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薅羊毛党”来袭,惹不起,怎么办?

搞活动总是有用户钻空子,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引来一大群的薅羊毛党,组团刷我们的“活动副本”,把“装备”占有了就撤,惹不起,怎么办?

对于运营来说,辛辛苦苦策划并发布一个活动,却意外的招来一大批非目标用户,或者明明也是教育良久的目标用户偏偏不按着正常规则套路走,就是要薅平台或产品的“社会主义羊毛”,带来的结果是利益损失、用户有效性下降、用户留存率受损、正常用户权益无法保障等多重悲剧。面对这些猖獗的“薅羊毛党”,真真是让运营一个头两个大。今天就说说怎么和这帮“薅羊毛党”斗智斗勇那些事:

“薅羊毛党”定义

羊毛,也就是拔羊毛。这个词的衍生含义一般认为起源于赵本山春晚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里面的白云为了给老板织毛衣,利用工作之便拔羊毛织毛线,她这一行为被说成是“薅社会主义羊毛,挖社会主义墙角”,简单点说就是:占国家和人民的小便宜。

百度百科将这个词分成了两个词进行解释,一个是“薅羊毛”,一个是“羊毛党”,解释其实都差不多,就是说有这么一群人,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一些优惠活动的漏洞,然后去占便宜,而这种人在金融领域最多。其实,我觉得薅羊毛党人的出没,并不仅仅是优惠活动,而是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哪里有便宜可占,哪里就有“薅羊毛党”的身影。

为什么“薅羊毛党”有人爱有人恨?

虽然总是忙着占便宜,但薅羊毛党也不算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相反,目前的“薅羊毛党”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团队作业,甚至有专门的薅羊毛微信群、薅羊毛网站、薅羊毛APP等产品的出现,关键除了薅羊毛党队伍庞大之外,还是因为他们所薅的“羊”们有的恨他们,但也有些对他们并不讨厌甚至默许和喜欢他们的存在:

初建平台喜欢薅羊毛党:本来只有小猫三两只,这下好歹有点人气,能够扩散点影响力,被薅羊毛党占点小便宜总比去电视台或者户外一砸好几百万的广告省钱省力点。

做乙方喜欢薅羊毛党:跟客户承诺了要完成多少多少的KPI,与其找供应商去刷机械粉或者假数据量,不如来帮薅羊毛党玩一玩,好歹是群真人在玩,和客户也好交代一点。

融资平台喜欢薅羊毛党:为了数据好看,向投资人展示,也给市场注一点兴奋剂,才不管你是不是在薅投资人的羊毛呢,甚至还要主动去影响更多的薅羊毛的人来玩,因为只有这样用户量活跃量的数据才更高啊。

小品牌小产品喜欢薅羊毛党:都愿意玩免费策略、倒贴策略只想着多一点关注度和影响力了,才不在乎你来的到底是阿猫还是阿狗呢。

但是估计大多数的产品运营人员还是拿“薅羊毛党”很头大,主要是基于羊毛党的存在容易导致以下“六失”:

运营成本失控:本来打算好预计1000人参加运营成本一人20,也就20000块,结果前仆后继的薅羊毛党组团过来,10000个就成了20万,分分钟运营成本翻倍。

数据样本失真:我给做调研的用户送2元红包,薅羊毛党一拥而上信手填答案,完全冲着红包而来,调研获得的数据真实性难以取证。

数据有效性失常:原本平台有自己的精准用户类型,比如经营参考平台的用户希望是老板,一直也靠内容把用户控制在精准范围内,结果被薅羊毛党一突袭,平台用户瞬间鱼龙混杂,有效用户难以判断。

运营公正性失信:本来想给平台粉丝来场公平公正的活动的,谁知道薅羊毛党组团刷单,排名靠前的全部是羊毛族,让其他按规则参与的用户只能暗自神伤。

平台服务器失效:在平台进行活动的时候,羊毛党的大量集中涌入,还会加重服务器的负担,最终有可能导致平台的服务功能失效,影响到正常工作的运行。

平台发展失衡:一哄而上,皆为利来;一哄而散,皆为利往。薅羊毛族对于平台没有粘性,更不用提忠诚度,别的平台有利益就逐利而去,结果平台时而高峰时而低谷,用户留存率难以保障,平台发展整体失衡。

常见“薅羊毛党”分类

互联网平台羊毛党活跃,甚至已经发展出各种“薅羊毛”产业,总结起来,现在的“薅羊毛党”大概可以分为以下种类:

刷单族:利用刷单或刷号的软件,或者收集很多的用户信息,针对某一平台、某一活动进行刷单刷票刷量等的工作,从而刷取赢得平台利益的机会。常见的比如:投票活动刷票;利用多个手机提交虚假信息刷量等;

任务族:完成平台发布的指定任务获取相应的利益。这些任务可能是注册、完成问卷、绑定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获取型,也可能是玩游戏、点广告、看视频等娱乐型,不管平台的目标用户是谁要达成何种目标,薅羊毛党都只把这些任务当成一个获得利益的渠道。

黄牛族:黄牛也是薅羊毛族群中的一员,而且羊过拔毛,黄牛党利用信息获取的及时性、设备的领先性以及团体合作的力量,通常会对一些有明显热度的产品进行垄断,进而再以高价转手获取利益。

黑客族:黑客通常是利用平台安全的漏洞,直接攻克产品或平台的防护机制,进而套取大量的利益,甚至将羊毛薅光。比如经常有积分商城被黑客攻击,将一些直充型的产品兑光,套走利益后走人。也有黑客以数据为攻克目标,卖数据为获利方式。

漏研族:专门研究各个互联网平台发布的优惠活动中间存在的漏洞,进而通过破解手段去得到相应的利益。比如支付宝的VR红包通过搜索网上图片破解获取,比如共享单车的红包网上也有专门的如何足不出户破解的方案,薅羊毛族通过这些破绎方式也能够获益匪浅。

据说,现在的薅羊毛党,有的有手机数10部,各个平台账号上百个,月收入少的几百块,多的甚至达到上万元不等。也难怪现在的平台管理者和运营人员有时候提“羊毛”变色了。

如何应对“薅羊毛党”

我们的平台也曾经被“羊毛党”攻击过数回,几乎前面的“六失”都经历过,也正是有过惨痛的教训,在这些教训中也总结出了一些应对“薅羊毛党”的经验,也许不算成熟,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够带给有同样困扰的朋友一些启示吧!

规则制定期:预防“薅羊毛党”

羊毛党的出没与平台制定的一定利益规则总是息息相关。所以在进行规则制定期,就一定要有风险意识,充分考虑到如果存在薅羊毛党,事情会如何发展:

设置利益获取上限:比如对于一些返现返利的活动,需要考虑到一个正常的人最高能够完成的量的多少,并且设置上限,从而避免刷单造成的大量损失。比如推荐用户得红包,一个正常的人我们可能认为一天推荐的新朋友不会超过100个,那么就应该将上限设置在100,而不是上不封顶。

设置防范风险提示:比如对于抽奖投票等活动,在规定制定期就应该提出,如果有人通过刷单刷票等形式违规操作,平台有权取消其参与资格或相应奖励。以避免在后期发现刷单刷票后却只能放任不管。

提高参与门槛:比如对于调研投票有礼活动,在用户参与前有适当的筛别目标用户的题目,符合条件者才能够进一步参加,而不是所有用户一视同仁随意填写均可得到。

避免直接利益:通常情况下,红包和话费等用户直接即可获得并带走的利益是薅羊毛党的最爱,而对于优惠券或者实物奖励,前者涉及到购物使用,后者通常需要填写个人的收货信息同时还有运营中的统计分析时间,薅羊毛党的出没会相对少一点。

加强技术风控机制:一方面是考虑到如果遭遇大量羊毛党时服务器的承载力,并且为其扩容;另一方面是加强黑客防范技术,避免平台有漏洞被黑客攻击。

规则运作期:及时发现“薅羊毛党”

平台制定的利益规则正式进入动作阶段,也就是薅羊毛党开始出没的阶段,对于运营者而言,早一刻发现他们的存在,也许就能够避免后续的更大的损失。

1.密切跟踪数据:为什么说运营者要对数据极其敏感,是因为一个对数据敏感的运营,能够从数据发展的趋势第一时间现异常,比如突然猛增的用户量,又或者突然密集起来的参与数等等,在惊喜于有效性时,也必须要对其正常性做辨别与区分。

比如我们平台曾经做过积分商城的手机充值API接口,将运营费用充值到指定平台,我们的会员都可以在积分商城兑换订单后直接自行去直充平台完成话费充值。某一天我们的运营人员猛然发现当日的费用消耗量相比平时明显增高,赶紧查询发现某个账号一直在重复充值,再进行这个账号的深入分析,最后发现对方是钻了我们某个积分获取功能的漏洞,一直在不断刷积分然后换话费。后来我们发现京东也曾有过类似遭遇,结果传言造成了两个亿的损失,相比之下,我们的及时发现避免了更大的损耗。

2.关注网络舆论:在平台的规则被薅羊毛党关注并利用前,通常网络上也会有一些相应的消息出现,及时关注也能够避免进一步的损失。

比如我们曾经就有一次刷自己平台某个活动的关键词时,发现网络上出现一条信息:“关注XX平台,输入XX信息,秒到”,这样的词汇,结果立刻自检,发现又是一次被薅羊毛党意外破解了某个流程中的商户信息所致。

3.常规监督抽查:除了被动的等薅羊毛党出现后再进行处理,另外一种避免薅羊毛党的方式是在动作过程中对于一些关键用户进行操作指导与监督,比如我们的一些商户也喜欢用多个手机刷单或者违规操作来为自己朋友获利,这个时候,巡访人员的指导与监督就可以起到提醒与警告的作用。另外,在运营过程中,随机的回访与抽查,也会给薅羊毛党带来一些威慑力,进而另选更加宽松的平台获取利益

对付“薅羊毛党”:轻则引导,重则严惩

不过即使我们做了防范,很伤感的是,有利益就有羊毛党,我们永远无法预料在哪一刻我们的一时疏漏就成就了“薅羊毛党”的狂欢。

那么当“薅羊毛党”出现后,应该怎么处理?除了及时修复漏洞外,我的建议是对于那些小打小闹的利益获取者,我们不妨就把他当成一个正常的推广带来的粉丝用户,用好的功能、互动和平台价值,尽量吸引他留在平台,最终转化为真正的平台用户。而对于那些通过钻平台漏洞,给平台带来极大负面效果或影响的羊毛党,该取消参与资格参与奖励的,就立即取消;该报警跟踪反查的,立即报警交由公安机关进行查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惹不起  惹不起词条  羊毛  羊毛词条  怎么办  怎么办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