诉求;在移动时代,这种诉求已经扩大化了,对话的场景也改变了。比如,以前两个人都要打开 电脑都在线上,才能发生对话;聊完QQ后大家也通常要说再见,输入两个“8”来表示;但现在手机是每个人每天都带在身上的东西,让人可以随时随地给朋友发 信息,朋友也可以随时回复消息,不存在聊完的概念。这是一种交流方式的变化。

三、微信生态:开放还是垄断?

微信公众平台开放接口,让任何第三方都可接入进来,这是我们最大的开放点。

以前的通讯是覆盖到人与人,我们希望这种通讯能力也可以覆盖到企业。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客户,他们需要一种通讯或者连接的能力,与其消费者关联起来,这 种关联在以前也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建立,比如短信、电话,但体验并不好。而微信提供了一种我认为是体验更好、内容更丰富、交互更多样化的方式。目前这个平台 非常开放,我们欢迎所有的企业接入进来。

四、微信开启新的生活方式——“我没有对微信本身的危机感,担心的是自己建设得太慢”

如果说原先微信满足了通讯这个基本诉求,那么比通讯更底层的就是一个人的账号或者说“ID”。就如同人在现实社会中有一张身份证,微信的ID可以标识个 体,这个标识既可以通讯,也可以做其他很多事情。微信可以取代你的钱包。比如ID和银行卡关联后可以做支付。支付的本质是ID的表现,所以基于ID做支付 是非常自然的过程,也是让其他支付有很大竞争压力的原因。

电话号码曾经是一个身份证之外的个人ID, 也曾经是运营商最大的资源所在。但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个ID可以解决生活中越来越多想不到的问题。比如以前你有一个餐馆的电话,你只会在需要的时候打电话 过去,功能单一,同样的场景转移到微信中后,餐馆和个人可以在公众号里进行交互,虽然不再需要打电话,但沟通的行为比电话更为丰富。这是新的生活方式、新 的潮流。

所以,微信肯定会涵盖越来越多层面,当然这不会是一种松散的、杂乱的产品功能聚合。我们不允许微信变成一个大杂烩、一个怪物。

说老实话,我没有对微信本身的危机感,因为它还在高速发展中,发展道路看不到尽头。我们担心的是自己建设得太慢了。

当然,总有新的产品会从你意想不到的角度满足用户的需求,成为颠覆式的产品,这方面是有危机的,但很难预料。

五、微信不是C2C——“仿造别人产品的简单拷贝,是很难做成功的”

有人把中国产品定义为C2C,我不赞同。任何一个功能或产品都可以找到类似的祖先,这正是人类知识传递的方式,创新也是基于以前的东西做出来的。如何把以前的知识或前人的积累,恰当地应用到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做出满足当前需要的产品,这才是一种创新的能力。

微信的支付、社交,以前都有类似的产品,但如何在微信上找到最适合的形态,这非常困难,反映了做产品的功力。也只有真正做产品的人才知道需要付出多少辛 苦,才能做到这一点。比如朋友圈的社交,看上去和facebook、instagram很类似,但朋友圈定义的“私密社交”却是其他产品从来没做过的。这 让用户很有安全感。所以很多产品表面看起来很类似,但本质上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真正的C2C,那种仿造别人产品的简单拷贝,是很难做成功的。

六、让海外接受微信——“中国移动互联网是比较领先的,美国人仍热衷于发短信”

目前我们在海外有超过一亿的用户,但在海外的发展不像国内那么容易。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张小龙  张小龙词条  危机感  危机感词条  本身  本身词条  担心  担心词条  没有  没有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