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作者曾经是新浪的一名高级码农,之后选择离职创业。令他没想到的是,创业之路让他再一次和“娘家人”新浪遇见。于是,故事开始了……
我们创业的主打项目有关相似图像搜索,在推广过程中,团队曾经想出了一个大家都觉得很酷的 idea,这个 idea 可以帮助发图片的微博主能够从图片生成外链,产生收益,然后我们作为技术服务商可以和微博主分成,微博主拿大头,我们拿小头,双赢!
我们都很兴奋,马上开始实施,果然有微博主感兴趣,虽然比例不算太高,但总是有一些,对于我们这样的小团队来讲已经够用了,毕竟这个推广计划刚刚起步,而且我们团队的运营人员也不可能一开始就维护太多客户。
虽然我们早已听说过新浪微博已经开始走下坡路,股市表现不佳等传闻,但我们还是选择这个平台作推广,主要还是感觉它的影响力还在,至少离真正的衰落还有一段距离。不过后来的切身体会告诉我们:新浪微博的水已经很深了,这个生态的复杂性已经大大超出我们的了解。
首先,与我们合作发博文的博主受到了禁言的处罚,经过打听我们才得知:原来新浪现在打压草根博主,不允许在博文内容里发指向站外电商平台的链接,否则会遭到删贴、禁言等惩罚;同时,新浪微博推出了微任务——平台官方发布的有偿发布交易平台,并抽取其中 30% 的交易额,并且只有通过微任务发布的广告信息和外链才能保证安全。这种集权式的招安行为,在今天这个新兴自媒体时代,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于是,我们的第一个推广方案暂时搁置。不过也好,既然官方提供分类的大号信息并且明码标价,那么我们不妨砸钱试试看,如果推广效果真的好,也算是用 钱买来宝贵的时间,加快推广速度。然而事情的进展依然让我们遇到很多防不胜防的困难:僵尸粉众多,虚假转发泛滥,导致微任务平台上的报价秩序混乱,与实际 效果并不符合。我们的推广费就像打了水漂一样,为了查找原因,我们也颇费一番周折,尤其是虚假转发并不容易直接发现,我们是经过几次分组测试才最终确定的 原因。
作为一个创业型小团队,我们当然还是要继续努力发现其中的机会和规律,但我们已经意识到新浪微博恐怕已经不是一个有利于草根创业并且谋求机会的环境了,现在我们已经开始着手学习并研究其他新兴平台来做打算。
回顾当初,我们选择微博作为这个推广计划的运作平台,主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原因:
微博新崛起的社交媒体,用户量和影响力很大,蕴藏着机会;
微博的性质(发布内容,用户标签,主题微博主等特点)决定了我们有机会得到清晰的用户群体的定位;
微博还算是个新兴的发展中平台。
以上三点,让我们相信只要策略得当,在其中应该有机会进行低成本、高回报的推广和运营。但通过实践,我们发现新浪微博平台以下致命的问题:
假冒伪劣的帐号(僵尸粉)和行为(灌水机、虚假转发等)过多,导致平台环境变得相对恶劣;
平台快速发展中盲目求大,却忽视对不良行为和内容做出有效的控制,梳理不利,在后来采取简单粗暴的打压恐怕不会有立竿见影的好效果;
平台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让微博短期实现盈利,对草根的盈利行为采取粗暴的打压和招安的方式;
微博内容的整理质量已经开始下降,很多好的内容已经大量转向了微信等其他平台;这也可以理解,一个不好的平台,做烂是早晚的事情;
综合上述乃至更多的问题,我们体会到在新浪微博中做事情的边际成本大大增加。
在我看来,新浪微博走到今天的境地,跟新浪企业内部的管理与公司文化有着必然的联系。
新浪以门户起家,本质上讲还是个媒体,或者说它的媒体属性是根本。回顾过去 15 年来,新浪真正做成的事情都是和媒体相关的,即使互联网产品,也是媒体化的运营方式(把产品运营得像个媒体)。而随之的盈利模式也都带着媒体,尤其是门户 媒体的影子。这显得与别的社会化网络的收入模式还是有所不同。
新浪的媒体属性,再加上最早的国企基因,导致公司很难理解一个开放式平台的根本职责:制定并维持一个公平、正当的游戏规则,潜心经营一个良好的生态 环境(当然这个和企业的文化基因相背)。但新浪的做法是官方直接参与游戏,在内容发布管理和控制方面能够找到很多门户时代的影子。为了急于盈利,裁判自己 强势参与游戏,这显然是一种杀鸡取卵的做法。
不仅如此,新浪微博在盲目扩大过程中,还存在对公司内部部门管理不善的问题。据了解,微博部门甚至出现过内部员工向一些高粉丝量的草根用户勒索钱财 加 V 等事件,为此还开除过员工。不过,新浪也有难处,他们需要把大量精力放在如何删帖上面,不过根本原因恐怕还是注重结果,忽视耕耘的浮躁情绪在作怪。
事实上,受影响于公司管理层结构和股市压力等因素,新浪由上至下逐渐崇拜快速发展和追求数字飞涨,这成为做事的主导,反过来少有高层潜心经营有真正长期价值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