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移动互联网用户红利的逐渐消失,连BAT都开始高调地提出国际化战略,纷纷出海。而鉴于目前全球的APP增长速度没有放缓迹象,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和运营商们正把海外市场视为APP发展的重要潜力市场。
而想在海外市场获取用户的眼球,媒体公关无疑是本小利大的办法。“本小”,小在国内英文好的人才还是很多,写写邮件给老外记者不算难事;“利大”,大在海外用户对于媒体(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自媒体)还是比较相信记者的APP推荐的。早如2011年,海豚浏览器发布的几个月后,团队突然发现下载量激增,追溯源头竟然发现是《PC杂志》主动写了篇海豚浏览器的文章。自此后海豚浏览器团队从被动报道转为主动接触媒体,并且也会用Google Alert收集那些博主提到海豚浏览器,然后发E-mail去感谢他们。
那么问题来了,在面对几百万已上线的APP以及每周不断地有几百个新发布的APP,有限的媒体如何来选择APP来测评呢?
根据Big Ideas Machine针对英美等国记者做的一份调查报告,在发给APP测评相关媒体记者的推荐信(pitch letter)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APP能够获得被测评的机会。这些媒体既包括了像《卫报》这样的老牌媒体,也有像148Apps和Pocket Gamer这样的网络垂直媒体。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40%的媒体记者会把他们收到的APP测评推荐的90%都“丢进垃圾箱”
记者忽略这些APP测评推荐信的主要原因有这两个:第一是记者每天收到的推荐信太多了——接近60%的记者每天收到10封以上的推荐信,接近8%的记者甚至每天收到超过50多封。
面对蜂拥而来的APP测评需求,一方面要考虑自己每天平均能写多少篇APP测评,也就是自己的写作产能;另外一方面还要在媒体内部争取到发表的空间——尤其对于主流媒体这些只有丁点内容是和APP有关的媒体来说。
第二个原因是APP开发者和推广者没有找准记者来发送:约60%的记者他们收到推荐信中的APP并不适合他们的读者,35%的记者说这里面有些APP上的操作系统甚至不是他们关注的。
其他APP开发者和推广者在申请APP测评时触犯的“雷区”还包括:
在测评推荐信E-mail中不能简洁地介绍这个APP的特点
测评推荐信写得太糟糕了
没有截屏
测评推荐信看上去是群发,不是专门写给我的
其他原因
提供的信息不足
这个APP不是新发布,而是几个星期/月前就发布了
测评推荐信太长了
APP的名字太难听了
没有视频
这也难怪,大部分的APP开发者团队都是精简得不得了,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儿。这也就意味着这些平时在做产品策划、开发和设计的人往往要兼任市场推广和公关的工作,包括了直接联系媒体记者编辑来推销自家的APP;那当然就既没有专业公关人士面对媒体时熟练的沟通技巧,也没有和媒体长期的良好关系可以助力。对此,建议从你的目标媒体的报道方式和内容入手,唯有起码摸清你们自身的亮点和目标媒体的风格,两相契合,方有机会闪亮登场。
可见APP适合媒体读者这个要求可以说是一个APP被测评报道的“生死门槛”,除此之外,其他加分的因素还有:
截屏
这封推荐信写得不错,吸引我
这封推荐信内容比较针对我,考虑到我的兴趣
有宣传片
这个APP是我信赖的开发者推荐的
这个APP是我信赖的公关人员推荐的
这个APP来自于知名品牌
那么对于APP开发者和推广者来说,要怎样做才能提高被测评的机会呢?总结之前两个问题的记者答案,结论就是“不要偷懒”。
首先,开发者和推广者要把适合自己APP上线平台的媒体记者挑选出来,如果自家APP是安卓的,你就不要找专门测评iOS的记者;
其次,介绍材料的文字一定要简洁,但是截图和宣传片是必不可少的,毕竟记者也和普通人一样,喜欢先看图后看文字;
最后,一!定!不!要!群!发!(花点时间看看记者最近写了什么,然后说一下你能提供他要的APP测评选题)
如果你的开发团队不差钱,但时间紧迫、英文又一般、不怎么认识媒体记者,怎么办?
发Newswire吧!Newswire就是新闻专线服务,通过互联网、邮件等渠道提供新闻给媒体记者,如果记者感兴趣就报道。以下就是APP测评记者所青睐的新闻专线服务商的排名:
综上所述,想要你的APP出海顺利,巧借媒体力量增加曝光度必不可少,学会把握好这些技能,刷足存在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