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的张扬有他的底气,他的收敛让他更自然的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做产品只做加法很简单,懂得适当的减重才能更持续。
微信的发展历史其实已经不用赘述了,腾讯强大的社交基因让微信成为移动端社交的王者显得顺其自然。
从语音对话强悍运营商,让话音业务逐渐转向流量
从朋友圈占据了大部分主流或者碎片时间,让微博一直在挣扎中拓展
从微信支付对打支付宝,在看似顺其自然的场景中让用户习惯高频的打开微信完成支付环节
这一步一步的动作让我们看到微信的强大,不激进,稳扎稳打,在熟人社交和泛陌生人社交中越发成熟。
从各种报告中不难看出,曾经看似对打的微信和QQ走出了不太相同的发展之路,面对不同的用户群体,走出了不同的差异化之路,让腾讯在主流互联网群体中占据了绝对的王者地位。微信在起发展中也显示出其不可一世的张扬,但不同与支付宝每次大张旗鼓的改版而言,它又显得格外的收敛。下面主要从几点设计与策略来探讨一下微信的张扬与收敛。
朋友圈的张扬与克制
朋友圈作为微信最重要的一个功能服务,已经占据了大家太多的时间,当然,现在朋友圈也已经逐步进入了一个平稳期,可能已经没有最开始这么热闹和依赖,但它依然让大部分用户离不开。
也因为如此,微信敢于大胆的在朋友圈中推送各类广告,对,是一些高质量的广告,这也是微信的底气,谁能想到一条条广告能在朋友圈获得无数赞而不仅仅是吐槽,这是其高明的一点,美其名曰是根据大数据分析定向推送,当用户收到一条跑车的广告的时候或许都会一笑置之,原来我也是跑车的潜在群体啊。而这种用户的心态,微信才可以大张旗鼓的继续卖着广告赚着钱。
再说克制,还记得年初的付费看照片么,那是一次营销活动,也是一次尝试,评论褒贬不一但是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现在各种大喊知识付费时代来临的时候,在支付宝可以直接打赏生活圈的时候,微信朋友圈暂时还是保持了其相对简单的交互,要么赞要么不赞,朋友圈谈钱有点过,在这个金钱至上的年代,赏与不赏是你情我愿,但暂时朋友圈还没有这么做,或许还在测试,或许从未想过,这也是微信克制的地方。但也说不定哪天它就上线了类似的功能呢?
红包内外的人情交易
红包对国人来说可以说是一个感情复杂的东西,又爱又恨。在适婚年龄的朋友都苦于各类结婚红包,满月红包或者其他各种红包,给或者给多少这是个问题。而红包这个池其实似乎是个相对中性的词,在不同场景下其意义亦正亦邪,当然我们现在主要探讨的还是其在社交中正面的一面。
微信红包的诞生,让红包专递的人情附加值变得更为简单或直接,抢红包在各种裙里面滋生蔓延,有好的是真正的分享喜悦,钱多钱少乐此不疲。也有不好的各种红包群,除了发红包就一言不发,这不是社交的感情交流,只是投机的金钱交易,当然,微信似乎也没有主动去管理这些红包群,你情我愿似乎很难用规则和策略去杜绝和管理。
红包在表达人之间的感情上是相对直接的,和钱相关的都显得格外直接,但微信在处理这个过程是有一定把握的,比如200的限制,但它也没有限制个数,政策是放开的,只有你愿意就发发发吧。
群,群体动物的乌托邦
群的诞生由来已久,从QQ时代开始,大家就习惯了在各种群里面游来游去,人本身就是群体动物,从一对一的沟通,到多对多的群体交流,显得很自然。
微信对群的创建和传播也是给予了足够的空间,面对面建群,二维码建群都方便了群体的聚集和传播。而微信群通常有几种类型:
熟人群:通常是相识的人,如朋友之间,同学之间,亲戚之间,同事之间。这类群相对人数较少,也不会超过100人,群友之间也是相认识的,分享的也是生活动态
活动群:微信虽热不算是陌生人社交,但是你会发现,现在有各种各类的活动兴趣群,而这类通常是因为一起参加了某个活动然后剧集在一起的陌生人。这类群通常人员众多,超过100人即不可扫描加入,而是必须有群内好友邀请加入,这样相对限制了一些关系链的混乱
娱乐群:这一类群就非常复杂了,其中也还有很多相对灰色的地带,当然目前来说微信并没有严格清理或监控一些可能不合规的群内活动
群的存在即是一个又一个小的群体,微信通过这个群剧集了各类人群,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群满足了基本的社交需求外,其他就是各取所需。
微信钱包的收放自如
在电商领域苦苦挣扎了多年后,腾讯依旧没有太多的收获。而借助微信钱包的疯狂发展,拿一下移动支付的绝对份额,是对抗支付宝的利器。
在微信里面进入钱包的页面,你会发现微信钱包里面有了各色个样的互联网金融的产品服务和生活服务。他什么都有,但似乎大部分可能用的最多的还是扫码支付或者其他支付环节,真正进入钱包使用其他服务的动作不见得会有很平凡。同样的其中的理财产品也显得内置在钱包中,层级显得略深。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难道腾讯不想在互金上与蚂蚁金服对决一下?其深层的战略可能外人看不太清楚。但从某种角度讲,已经连接了一切的微信,目前来看还是更希望引导用户去体验各种线下线上服务的一体化,就如支付即会员的策略,当所有服务都能通过微信获取后,那理财等其他服务会显得更加理所当然,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去沉淀。就像提现收费的策略长期看来还是直导消费场景。
公众号传播的利与弊
春笋般疯长的公众号作为一种新媒体,传播的是观点、活动、新闻和广告等内容。而这一点聚焦的就是内容,也就是最近很火的IP。从微信公众号孵化出来的IP和内容生产者成功的案例也不在少数。而作为这些公众号和内容承载的微信,在早期,给予了足够的空间和宽松的策略。之于微信和内容生产者,我们需要的就是快速广泛的传播,内容只有传播了才有价值。
而微信的公众号是个人号,企业号,服务号的泛称。申请或者运营过公众号的朋友可以发现其实公众号的申请和使用都是比较简单的,问题就在于如何去运营和传播。
对于企业或者品牌的服务号,运营相对简单,无非就是针对自己产品的消费者推送活动等信息,这一类内容相对来说是针对性的传播,也能起到一定的推广作用。而对于个人号和一些内容生产号来说,随着内容越来越多,传播也越来越难,这个过程你会发现是一个不太健康的传播,越来越多的泛内容进入了你的群或者朋友圈,而这部分内容并不是你想要的,长久而来对公众号的发展是不利的,所以微信开始逐渐增加了一些限制,内容上和分享上,除了将内容传播留在微信圈内,也是对质量的控制。
当然,越开放越难管理,微信对公众号其实有绝对的控制权,平台与内容的关系始终是微妙的,面对各种利弊,需要微信和生产者本身达到一种共识和互信,才能促进发展和传播。
微信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其社交基因的帮助,这毋庸置疑,更重要的还是他的合理的规划与发展,有条不紊的推进功能,与开发者、内容生产者、线下线上以及用户共同打造的这个生态,他的张扬有他的底气,他的收敛让他更自然的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做产品只做加法很简单,懂得适当的减重才能更持续。
这篇文章可能显得有些意识流,逻辑上也有不严密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指教,共同探讨,谢谢!我也会持续更新和优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