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App还是Web?看看百度和UC的动向

    摘要: 把这两家放在一起说,无关老掉牙的并购“绯闻”,而是因为它们是国内互联网企业中,唯二非常重视移动Web端的玩家——UC浏览器是HTML语言的解析工具,而百度搜索则是链接的重组排序。因此在App vs. Web仍争论不休的大 …

把这两家放在一起说,无关老掉牙的并购“绯闻”,而是因为它们是国内互联网企业中,唯二非常重视移动Web端的玩家——UC浏览器是HTML语言的解析工具,而百度搜索则是链接的重组排序。

因此在App vs. Web仍争论不休的大背景中,这两家公司的态度将很大程度上决定国内移动互联网市场针对这场辩论的站队走向。

但 截止目前的结果,可能会让热衷“只能活一个”角斗士逻辑的看客们有些失望,因为这两家公司给出的答案似乎都是:别再讨论了,因为它们会长期共存。无论是 UC最新发布的“UC 开放平台”,还是百度对于云和移动搜索的投入,想说明的问题都是一个:重要的不是形态,而是服务和渠道。

App渠道的革新

最 近有很多人唱衰App,其实相比App本身,更早遭遇危机的也许是App渠道。前不久,就在现在的移动互联网生态鼻祖——苹果App Store成立五周年之际,出现了一组不是那么好看的数据:移动分析和广告公司Adeven的追踪数据显示,尽管App Store的应用数量已接近90万个,但其中有2/3是名副其实的“僵尸应用”,无人问津。

再联想到国内应用商店的“刷榜”乱象,甚至连苹果持续改进的算法也无法阻止——很显然,对数量庞大的中小开发者来说,这不是什么有趣的做法。

这就是App的“到达率瓶颈”,渠道方的资源分配方式过于单一,尤其是在“小白”用户占据绝对优势的国内互联网市场,这种“僧多粥少”的矛盾只会更加尖锐。

百度的解决方案还是搜索。用户通过“百度App”或手机浏览器使用百度搜索关键词(比如电影),就能在“框”内直接得到相关App的下载链接而无需通过应用商店。而年初更新的“应用内搜索”,则能在搜索框内直接调用已有的本地App,自动完成跳转。

UC采取的则是浏览器插件的形式,类似PC上Chrome和Firefox的做法,开发者利用SDK将自己的App插件化,到有4亿活跃用户的UC浏览器上解决曝光率问题。而一旦用户需要某一项功能时,就能不离开浏览器直接使用或者调用相应插件。

很显然,两者在探索App推广的新方式时,大致战略方向有点雷同:即通过旗下既有的大用户量/流量、高使用频率产品或功能,进行纵深推广,而不是单一地依赖排行这种方式。并且,App下载以后也能不断利用浏览器和搜索被调用,实现手机本地内的多次曝光。

传统应用商店本身也是一个App,但功能单一因此算不上高使用频度,并且即使推广成功,某个App成功到达用户,这种流量也是一次性的,谈不上重复使用,长期价值看跌也是正常的。

Web:别拿体验说事

很多App的蜜月,结束得比想象中还要快。这里是另一份让人心寒的数据:美国调研公司Flurry的数据显示,约68%的智能手机(涵盖iOS和Android两大操作系统)用户每周使用的App数在5个以下,很多人下载应用是因”冲动”,常常立即失去了兴趣。

这就是App到达之后的“使用率危机”。尤其是对于使用频度不高、非沉浸式体验的应用来说,开发一个App然后挤进应用商店,无论是从技术还是市场角度看,都显得过于沉重了。而这个时候Web灵活轻巧的优点就又会像在PC上一样,被所有人注意到。

作 为PC互联网上垄断网页链接的巨头,百度对于移动端上Web App的支持曾经让人觉得有些疑惑不定,但随着App经济整体进入瓶颈,他们的态度似乎终于坚定了一些——从能提供Web App后端支持的百度开放云,到不断重提的移动搜索和新鲜出炉的“Light App”概念,都说明其战略力量正重新在Web端汇集。

而在UC的新型战略版图“UC ”中,“历史悠久”的移动Web应用中心仍然占据一席之地。而从其新版本突出Web App形态的浏览器中也能感受到,他们急切地想提升移动Web端的用户体验,淡化与App之间的区隔,以此作为进一步吸引开发者和用户的筹码。

此外,两家公司都提供了“PC到Mobile”的迁移方案。百度的Site App通过转码实现Web移动化,而UC 的应用书签平台则通过二维码等形式将PC网页Web App化。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动向  动向词条  还是  还是词条  看看  看看词条  百度  百度词条  App  App词条  
运营

 新媒体运营面试问题大全.doc

很多小伙伴问过兔子,新媒体运营面试一般会问哪些问题,今天,兔子把新媒体运营面试的问题做了个汇总,希望能帮到正在找工作的小伙伴。面试.进行(Q:question问...(展开)

运营

 月光博客谈微博营销的影响力

微博营销的案例有许多,微博营销的概念也有不少,但是微博营销的讨论中很少看到有说服力的证据能够说明微博营销的全貌或特点,更没有把数据分析作为论述的手段或依据。事实...(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