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运营的职业发展阶段,至少可以分为入门前、新手期、困惑期和转型期。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也面临着不同的难题,以下是我的总结。
第一阶段:入门前
有朋友问,运营怎么入门,需要学习哪方面的知识,怎么才能找到运营的工作。这些朋友大多是学生,或者是其他行业的从业者,都对互联网运营感兴趣,希望能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这种情况,就是处于典型的入门前阶段。
对于这些朋友来说,他们并不了解互联网行业和运营岗位的具体情况,也不知道自己适合哪个行业的什么类型的运营岗位,只是停留在兴趣阶段。所以,从0到1是最难的,这一步不知道该怎么跨出去。
千万不要认为读几本书、看过几篇干货文章、听过几次牛人的分享、花钱参加过培训,就可以入门了。这些只能帮助你了解大概的情况,别人懂和自己体会,在运营这个领域是有天壤之别的。打个比方,即使看过几千部电影,你也不知道怎么做导演,你仍然只是一个影迷。影迷和导演的差别,就像没入行的互联网爱好者和运营从业者的差别,也是用户视角和专业视角的差别。
只有真刀真枪的实战,去遇到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真切的学习和感受运营。所以,别再犹豫了,别再找捷径了,别再试图学习书本上的技能了,去找一份运营的工作吧,先干起来!
找工作的时候,先别过于计较公司和职位,选择一个当前看来适合自己的就可以了。如果你个人条件好,能找到BAT或者优秀的创业公司,那当然是最好了;如果暂时没有这个机会,可以先选择一个愿意接收自己的公司,目的是先开始实践。
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学习运营相关的知识,也可以感受自己适合哪方面的运营工作,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找准方向。而且,只要迈出了这一步,以后再跳槽就会相对容易的很多。
在选择新工作的过程中,很多朋友希望能考虑周全,得出所谓的最佳答案。但我觉得,在没入职一个公司之前,很难了解真实的情况,就算用再多时间,咨询再多的人,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我的建议是,设置几个决策的条件,只要这个职位可以满足这些条件,就可以考虑选择。
不用担心哪些选择是完全错误的,作为一个新人,去任何一个公司工作,都可以学到很多。况且,这个选择也并非不可逆,真遇到意外情况,还是可以跳槽的。这里不是让大家随意跳槽,而是想说选择新工作时没必要太纠结。
第二阶段:新手期(0-2岁)
在入门之后,运营就开始了从新手到进阶的过程。但我认为,从业经验在两年之内的运营,基本上还处于新手期。因为一个完整的互联网项目,从决策立项到开发上线,再到后续的运营推广,在大公司至少需要一年。再加上前后沉淀的时间,两年是很正常的。
在这个阶段的运营,大部分时间都在「打杂」,也就是负责项目中非常具体的、执行层面的工作,并且非常琐碎,基本上不具备连续性和策略性。在持续一段时间之后,不免就感到迷茫,开始担心每天做这样的事会导致自己没有成长,对今后的职业发展不利。
另外,正因为这样重复和杂乱的工作内容,会让运营从业者看不到未来,担心运营这个岗位是没有价值和前景的。再加上运营的薪水和地位普遍低于团队的其他角色,所以可能会导致士气低落,影响日常工作。
我认为,这些问题确实都存在,但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
1、不要忽视身边的每一件小事
既然是新人,工作内容肯定相对基础,首先要正视和接受这一点。但这些看起来琐碎的小事,并非是没有价值的,而是非常重要的知识和技能积累的阶段,就像建大楼之前的打地基。
在各个方面都能有所涉及,是对自己运营知识体系的填充。因为只有真正做过,才知道怎么能做好、哪里容易出问题、关键环节是什么,这些都是为了以后负责整体项目做准备。所以,认真的做好每一件事,并且分析事情背后的逻辑、寻找可以优化提升的空间、总结规律和技巧,这些都会变成有用的经验。
2、别认为运营的地位低
有朋友认为,运营在团队里的地位低,尤其不如「改变世界」的产品经理,这个看法非常片面。刚入行的产品经理每天做的事情是很细节的非重要需求,有时甚至就是填坑。好容易涉及到核心功能,自己也不能拍板,还是要听上级的,没什么存在感。也就是说,无论产品还是运营,在新人阶段都无法避免这样的基础工作,别盲目崇拜产品经理的光环,现实并不是那样。
不过团队中各个角色的话语权确实不同,这和公司或创始人的基因有关,很难改变。选择了公司就相当于选择了相应的环境,努力去接受和适应,尽量发挥自身最大价值就行。
3、即使公司不够好,也不影响个人发展
不用因为公司或项目不好,担心自己没有学习的机会。我认为,参与过一个失败的项目反而是庆幸的,因为你知道一个项目是怎么死掉的,在这个过程中的感受和经验,是非常有价值的。
如果你所在的项目很成功,从一个新人的视角来看,可能每个决策都无比正确,就好像这是「本来就该发生的」,但是决策的过程和老板的视野是你完全感受不到的。当你独立负责项目或创业时,会发现这些成功经验其实没用。因为成功是需要很多前提条件的,而这些前提条件不可能全部复现在你身上。
总之,作为一个从业经历为空白的新人,还不到查漏补缺的时候,所有经验应该照单全收。尽量把精力都专注在自己的工作上,公司的战略或发展方向了解一下就行,不用替老板担忧了。
4、不管BAT还是创业公司,适合自己最重要
对新人来说,大公司和创业公司哪个对职业发展更有利,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而定。我曾在三个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公司就职,所以各种环境我都有亲身经历。
创业公司的工作状态更鸡血,不强调分工和流程,谁行谁就上,处于野蛮生长的阶段。新人在这个环境里,涉猎的工作范围更广,可以学到更多东西,工作能力更全面,抗压能力强。
BAT这种成熟的大公司,可以学习系统化的工作方法,可以掌控的资源更多,内部培训也很多,身边的同事都是顶尖的人才。在这样的公司做两年,可以迅速达到职业生涯的新高度,公司的品牌也会为你背书,跳槽的时候会更容易。当然也有缺点,适应了大公司的年轻人,出来以后可能会不适应新环境。
大体的情况就是这样,选择哪一类公司,需要结合自身的条件和喜好。如果有选择的机会,我建议先去大公司镀金,以后可以视情况再做打算;如果暂时去不了大公司,选择创业公司也没问题,三年之后,你的发展不一定会差,到时可以再去大公司镀金。
第三阶段:困惑期(3-5岁)
处于困惑期的运营从业者,大多状况并不差。他们是团队里的中流砥柱,是上级的重点培养对象,也是新人工作的榜样。
让他们困惑的是,自己似乎没有一技之长,还在一线做执行工作,而且没有开始带团队。虽然自己明显比新人更有经验,地位也更高,但从实际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来说,差别却不大。就好像在参加马拉松比赛,虽然自己是先起跑的,跑着跑着却发现,和后来者在一个方阵里,并没有拉开距离,所以不免对前景感到迷茫。
其实这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只是时间或长或短而已。对处在困惑期的运营从业者,我有以下5点建议:
1、提升看问题的视角
建议大家在平时的工作中,先要做好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再多去关注这些事背后的逻辑,试着思考上级要求做这些事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有更好的解决办法。通过这样的思维方式,努力提升自己看问题的视角和大局观,也可以很好的了解项目全局。
比如,你所在的产品是一个UGC平台,用户运营是工作的重点。有一天,上级让你去接洽多家第三方内容提供方,促成资源共享的合作。在接到这个指令之后,首先,要想办法完成这个任务,列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第三方机构,然后设计合作方案并推进完成;其次,也要分析为什么上级会有这样的决策,是不是公司认为用户贡献内容不可行,而是希望转型为第三方机构贡献内容。
这就让自己从执行视角,提升到决策视角,更有利于让自己看到事情的全貌。这些信息都可以通过与上级沟通获得。本来也不是机密,只是如果你自己不追,上级可能不会主动说出来。
2、在一个公司至少做2年
项目是有完整周期的,从调研、立项、开发、上线、开始运营,再到后续的迭代优化。虽然互联网是快字当先,但完整的项目周期其实并不算短。当你加入项目时,可能处于某个中间环节,没办法宏观的感受项目全貌,接收到的信息量比较小,直观感受会很片面。
因此,建议在一个公司至少做2年,否则你会发现,经历的项目由于时间太短,缺失的信息太多,导致连一个项目总结都很难写出来。更重要的是,经验这个东西很多时候是感性的,要去亲身感受才有收获。
除此之外,经常跳槽还会让自己陷入困惑。短时间内做了很多不同的事,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感受和印证,导致不知道哪一件是自己擅长的、喜欢的。
3、找到自身价值,培养一技之长
在这个阶段的运营同学,已经入门,并有一定的经验积累,所以找到自身价值、培养一技之长就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这里的特长是指在某方面能力突出,是自己在别人眼中的亮点和标签。
对于公司来讲,对一名员工委以重任,需要有足够的理由。互联网公司可不会因为你从业时间长,就给更好的职位和更高的薪水,而是希望用你的特长为公司出力。你可以是特别擅长沟通合作、人脉广泛的商务型人才,也可以是嗅觉敏锐、文字优美的内容型人才,还可以是有很强组织和规划能力的管理型人才。只要有特长,就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
抛开公司职位来说,这个阶段也需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要清楚的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做什么、机会在哪里,再努力去突破。
4、增加跨行业交流
与传统行业不同,互联网行业很多时候是没有成熟经验去借鉴的,大家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向前跑,比如前两年的O2O。在这个过程中,谁也不敢肯定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是唯一合理的,所以需要多和朋友交流、互换思路、碰撞火花。
这里的交流,不应只局限于同行业和同类型产品,建议去做跨行业交流。比如你是做互联网社区的,可以向传统商业的朋友请教。因为做shopping mall和做互联网社区有相通的地方,都是拉新和留存的那些事。这样的朋友与你的知识重合度低,能为你带来更多的思路。
第四阶段:转型期(6-10岁)
处于转型期的运营从业者,大多是大公司的中层或者小公司的高层,有着不错的薪水,带团队,不再做一线的执行工作。在上级明确方向的基础上,他们可以独立指定目标、规划策略和组建团队,并保证最终效果。这个角色的价值,就是可以将公司的决策推动落地,负责把计划实现。
一般情况下,这样的中高层人群年龄在28-35岁左右,已经脱离主流互联网从业者的年龄,再加上大多已经结婚生子,有了家庭负担,所以晋升的愿望就更强烈。但是中高层管理者再晋升的难度会更大,去往金字塔尖的路上,被淘汰的肯定是大多数人,所以总会有一批从业者会遇到晋升天花板。
对于处于转型期的从业者,有两个建议:
1、关注传统行业,为转型做准备
如果你只在互联网公司工作过,很可能不了解传统行业。运营好一个实体,比运营互联网产品要复杂的多,对运营者能力的要求也更高。
从目前互联网发展的走势可以看出,以后会更多的和垂直行业深度结合,互联网的角色更像是服务用户的方式或渠道,背后真正有价值的是传统行业的服务提供方,纯线上产品的时代已经过去。以美团和滴滴出行为例,都是用线上产品的形式,整合了传统行业资源。做这类产品的运营,不仅要具备互联网方向的业务能力,还需要了解餐饮或出行领域的行业知识。
在这个模式里,互联网人才依然非常有价值,因为这是传统行业所稀缺的。但更有价值的人才,是能把两个行业更好结合的人,这是转型期的运营从业者最好的发展方向。选择这条路,这意味着不再吃青春饭,突破了以后可能遇到的年龄瓶颈,完全可以将事业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2、打造个人品牌
在转型期这个阶段,不仅要看业务能力,个人品牌也很重要。通过个人品牌的影响力,可以带来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更多的话语权,也可以调动和整合更多的资源。所以,可以尝试投入一部分精力在这件事上,积累一段时间之后,收益就会非常明显。
打造个人影响力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在微博和知乎等社交平台发表观点、在公众号和今日头条等媒体平台分享经验、参与线下聚会或分享会,慢慢积累人脉,逐渐树立自己在线上线下的知名度。
当然,做这些事的前提是自己真的有料,比如系统的方法论、典型的案例分析或者对行业的深刻见解。打造个人影响力的过程,本质是一个向外分享的过程,没有任何功利的色彩或吹嘘夸大的成分。如果做不到这些,就先不要尝试了,否则带来负面的品牌效应,就得不偿失了。
插播一条广告
大家好,我是《超级运营术》作者韩叙。在起点学院做导师的这些年,经常收到运营同学的反馈:缺少体系化运营知识与方法,没有人带,走了很多弯路。
因此,特别想把我这十几年来总结的运营方法,仔细、全面地分享给需要的同学,帮助大家更好地提升运营能力。
在这里向大家推荐,我和起点学院联合打造《互联网运营实战训练营》这门运营体系课,课程内容包含“系统提炼的运营方法论、深度拆解的运营案例、精细设计的运营实战项目”希望帮助大家深入理解运营工作,掌握运营底层思维,真正的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去。
如果你想系统学习运营知识与方法,以及和我当面学习交流,扫码即可报名,还可领取给大家争取到的专属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