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丧尸抢购潮”的联名T恤、国民奶糖和香水品牌的跨界联名、人气偶像和品牌合作联名……这些看着一点都不搭的东西,用一个“小叉叉”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不仅轻而易举地撩动了万千年轻人的心和钱包,更让“联名”这一商业行为迎来了话题的井喷。
联名,顾名思义指的就是两个品牌联合出品一款产品的商业合作行为。
目前时尚圈内公认的首次联名产品,大约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由意大利设计师伊尔莎·斯奇培尔莉(Elsa Schiaparelli)在1937年,与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í)联合,打造的一件当时完全颠覆大众时尚眼光的“龙虾装”。
近两年,越来越多的“老”品牌在联名上找到自己“新的春天”,从简单的服饰×卡通、文化IP联名,到脑洞大开,颠覆想象的跨界联名。
联名在“火爆”这条路上开拓出一条越来越宽的道路,一大群年轻人在惊讶于联名的创造力,高呼“这居然也可以,还挺好看?”的同时,也心甘情愿为它买单。
城画君和几位“联名青年”就联名这件事聊了聊,在他们的叙述里,我们或许能get到联名火爆的原因。
一、联名即限定,限定谁不爱?
联名,某种程度而言能和“稀有”二字扯上关系,喜欢联名的人一定喜欢熟练稀少的限量,多少联名青年被这两个词迷得神魂颠倒?稀有联名,当代青年的钱包杀手。
花了整个月工资,买下店里最后一辆乐高× 布加迪@哞哞 就因此花了巨款。抱着“顺路去看看吧~”的心入店,万万没想到热情的推销员告诉她,这是店里最后一辆了,并且还有满减活动。
@哞哞最后把心一横,砸重金买下的“最后一辆”联名款。“其他的细节我都没听到,只听到了那一句‘最后一辆’。”
这让哞哞 心动不已,但近五千块的售价却让刚刚毕业一年,储蓄不多的她有点犹豫:“我只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小薯仔😔”。
但是,“最后”二字战胜了一切,“我清楚地记得,我拿到收银台,确定要的那一刻,那排店员在后面并排鼓掌的样子。”
结完账从店里出来,她还和朋友说:“我本来只想买个钥匙扣,结果花了5000块,想买的钥匙扣最后是用积分换购的……现在看见这条蕉,仿佛在笑我蠢。”
@哞哞 当初想买的百元以内钥匙扣。
二、联名,拉近我和文化的距离
故宫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广东博物馆等原本“高冷”的博物馆,近两年通过与各日化、彩妆品牌联名,以一种崭新的姿态走进年轻人的生活,而这种新方式,让大众感知到典藏之美。
@咕咕咕在入了大英博物馆联名眼影盘后坦言,每次用都有一种“自己把大英博物馆配色画在眼皮上”的感觉。
“这真的很漂亮!”在采访过程中,咕咕一直重复地说着,“好看到我妈以为这是音乐专辑,摆到橱柜里展示了起来,和我爱豆的签名专辑放一起。”
“故宫建成近600年,大英博物馆年轻些,但也是266岁的老人家了,哪个耄耋之年的老人不愿变年轻?联名就是变年轻的灵丹妙药呀!”
而另一位入“联名中毒者”@金满满则表示,“以商业力量推动传统文化传播”有好也有不好。
她认为,联名款是否真的对推广传统文化起作用,要看文化IP在产品上如何体现,产品是否传播了文化内核,否则,这种品牌“年轻化”就只是流于表面的噱头。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联名是一扇窗口,让艺术延伸到生活的每个细节。
在联名前,提到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麦田和柏树》、《鸢尾花》和《星空下的风景》三幅名画,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可能都是一些高级场景:画廊、博物馆、厚重的艺术书……
但当它们被印在日化用品外包装后,这些古老而有距离感的经典,放下了“身段”,以一种更为日常和亲近的方式闯入大众的生活。
タオル美术馆(毛巾美术馆)×俣野温子毛巾/图源@金满满
三、花一份钱,收获几倍快乐
年轻人喜欢联名款,或许还和这里蕴藏的双倍,或数倍快乐有关。@猕猴桃汁就在朋友送的Hello Kitty和方吉菇的联名娃娃里,发现了这种快乐。
朋友是方吉菇的粉丝,而自己Kitty的粉丝,“这个礼物里除了有自己喜欢的Kitty、朋友喜欢的方吉菇,还有朋友对我的爱,这是三倍快乐啊。”
@猕猴桃汁的朋友送给她的联名娃娃联名不断给我们带来惊喜的同时,心动的沸点也随之提高。
明明花了买A品牌的钱,收获的却是A和B品牌的双份快乐,如果它们之中恰巧有一个能引起你的共鸣,那快乐就可能再翻倍!就像@金满满 形容的那样,这是“双份信仰充值”的快乐。
@金满满为信仰充值的《七龙珠》联名笔记本这或许,也印证了日本潮流教父藤原浩 所说的:“联名的意义不在于合作双方的名气有多大,而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以及彼此是否具有足够的创造力去设计更美好的东西。”
四、联名 ×情怀
说到闪闪惹人爱的联名,又怎能不提到情怀二字呢?
《精灵宝可梦》、《七龙珠》、《芝麻街》、《猫和老鼠》等经久不衰的IP是各家联名的常客。由于动漫人物在色彩上的先天优势,使得联名产品在设计、配色时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也因此更受品牌方的青睐。
与伴随一代人成长的动漫人物联合,很容易引发买家的共鸣和认同感,勾起他们的回忆。@Blue Lion 就是其中一个被勾起回忆的买家。
为了买到品牌和自己最爱的动漫人物的联名耳机 Blue Lion 牺牲了自己一整个月的早餐钱。
他说,喜欢联名除了因为款式够特别外,还因为它“让我随时随地都能见到她(动漫人物),这大概就是成年男人的二次元情怀吧”。
@Blue Lion “节衣缩食”买到的联名耳机。
五、隐形自我标签
越来越多年轻人爱给自己贴标签了。“佛系青年”、“中年少女”……大家纷纷在各类标签中找到自己的阵营和归属感,而联名,其实也是一种隐形标签。
西安人@袜子对这种说法表示的赞同。她第一次意识到,联名和自我标签之间的联系,是在看到和家乡的联名T恤时,“就是产生了一种强烈归属感,这衣服仿佛写着我的名字~”
@袜子买到的西安的城市联名T恤
“联名标签像是某种组织暗号,它不显眼,但懂得人一看就懂。”
不可否认的是,购买和拥有已经不是联名背景下,买家的唯一需求了,这更是一种自我存在的标榜。
大家愿意花钱,不再仅仅是为了产品本身功能,更是为了它们背后所代表的某个阶层、某个阵型或某个标签。
万物皆可联名,任何在你“意料之外”的东西都可能成为“情理之中”的联名对象。
不可否认,联名确实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
尽管有人说,它“多印logo多赚钱”,是继盲盒后,商家“割韭菜”伎俩的再升级,但也有人说,它促成了人与人、品牌与品牌创造力的连接,戳中了千禧代和Z世代的猎奇又极具个性的心理。
@金满满买到的动漫《七龙珠》和眼药水的联名
最后,城画君想说,联名好处虽多,但盲买却不可取。它是彰显个性、魅力的一大途径,但若是盲目追逐,最终的结果就只是成为另一群“随大流”的一员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