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任何一个成功案例、一个在旁人看来是靠耍嘴皮子就赚大钱的成功案例,总会被黑。
暂且不说被黑这件事儿,咱们先来聊聊写黑稿的人和媒体对这事儿的为什么这么心急先一个定论的说:”罗辑思维的地下江湖,与知识无关”等等。然后往里面填内容。尽管语气看似客观中立,但的确黑稿无疑。
里面说到死忠粉对罗辑思维失望,因为没有带领他们”爱智求真”,但这些”失望者”为什么不去学习罗振宇的文案和策划?里面有很多人是自己做生意,希望在罗辑思维找到转型大法,却不愿学习这个案例背后的深层次逻辑,哪怕去分析他节目内容的节奏也会很有收获啊。不是人家不带你飞,是你自己懒,不学,不思考,等着别人给你灌药。
前一段时间断断续续看到一些关于这个话题的零星文字,都在朋友圈或是微博上随意发了,感觉都是一些非常浅显的道理。今天就把看到的那些观点以及自己的一些看法整理整理。但说整理,还是害怕被人笑话,因为这些道理真是早已被谈论多次。
罗辑思维的社群运营策略
我认为罗辑思维的社群运营和互联网思维没有多大关系,对未来的预测也只是自己一时兴起,随口说。而随口说的内容恰好赶上这个时代的迷茫,恰好可以用来作为话题营销的点。那就用啊,就算没有这个提法,一个传播专家找话题点还不容易?
“随意插拔自由行走”的互联网生活的确诱人,让人产生一种可以实现不用打卡上班的美好生活的幻觉,睡懒觉也赚钱的时代来了!
罗振宇当初鼓吹得那么厉害的互联网思维煽动和恐吓了许多人,抱歉,人家跨年演讲又说老干妈的例子反问你:”老干妈盈利非常好,可是人家互联网思维了吗?”
在青岛嗨聊会上又说:”以后书都没用了,我也开始把自己的书扔了,二十四史不要了扔了,资治通鉴不要了扔了,以后人类社会还需要书吗?”结果他不断地卖各种书给你,告诉你这些书读了有大用,能赚大钱。他不用读,因为人家大学就读过了,二十四史读了又扔了。这正好可以塑造一种看清一切局势的宗师形象。
推出了那么多的转型课之后,还是八个字给你:“何须转型,只求生长”。呵呵。
如果你懵了,会有两种结果:
反思以前罗振宇的所有观点,并仔细研究努力学习,在实践中验证,慢慢形成自己的判断,顺而把罗辑思维当一个现象级的案例进行研究;
更加摸不清这个时代,继续跟着老法师走,供养他,支持他,等他给你标准答案。
说回来,我一直认为罗辑思维的社群运营参考了邪教。
现象就是理由,如下:
魅力强大的领导人;
邀请制;
价值观还没成型或正在大幅改变的目标受众;
标准答案一般的结论;
温情漫溢的线下活动,不停传递一个信息:”相信我们的领导人,我们有答案,我们有办法”;
告诉所有成员:有人在打击我们,有人诬陷我们,有人写我们的黑公关稿……
以上六条据说都是从一本教材上抄的,基本是原话,也可以拿来参照马佳佳、罗永浩这些人格IP。意外吗?这种书罗辑思维是不会拿来卖的。不是因为不够”酷”,也不是因为不是”绝版”。是因为商业,有些事做了你永远不愿说,有些话你说了绝不会照着做。
罗振宇说他们卖知识就跟卖衣服一样,买了衣服不一定穿,但就是得意和满足。这个逻辑值得好好思考,服气,很实在的坦白。
首先,要从单价上去分析。他们的产品定价结构跟衣服单价很相似,气氛营造和刺激冲动购买都可行。但人家做的好不在于这点,在于明知道很多人买了衣服不会穿也要把衣服质量做好,把款式工艺做好;明知道很多人买了书不看,还是把书做的那么好,内容排版、封面设计、装帧工艺;明知道很多人关注他就是为了听半句就赶紧炫耀知识,还是每天60秒精研完整有理有据,《得到》还是请最专业的人来浓缩解读。
所以能看出罗辑思维的社群运营策略就是典型的邪教运营策略,并且复制起来容易,但难在你学不会,没能量、没积累、没那么好的团队。他这样做会是一门好生意,你没这本事却也这样做就是纯邪教。
论卖书与买书的情怀
关于卖书,首先不要有自恋情结,读书和卖书是两回事,知识摆上货架就是商品,要从单价上考虑产品结构。
之前读客图书说“要像卖牙膏一样卖书”,如果你是一个自恋的文化人就会排斥和鄙视这样的观点,因为读书多么高贵啊,怎么可以说得这么俗气呢?但对于出版市场这就是正路,因为定价。
书和牙膏单价一样,都是靠广告、包装、现场促销来完成销售,消费者很多购买行为背后没有太多理性考虑,因为花十几块二十几块买一样东西,可以说是没有成本的尝试。
那么命名、包装醒目程度、承诺阅读后的巨大收获、剧透内容精彩程度、腰封文案封底文案等等是重点。这几个方面做得足够,让你买下一本书也是很容易的。
再次就是图书打包,一本小说尽量写长,藏地密码十部,那就是单价乘以十,抬高了销量天花板。再将它们并入十大经典故事系列里,盗墓笔记、山海经密码、鬼谷子故事等等,就是乘以100了(姑且这样理解)。
另外商业思想文库、历史智慧文库、国学经典、世界级畅销经典文库、典藏版…这些逻辑,和罗辑思维打包“书箱”的手法一样。
说这些其实是觉得罗辑思维这个案例真的值得研究,这背后的逻辑早已不是那些靠喝酒维护渠道的生意人可以轻易明白的,而是要真正从文化知识层面去理解,罗振宇提到很多次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估计那些失望的铁粉很少有人找来读,更别说其它硬书。
关于产品的营销的逻辑
产品营销,可能是这样的逻辑:
有形的产品(咖啡),要从无形的方向想营销(体验、故事、文人沙龙),苹果的产品卖的是体验;无形的产品(白雪公主故事),要从有形的方向想变现(迪士尼),罗辑思维一定要卖货。
一个人的知识阅历见解品味如果得到广泛认同,那就可以将这些知识阅历见解品位等等无形的东西拿来出售,可是这些无形的东西怎么卖?课程是一种,但只卖课程就像以前懂故事却只靠说书挣钱一样狭窄。
而罗振宇走的是另一种,就是迪士尼的路线,卖周边一切。
既然是走邪教的路线,那么参考宗教,基督教记住了耶稣的故事,一捧水都是圣水,一本书就是《圣经》,一顿饭是圣餐……卖什么不行?旅游、酒店、月饼、大米……这些都是容易的事情。而且人家也都敢全部告诉你,但是你能完全照着学吗?最重要的是你的能量足以支撑自己持续输出,让大家持续关注吗。
话说有个铁粉每次都很激动的等罗振宇视频更新,就像去做礼拜,但他从未想过宗教传播的模式和方法,因为法师在上,一切请法师明示。当你发现法师其实更关心香客流量、庙宇修缮、僧侣食宿、佛像金身,却心生嫉恨。但那才是法师的本职所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