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案例分析:设计一款k12阶段亲子产品的思考逻辑

如何去设计一款k12阶段亲子产品?如何有效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需要家长做哪些动作,是这个阶段家长的核心需求。

一、k12阶段需要什么样的亲子产品?

k12家长最关心什么?(不说学生的兴趣,因为这个阶段学生没有终端)

学习成绩”是家长的刚需,基于这个场景出现了无数的教学教辅类产品,如:vipkid、猿辅导、作业帮等,所以如何有效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需要家长做哪些动作,是这个阶段家长的核心需求。

所以翻译一下这款产品的需求:

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怎么样?(哪些学科是弱点)

针对这些弱点,有什么解决方案?

执行这些解决方案,能达到什么效果?

达到这些效果,需要多久时间?

达到这些效果,需要多少成本?

备注:如果再做和vipkid、猿辅导、作业帮等类似的产品,人家可能已经做的很好,我们并不能保证比人家做的更好,所以我们需要差异化定位和竞争,我们能不能为家长做一款亲子产品。

这款产品的核心目标是“家长k12教育的智能助手,让家长k12教育更简单轻松”。基于这个定位,我们的每一个功能都会考虑是给家长增加负担还是减轻负担,家长的时间成本是高了还是低了,家长的体验成本是高了还是低了。

二、定位学习成绩场景产品如何找到“破冰功能?”

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分为2个场景,一个是学校学习场景,一个是课后学习场景。针对学校学习场景是一个三人互动的场景,老师&学生&家长三人互动,老师通过上课、作业、考试和辅导等形式教育学生,家长配合老师完成督促、鼓励、辅导等学习场景。

期间涉及到老师&家长信息沟通、资料传递、学习评估等场景,而信息沟通可以通过微信来解决、资料传递也能通过微信解决,辅导通过线下培训机构或者在线教育工具解决,学习评估当前只能通过考试解决。

但是考试一学期一次,导致评估延迟,进一步的问题就是“发现问题延迟”,所以能否帮助家长提前发现孩子的学习知识漏洞,可能是一个“破冰功能”。

三、这个破冰功能真的能破冰吗?

学习评估”简单理解就是家长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检测,这是一个低频需求,也许一个月一次。(一个产品一个月用一次太低频)

这种低频的需求产品化之后家长第一次用完,如果再用是一个月之后,很可能会忘记或者卸载,所以单纯依赖这个功能很难破冰。

解决方式就是我们需要创造“高频场景”,比如:家校沟通这种场景,每天都会促发,而且可能是老师拉动,活跃度更高,但是这种场景已经被微信很好的解决,除非我们能比微信做的更好。

四、如何设计“高频场景”产品功能?

这个问题如果从运营的角度思考,可能我们的逻辑会“为了高频而高频”,比如:设计一个打卡签到、设计一个登陆领积分。

这些设计的问题是和用户需求没有任何关系,导致用户真实活跃度很低。如果我们根据“用户价值”来思考解决方案呢?

比如:通过“学习检测”发现学习和知识点的问题,家长的需求就变成“需要一个解决方案”,产品能不能给家长一个基于“提高成绩”的解决方案呢?(前提条件是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能直接通过考试成绩反应出来)

比如:能不能给出一个2周的“提分计划”,掌握7个知识点,这7个知识点能把数学成绩从60分提高到80分,给家长一个“确定性预期”,时间是2周,结果是涨20分。

2周的“提分计划”分解到每一天的动作,比如:每2天完成一个知识点的掌握,每天学生做10-20道练习题,产品的价值是提醒家长督学、时时反馈成果、推荐辅导方式等,为家长做一份“提分计划方案”,让提分变得不再孤独。

类似keep的价值,keep就功能对健身减脂的价值为0,完全无法和跑步机相比,但keep帮用户建立了一个健身的场景,比如健身计划、健身教学、健身社区,健身计划补缺的人的“惰性”,健身教学补缺人的知识盲区,健身社区补缺人的激励机制。

所以“高频场景”被拆分为每日提分动作、学习社区、学习排名等功能。

五、当前产品功的设计如何体现出运营价值?

产品设计的好坏最后都会变成“运营数据”,比如:用户活跃度或者留存率、转化率等。

当前的2个功能设计是有节奏的设计:

第一个节奏是“拉新”,“学习检测”承担的就是拉新的工作;

第二是留存,“学习计划”承担的就是留存的工作,比如:要做裂变拉新,分享“学习检测”的拉新效果肯定比分享“学习计划”好。

如果这个价值成立,我们接下思考如何设计“学习计划”内容才能有效促进活跃度?

我们每天给学生建议10道练习题提升这个知识点家长不推怎么办?随着这个逻辑我们推出产品的下一层需求,如何让“学习计划”被家长持续性执行?

六、如何通过产品让“学习计划”被家长持续性执行?

设计这个需求首先要把握三个产品原则:

第一“耗时少”,即执行学习计划对家长的时间占用少;

第二“成本低”,即执行学习计划对家长的理解成本和操作成本要求低;

第三“反馈快”,即家长每天能及时感受到学生“进步的快感”。

基于这三个原则设计产品就不会出现“自嗨”的功能设计,比如:如何让家长有“进步的快感”?

每次练习之后及时看到“涨分”,每次练习之后班级“排名上涨”,每次练习之后的“虚拟奖励”等,都是一种“快感”的激发。

持续性可以通过“制造恐惧”来传递,比如:一天没有练习分数“下滑”、排名“下降”,通过“社区”的方式告知家长其他孩子“今日做了什么?分数上涨了多少?”

分别通过“激励”和“恐惧”两种方式持续性影响家长执行,这个产品本质是一个家长督学的助手。

七、产品成功后如何实现商业化变现?

思考这个问题的正确姿势需要回到“用户价值”,如果这个商业产品出现在在家长不需要的时间、地点,对家长而言就是“广告”,家长为什么要为广告付费?

所以这个问题就变成“如何让商业产品在需要的时间、需要的位置出现?”

比如:学生今天的练习是“二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既然给这个学生推了这个知识点的练习题,说明当前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是不够的,接下来的解决方案有这么几种?

第一学生自己看书复习;

第二家长辅导讲一遍;

第三学习在线课程。

所以“在线课程”就是在学生和家长需要的时间、需要的场景下出现,既没有“广告”的突兀感也满足了用户当下的需求,以用户价值为依托设计商业化场景是平衡“用户体验”和“商业变现”最理想的方式。

以上是一个产品从定位开始、到需求、产品化的层层推演逻辑,每一个功能都有其理由,保持逻辑性、节奏感和对用户价值的初心才能做让用户感受到你有用。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词条  亲子  亲子词条  逻辑  逻辑词条  阶段  阶段词条  思考  思考词条  
设计

 相机是新的键盘(上篇)

你有没有发现,使用图片而不是文字有时候会让你的描述更加容易?相信在看完本篇笔者对“相机是新的键盘”的解释后,你会有新的收获~介绍对于Hike来说,时间轴还不够。...(展开)

设计

 交互例推:好设计看得见(1)

《交互例推:好设计看得见》是我在体验互联网产品过程中对一些产品设计案例进行交互推导与分析的专题集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关注这些好设计,给自己的设计思路带来启发,...(展开)

设计

 四个方法,让产品变得简约易用

对于产品和用户而言什么最重要?这个问题才是极简设计的本质。这周末和朋友一起开了个直播,决定每周讲一本设计相关的书籍,很有趣,这件事对自己对他人都很有意义,如果把...(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