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人人到底有没有抛弃人人?

昨天,leo潇关于人人网的文章《用户亲历:人人都在抛弃人人?》,主要阐述了人人网目前存在的困境:已毕业的学生远离人人,在校的大学生远离人人,还没上大学的潜在用户也在远离人人人人网似乎处在一场即将到来的危机当中。然这篇文章被众多媒体转载,而在微博上关于此篇文章的评论也多以肯定为主,人人网的问题不光是作者一个人看到的,而是一种普遍现象。我作为从 2006 年起就重度使用的人人用户(地址),且不论人人公布的数据如何增长,但也明显能感觉到人人的好友在沉寂中,这些人反而在 QQ 空间和新浪微博中活跃起来。

那么,人人是否真的抛弃了人人

人人的确在抛弃人人

人人公司 IPO 后的财报入手。

注:人人公司财报中“增值业务”收入包括游戏收入、糯米网收入和其它增值业务收入。表中的“增值业务”收入为“其它增值业务”部分的收入数据,主要为人人会员、虚拟礼物等方面的收入。

人人公司净营收在 2012Q2 开始达到一个爆发增长期,2013Q3 达到新的峰值 5040 万美元。其中游戏收入的快速增长是主要原因,游戏收入也成为人人公司的重头戏。从 2011Q1 开始,游戏业务在人人公司总营收中占据的比重分别为 44.17%,33.55%,32.16%,36.59%,54.52%,50.22%,48.02% ( 2008-2010 年人人的网络游戏收入占营收的比重分别为 45.5% 50.5% 和 45.0% )。

人人公司另一个新兴的收入增长点是糯米网,到 2012Q3 时,糯米网的亏损已经不是人人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甚至有可能在即将到来的1~2个财季中赢利。

与新业务相比,传统广告业务依旧疲软,尽管在 2011Q3 达到了 1960 万美元的峰值,但随后开始下滑,人人网解释说是受大环境的影响和广告客户在移动端的转移。2012Q2 尽管略有回升,但离峰值还有一定的差距,而广告收入在人人公司总营收的占比也逐渐下降,从 2011Q1 开始,比重分别为 39.32%,55.59%,57.31%,45.73%,28.97%,33.71%,33.73% ( 2008-2010 年人人的网络广告占营收的比重分别为 49.2%、39.4% 和 41.8% )。

另外在人人公司财报中也能看出,公司的经营性支出中大部分是因为糯米网的推广和人人不断推出的新游戏业务的推广支出,人人公司在财报中也有很详细的说明。

所以,从财报中就可以得知,人人公司现在把重心转移到吸金大户游戏业务以及未来的收入希望糯米网身上,而人人网业务却处于瓶颈状态,由此带来的广告和互联网增值收入贡献也并不是那么理想。尽管人人公司新推出了不少基于人人网的新产品,如人人逛、人人小站等,同时收购 56 网也旨在加强人人用户在社交网络上通过视频记录和分享他们的生活,但并没有看出这些产品对人人网带来的实际贡献。

人人公司在逐渐成长为一个游戏公司的同时,其一直在学习的对象 Facebook 依旧把中心放在它的主要业务——社交网络上。2012Q3 财报显示,Facebook 收入为 12.6 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 32% 。其中广告收入为 10.9 亿美元,占总收入 86% ,相比去年同期增长 36% ;第三方支付及其他为 1.76 亿美元,占总收入 14% ,相比去年同期增长 13% 。

除了 2011Q4 外,将其他各季度数据联系起来看,会发现 Facebook 的在线广告收入是环比递增的。2011 年年末 Facebook 在线广告收入增长幅度较大,估计与为争取上市,大幅的推广活动相关。因此这个单季度偏离环比递增趋势可以剔除不予考虑。这样的话,可以计算得出 Facebook 在线广告季度环比增长率(CQGR)约为 10% 。

从这些方面看来,人人的确在抛弃人人,准确点说是,人人公司在逐渐抛弃人人网——这个人人公司的主营业务之一。我们似乎习惯了在人人网的财报中看到人人公司在游戏以及糯米网业务上越来越多的投入说明,而它们的回报也十分耀眼,在目前人人网在国内社交网络中逐渐式微的情况下,为了让人人公司财报的数据更好看,把重心放在游戏这方面也可以理解。

人人却没有抛弃人人

人人公司对于人人网的投入热情在降低,但是从用户粘度、活跃度,社会化分享等指标看来,人人却没有抛弃人人,准确点说是人人用户没有抛弃人人。且看一些数据报告。

这是人人公司财报中透露的激活用户数和月独立用户数(单位:万人)(由于财报中标注的是“人人公司”,其用户数可能包括人人网、经纬网、人人游戏、糯米网等人人公司旗下所有产品的用户数量)。其中显示人人网的激活用户数和月独立用户数的增长速度都很快,其活跃用户比一直维持在 27% 左右。

2012 年初,市场研究公司尼尔森(Neilson)发布报告,对中美两大社交媒体人人网和 Facebook 进行了数据调研,报告显示人人用户粘度逐渐走高,用户活跃度高于 Facebook。人人网和 Facebook 用户在使用习惯和偏好方面大相径庭。中国社交网络用户对于社交网络的粘性明显高于 Facebook:50% 的用户会每天登陆人人网,而 Facebook 该数值只有 26% ,人人网所占百分比高出 Facebook 近一倍。而且,58% 的人人用户会“直接接受陌生人的好友申请”,而 Facebook 的用户则相对“保守”,只有 26% ;相比而言,人人用户更加开放。

另外,社会化分享数据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指标,在这些数据上,人人网的表现并不差。且看 2011-2012 年 JiaThis 的社会化平台数据情况(之所以选择 JiaThis 是因为其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社会化分享工具,其数据报告也一直在出,bShare 的报告只出到 2012 年 5 月)。

2013年1月6日,Hitwise 发布了2012年全年用户上网总时间排名情况,人人用户访问总时长为 7.4 亿小时,占 0.9% ,排名第十。在社会化媒体中排在新浪微博、QQ 空间之后。

从一些数据上看,人人网在国内社交网络中表现并不差。微博类产品目前用户活跃度更高,但是商业化一直存在问题,且逐渐在转变成媒体性平台,尽管新浪微博逐渐向把自己做成 Facebook,但显然还很遥远。在同类竞争产品中,人人网数据虽然不及 QQ 空间,但也在开心网、豆瓣和腾讯朋友之上。从数据上来看,开心网、豆瓣、腾讯朋友与人人网也有一些差距。在leo潇的文章中,作者预测朋友网将会是人人的重要威胁。

人人网尽管有微博和开心豆瓣朋友等的夹攻,但是从数据上来看,这几大社交网络的发展均在平稳发展中。在微博之后,再没有别的新兴社交网络形态崛起,市场内也很难再消化一个新推出的传统形态的社交网络。

开心网可谓是人人网最大的竞争对手,但是开心网的发展却陷入到一个瓶颈当中,它甚至不及人人公司的商业化行为。尽管它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来重振雄风,但是其表现并不令人满意。人人公司游戏、团购等业务的增长要比开心网要好得多。

豆瓣一直在慢慢地开拓自己的商业化之路,但在一段时间内也难以成为人人网的对手。

朋友网的发展我也并不看好,凭借 QQ 如此大的用户数,如果要爆发早就爆发了,用不着继续等待下去。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会是 QQ 空间的副产品。腾讯很智能化的“圈子”肯定不会只照顾朋友网这么一个产品,腾讯圈子第一影响的是用户的 QQ 好友关系,QQ 好友关系的变动直接影响到 QQ 空间的圈子分组,而好友关系继续扩展到朋友网的时候,还需要加一步验证行为,在便捷性上逊于 QQ 空间。

人人的问题是不把人人人人

人人网的问题在于,人人公司并没有把人人网调教成一个有良好用户体验的产品,而首先是一个赚钱的工具。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人人网是有用户需求的,但人人公司却在逐渐抛弃人人网这个产品(当然对外肯定会否认,但事实上已经做了),从而导致老用户的流失(其活跃用户比一直稳定在 27% 也说明,尽管有新活跃用户一直加入,但是老活跃用户也在一定比例上流失)。

在《深喉揭幕:人人公司是一家没有信仰的伪极客企业》中说过,陈一舟对资本兴趣大于产品。从人人推出的产品也能看出来,它首先考虑的是是否赚钱的问题,能赚多少的问题。它也并不考虑更长远的发展问题,只考虑眼下如何赚钱。

人人小站模仿了当时红极一时的 Tumblr ,人人逛模仿了红极一时的美丽说,收购 56 也是在因为视频成为当下最红的领域之一,可惜它模仿的对象都已经成为行业领头羊,收入也不成问题,但人人的同类产品却逊色很多。

反问一句:人人公司有什么让人称道和拥有良好用户体验的产品么?

keso 洪波指出:人人网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像Facebook一样成为平台,由第三方提供应用。它主要还是自己做一些它认为未来会赚钱的业务,而不是花力气去搭建平台,这是其受到限制很重要的原因。

魏武挥也表示:人人基本上推出的都是页游,属于轻量级游戏。轻游戏的生命周期短,就意味着一个公司需要不断地拿出成功作品来黏着用户……轻游戏总是容易借鉴的,而让一个公司持续地连续数年推出成功的轻游戏,要求未免太高。

人人旗下风车网CEO的创业失败教训总结》这篇文章也暗示,由于缺乏未来的商业化因素,风车网这个创新产品也在高层的漠视和“指导”下最终倒闭。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人人到底有没有抛弃人人?  人人  人人词条  抛弃  抛弃词条  有没有  有没有词条  到底  到底词条  
运营

 入行3月,从新媒体运营到App冷...

写文章之前,先简单介绍下我自己吧:鄙人学习心理学的,瞎混了个硕士的名头,其实都是骗来的。今年上半年在某里实习,感觉我这种野路子不太适合大公司的气场,就灰溜溜的逃...(展开)

运营

 电子书的浪潮还要等多久?

随着现在电子书阅读量的不断增加,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电子书何时才能更大程度上代替纸质书呢?我们从最初的阅读说起,纸张等硬性载体作为传统的信息承载媒介已经很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