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泡沫越积越大,以及“可穿戴计算”、“软硬整合”等概念的兴起,硬件创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复兴。有趣的是,在这一次的创业热潮中,站在浪尖上的并不是那些传统硬件商,而是互联网从业者们——他们更强调快速产品的迭代,更懂得运用电商和社交媒体的力量,更擅长软件或Web服务的构建,甚至情愿砍去硬件利润,寄望于通过软件服务或搭建“生态系统”来规划更长远的收益。有不少创业者将这种“快速推出产品—低价占领市场—迭代下一代产品”的模式称为“硬件创业的Leap Startup”。
虽然在中国市场还没有太多硬件创业成功的例子,获得投资的也只在10家左右,但小米的成功以及其快速飙升的估值都给了创业者们一剂强心剂。在不少创业者看来,只要能手持“理念”、“价格”、“营销”这三样武器,快速推出产品抢占市场,就是硬件创业成功的核心,可实际上,不少人却忽视了对初期对硬件产品本身的定位和打磨,而是想着“摸着石头过河”。
我不久前讲到的智能手表迷梦便是一个例子,虽然他们中的不少都赋予了产品一些定位,例如“时尚”,但当我们将产品拿到手上时,很难感受到这些手表针对对“时尚”这一理念敏感的人群,有多少产品设计的上的考量,这些所谓的“特性”或“标语”,除了营销嘘头之外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反倒是那些将“运动健康”、“跑步“作为特性,不那么”智能”,而是明确围绕其它们设计外形、防水能力、数据记录和呈现方式的产品,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几天前,经纬中国副总裁跟我分享了一些他对小米电视的思考,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价格”和“营销”之外,小米公司是如何在产品层面进行思考的——除了“年轻人—47寸—低价”的策略,在设计小米电视时,小米公司把LG的V13电视屏幕作为了对硬件的核心,而诸如高通骁龙600处理器等其他配置,对于电视产品而言算不上优越,且和小米2S有很大的重叠,随之而来的便是雷军在发布会上对“电视最重要的就是屏幕”的引导。这带来的影响是:
首先,小米电视在产品特质上,能够明确抓住对“电视最重要的就是屏幕”有认同感的那部分用户;
其次,将屏幕以外的能力放在次要位置,采用了大量小米手机的配置,使得小米电视能够共享小米手机千万级别的采购,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了硬件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