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活到老,学到老”观念深入人心,线上教育也迅速发展起来。腾讯课堂、百度传课、慕课等一系列线上教育产品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腾讯课堂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本文将以腾讯课堂为例写产品体验报告。
一、产品概述
1. 体验环境
体验版本:V3.18.0.180
体验设备:荣耀V9(128G版)
安卓版本:8.0.0
体验时间:2018.5
2. 产品简介
腾讯课堂为一款在线教育类别的app,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按照分类有IT互联网,设计创作,语言留学,职业考证,升学考研,兴趣生活五个大模块。每个大模块下又有很多二级小模块,例如IT互联网的大模块下就有互联网产品,互联网营销,编程语言,前端开发,移动开发,网络与运维,游戏开发,软件研发,云计算大数据等内容。腾讯课堂软件的图标由播放键以及学位帽复合而成,很适合应用的内容以及主题。
总体来讲,如果想要获取一些课程信息,去腾讯课堂上基本都能够找到,不过现在随着内容付费观念的逐渐普及,精品内容收费的也越来越多。但相对于真正的培训机构而言,腾讯课堂还是一种比较廉价的学习方式。比如新东方外语的培训费用动辄上万。
腾讯课堂同时拥有PC版以及移动版,适合不同人不同场景下的需求。移动版也支持离线下载,可以让用户在碎片时间里学习,这对于通过公交以及地铁上下班的职场新人来讲是一个很重要的功能。事实上,现在一线城市的地铁中学习的人数已经越来越多,这与社会竞争压力大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3. 产品定位
腾讯课堂作为在线教育应用主要解决的是用户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需求。通过腾讯课堂的资源分类就可以大致看出它的着力点所在。
由以上分类不难看出,腾讯课堂的知识面相当广泛,几乎所有能够通过线上教育学习到的知识都能够在腾讯课堂中找的到。
近来火爆的IT行业排在最顶端,在这个大分类的小分类中从产品到运营再到技术全部都有涉及,知识的丰富度很高,适合职场新人或者想要转行的人进行学习。此外设计创作模块包括了互联网的交互以及美工的大多数内容,前两个大模块的内容加起来基本上可以初步培养一个能够胜任大多数互联网初级职位的人。
除了这两个模块之外,留学,考证,考研也是用户需求量很大的领域。现在提升自己的能力很重要,但是各种证书也必不可少,因此留学,考研,考证的热情势必会越来越高。
最后一个模块相比较其它的模块,目的性明显没有那么强了,更多的是对一个人的个人修养方面的内容。功利性显著降低,通过这个模块能够修身养性,提升自己的软实力,让自己更加懂得生活,好的个人修养以及生活方式也是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
4. 用户需求分析
(1)用户画像
在进行需求分析之前应该先了解腾讯课堂的用户群体是什么样子,只有知道使用的用户群体特征才能够更加准确的预测他们对于这款软件的需求。
上图为腾讯课堂的百度指数信息,可以发现这个信息相当的有意思,有明显的周期性质。经过进一步的观察可以发现,每一次的低谷对应的都是周六以及周末,说明学习类软件的用户还是更加倾向于在工作时间进行学习,而在周末进行学习的“学霸”是相对比较稀缺的。
上图为百度指数的数据,可以看出,使用腾讯课堂的人主要还是集中在创新快,竞争大的区域。这一点和腾讯课堂的性质很符合,因为该软件的目的就是让用户不断充电,从而能够紧跟时代的前沿。而一些经济发展较慢的区域人们的生活方式相对较为缓慢,也没有太多创新类型的企业,所以学习的需求相比较大城市而言要小很多。
腾讯课堂的用户中年龄在20-39岁的用户占了极高的比重,此外男性用户的比重要远远高于女性用户,这一点和认知也是相符的。
性别上来讲,男性用户对于收入的要求更高而且往往也要承担家庭的绝大多数开销,因此他们对于收入的要求相比较女性用户要高很多,所以使用腾讯课堂进行在线充电的男性用户要多很多。
年龄上来讲,20岁是一个人初次考虑到社会上参与工作的年龄,而40岁以前职场的变数很大,每个人都还有很大的可能能够跳脱当下的环境。20-40岁这个年龄段是一个人一生中进行奋斗的主要年龄,早一些还在进行高考或者刚刚考入大学,对于社会的竞争压力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于工作的概念也是相对比较模糊,难以认识到学习的重要。而40岁再往后,由于一个人很大程度上一生的成就已经定型,能够改变的幅度有限,且家庭以及子女的事情要占据他们大量的时间,继续学习的收益下降且也难以有很多的时间用来学习。因此这个阶段的学习欲望也会有所降低。
当然40岁往后的人群中使用在线教育人数较少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该人群出生的年代互联网的发展还不是很普及,如果不是相关从业者的话,有可能对于线上教育根本就不知道。这一个群体对于网络的接触程度相对于更年轻的群体来讲要低很多。试想,即使我们的爷爷奶奶有学习知识的需求,他们也很难通过在线教育实现,也许他们连手机的使用都不是很清楚。
综上所述,可以对腾讯课堂的用户进行归纳,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人群:
即将找工作的学生:他们经过多年的学习,对于职场的了解更多的来自于网络以及学长,且由于还没有参加工作,可塑性很强,他们中的很多人会通过在线教育充实自己,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在线教育也是他们了解实际工作的一个窗口;
刚刚步入职场的新人:他们参加工作的时间还不是很长,有的人不满意自己的工作,有的人则对于升职加薪有着很强的渴望,因此他们也会自主学习,争取早日能够去到自己喜欢的行业或达到自己期望的职位高度;
家庭压力沉重的中年人群:该人群的人大多数已经成家,且需要负担家庭的主要开支,他们的经济能力通常能够负担得起日常开支但是对于改善目前处境帮助不大。且很多的新人让他们压力倍增,为了能够不被新人所取代,他们只能够努力学习,争取能够让自己的知识一直保持最新的状态;
学历提升人群:学历和能力哪个更加重要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是不得不承认学历就像钱一样,只有有的时候才能够说它不重要。现在本科生已经很多,硕士也算不上高学历。因此考研,留学以及考一个证书对于职场人而言十分重要,所以有这些需求的人也是腾讯课堂的主要用户群之一;
感兴趣来学点东西的用户:这一部分用户的目的不是很明确,就是想要多学习一些知识让自己变得更加有品位。他们会关注乐器,文艺修养以及健身等方面的内容,功利性不是很强。
(2)用户需求
通过以上分类,用户的需求已经很明确了,用户总的来讲大致上可以分为两个大的群体,即目的性极其明确的提升群体以及目的性不是很明确的修身养性群体。
提升群体:时间对于他们而言很重要,网上大量的资源对于他们而言并不一定是好的事情,他们希望能够找到一个不错的网站来系统的获得知识,希望找到自己所需要内容的途径不要太过于复杂。他们愿意为了提升自己付费,对于他们而言,最担心的事情就是找不到自己喜欢的资源或者资源太多太乱,没有办法形成一个体系;
修身养性群体:他们的目的性不是很强,找资源的目的性也很弱。更多的是喜欢点击一些对于自己身体以及品位有益的课程,资源的多少对于他们而言远没有资源的质量来的重要。
腾讯课堂通过其丰富的资源渠道以及广泛的影响力,吸引了很多优秀的内容生产者加入其中,目前来讲资源的门类比较齐全,质量也有保证,基本上能够满足以上用户的需求。
用户的需求按照需求层次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和兴奋型需求。
基本型需求:能够通过查询功能查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源,并能够将自己喜欢的课程进行收藏,此外PC和移动端的使用信息可以完美的同步;
期望型需求:应用能够将内容进行精细化的分类,让用户能够根据应用的引导找到自己真正所需要的内容,此外应用能够将优质的功能排列在搜索后结果的前端,节省用户的筛选成本;
兴奋型需求:能够和课程老师进行互动,学员之间也能够进行交流,有良好的售后服务,老师布置的作业可以有人进行批改。
(3)使用场景
作为一款学习类的软件,使用模式和娱乐类的软件有着显著的差别,学习类软件的使用场景应该更多的是连续的学习,学习切忌碎片化,3分钟可以刷十来条抖音但是对于学习而言这么短的时间还不如不学,因为这点时间都不一定能够找到自己上一次学习的进度。
上图数据来源为艾瑞咨询报告,结合该数据可以猜测腾讯课堂的使用场景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户外或者公交地铁上:用户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但是更多情况下用户会利用这个时间来搜索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收藏,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学习不比娱乐,有记笔记以及一定的环境要求,且连续的时间也要相对长一些。这些要求在移动端不好满足;
睡觉前使用移动端学习:这种情况下虽然时间连续性有一定的保障,但是学习环境依然不是很好,这种情景一般是由于用户的条件限制而造成的,比如学生时代晚上需要熄灯,或者暂时没有个人的电脑只能使用手机进行学习;
使用电脑学习:这是用户学习时长最长的学习方式了,该方式下用户可以方便的记笔记,并且电脑的大屏幕也利于看清楚老师的板书,这应该是最主流的学习方式。
综合上面的情况可以发现,大多数用户都喜欢在手机端进行登录以及使用,但是使用的时间都不太长,这种使用主要是条件下的妥协或者碎片时间的利用。最主流的学习方式还是通过电脑,因为学习这件事情环境很重要,且学习有记笔记的需求,这在移动端也是不容易实现的。
5. 市场现状和分析
(1)市场分析
通过艾瑞咨询、芥末堆的数据分析在线教育行业的情况。
上图为在线教育的市场规模以及增长率现状和预测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线教育从2012年以来一直是稳步增长的态势,虽然这期间增长率下降了,但是这是由于总数量的增加而引起的,就绝对增加速度而言是没有下降的。
随着现在社会的竞争加剧以及出行金钱和时间成本的增加,在线教育的火爆是毋容置疑的。试想有多少人能够有时间在来回的路上消耗两个小时的时间去听3个小时的课程,此外还要搭上十块钱左右的路费。学生也许还可以抽出这个时间去充电,但是参加工作的职场人员则很少有机会能拿出一个下午或者一个整天去参加这种线下的培训。所以如果线上的效果和线下的效果能够达到差不多的程度应该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线上培训,毕竟随时开始随时结束,地点不限,还可以录播。
当然一些线上难以实现的培训还是需要线下进行的,比较典型的就是商业类的以及产品经理培训的某些环节。这些过程通过线上培训的效果比线下培训的效果要差很多,所以用户只好选择挤出时间来参加线下培训。
以上数据来源为艾瑞咨询、芥末堆。通过数据可以看到相比较于产业规模而言,产业用户的增加速度更加突出,增长率几乎一直能够保持在20%以上,这样的增幅给该产业的相关产品带来了巨大的商机。现在所有产品都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人口红利的消失,尤其对于娱乐类的产品而言竞争更加残酷。但是教育类产品的使用者却依然能够保持一个很高的增长水准,这很有可能是由于现如今一个人一生中学习的时间大大延长以及终身学习的观念深入人心而造成的。
总而言之,在线教育行业形势一片大好,而且用户在教育上的投入力度一直很大,付费学习东西的意愿强。不难想象,该领域将长期为一个千亿级别的市场。
(2)产品数据
以产品的主要竞争对手慕课和百度传课为例分析腾讯课堂的情况。
由七麦数据可知在线教育的几个应用的下载量都在稳步上升,从一年的数据来看,其下载量都有所增加。
腾讯课堂的下载增加量以及总下载量都是最多的,一年内下载量增加1500万而总下载量已经突破了3000万;
百度传课的下载量增加数量以及下载总量相比较其它两个应用都很低,总下载量仅仅有腾讯课堂的三分之一左右;
慕课网的下载总量也很大,突破了2500万,和腾讯课堂的规模差距仅有500万左右,但是一年内的下载增幅比腾讯课堂要少很多,大约仅仅有腾讯课堂的三分之一,500万都不到的样子。
这样的现状很大可能得益于腾讯课堂背靠公司腾讯公司的强大用户引流。
由七麦数据整理可以得到如上图表,图中为三款线上学习类app的应用评分,可以看出,腾讯课堂要高于百度传课以及慕课网。
综上所述,腾讯课堂不论是在下载量还是好评量方面都超过了其它两款线上学习类的软件,在行业内有很强的竞争力,此外由于它背后有腾讯公司广泛的用户做基础,用户来源以及平台推广方面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前景优秀。
(3)用户付费意愿
由艾瑞咨询报告可知腾讯课堂的用户付费程度还是比较高的,其中23-42岁事业黄金期的人群是付费的主要群体,对于他们而言,正处于人生的上升期,只要付出努力就有可能彻底改变自己当下的生存现状。而年龄更小的群体一方面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也没有迫切的需求,因此付费能力相对而言要弱一些,而42岁之后的群体因为职位等方面已经趋于固化,所以没有很强的学习动力,因此付费的数额也有所下降。
二、产品分析
1. 产品结构图
腾讯课堂有首页,分类,课程表,我的四个模块。其中首页有课程的推荐,推荐机制是根据用户选择的学院进行推荐,分类中则可以查看所有课程的分类,方便用户按照类型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课程表中有自己已经加入的课程,而我的则是对软件以及自己账号进行设置的区域。
从上面的结构图不难看出腾讯课堂的分类功能相当细致,这有利于用户精准的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分类功能处于最外层是软件的一个亮点,可以让用户直接通过该功能总览整个软件的全部内容,在对软件有一个整体了解的情况下也便于用户规划自己的课程。
4G免流量上课功能可以考虑和仅Wi-Fi观看这些功能放在一起,这样归类比较便于查找。因为这两者本质上都是与流量有关的设置。
2. 用户使用流程图
使用流程图如上所示,用户先可以通过QQ账号或者微信账号登录,然后紧接着选择自己的学院。接下来进入软件界面可以在首页或者分类中找到自己喜欢的课程。接着通过立即学习功能报名并学习,此外在这个环节还可以将自己喜欢的课程收藏起来便于以后查看。对于老用户来讲,可以直接在课程表中找到自己正在学习的内容然后直接进入学习课程环节。
学习课程环节和选择课程环节都可以对课程进行分享以及收藏。
3. 功能体验分析
(1)收藏和立即学习两个功能各司其职
早期的线上教育类软件是没有立即学习功能的,因此用户第一次遇见这个功能有可能会觉得十分陌生,但是深入的使用之后,就会发现增添这个功能能够让使用更加方便,也能够让学习这个过程更加有仪式感,增加学习的严肃性。
在很多情况下,视频类的软件都只有一个功能,那就是收藏,比如使用很多视频类软件的时候,可以将自己喜欢的内容加入收藏夹,如果以后想要接着进行观看就可以直接在自己账号中的收藏夹中找到想要的视频。而且加入收藏夹的视频能够随着账号进行同步,也就是说即使用户换了新的设备或者从移动端换到PC端,自己收藏的内容还是存在的。
以上做法对于普通的视频类软件来讲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对于线上教育软件来讲就略有不足了。因为线上教育虽然是看视频,但是其本质还是教育,而教育则是相对严肃的事情,且有互动的需求,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方便用户的使用,在收藏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一个立即学习的功能。
如截图所示,左边两幅图片是收藏页面而右边两幅图片则是立即学习页面。收藏功能和视频软件的收藏功能是一致的,将课程收藏之后就可以在自己的收藏中直接找到被收藏的内容,然后也可以点开进行观看。不过,在前面的结构图中可以看到,收藏是属于我的选项下的二级页面,且没有课程提醒等功能,因此收藏可以认为是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加入其中,但是不是要去认真学习尚且还没有想好。
那如果确定要好好学习收藏的内容了呢?这个时候就轮到立即学习功能发挥作用了,在选择一个课程后,页面的右下角有立即学习的按钮,通过这个按钮就可以将课程添加到课程表中,同时还会弹出一个对话框,询问用户是否允许老师使用手机号码联系同学以提供教学服务。加入到课程表中的内容在使用的时候相对于收藏中的内容还会有更多的功能。从截图可以看到,立即学习后增加了下载,联系老师,评价,提醒以及视频播放进度图标这些功能。
如果把收藏比作对内容感兴趣,先标记一下的话,那么立即学习就是真的打算进行深入的学习。在立即学习的状态下,课程老师可以联系到用户,且如果有更新等内容,系统也会提醒用户,此外,学习时长达到一定程度之后用户还可以对课程进行评价。
这两个功能配合起来能够让用户使用起来更加方便,立即学习可以增加学习互动以及不错过课程,而收藏则可以让用户对感兴趣的内容先进行标记,有时间的时候可以再仔细思考是否要对该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
(2)播放进度保存以及进度查看功能是亮点
使用线上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时间很多时候是碎片化的,导致每次开始学习的时候都要去想一下自己学到了哪一集,然后播放到大概多少分钟了。这样就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有时候想不起来会直接让学习需求不是十分强烈的用户放弃后续的学习。
如上截图所示,用户可以直接点击视频播放器中的继续学习就可以开始接着上一次的进度进行学习了,此外播放窗口右下角还有总的学习进度能够让用户知道自己已经学习了多少内容,距离学习完成还有多少内容。截图2中红色所标记的部分则是每个视频的播放进度,如果用户曾经有过跳着播放的行为,这个功能就能够很好的让用户知道自己哪一集没有播放过,以及是否每一集都从头看到尾了。截图3中的红色区域标记的是每一章节的总记录,它是这一章节所有视频的综合进度。
所以在腾讯课堂中,记录进度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继续学习:可以通过继续学习直接找到上次播放的进度,但是这种模式有一个缺点就是如果用户曾有过跳着播放的行为,用户难以知道到底是哪些内容被自己给跳过了;
各种进度条:进度条一共有三种,分别为总的进度,章节进度以及每一节课程的进度,通过这些用户可以很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并且可以知道自己每一节课究竟学习了多少,是否有完成一整节课。
在以上两种方式的帮助下,腾讯课堂基本上解决了用户学习进度记录的问题。
(3)节省时间的利器——变速播放
变速功能从来都是学习的好搭档,对于学习英语而言变速能够磨练自己的听力水平,而对于线上培训而言,变速功能可以节省用户的时间。对于用户而言,如果对于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基础,那么听起来肯定是比较轻松的,原速度播放有点浪费时间,但是如果直接跳过一段又会导致后面有些脱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变速模式便产生了。
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可以将速度调快简单的了解一下讲的都是一些什么就可以了,而在学习吃力的地方则可以将速度变慢一些甚至重复听那一段的内容来加强学习。
其实除了节省时间之外,变速功能也能够增加用户学习的注意力。因为线上培训没有任何约束,如果讲的内容相对于用户而言节奏过于缓慢,用户是很容易走神的。而当播放的速度被加快之后,用户会感觉到比较亢奋,注意力也会不由得集中起来。
(4)搜索结果的筛选功能比较完善
不论是通过分类选项进入到课程列表还是通过搜索功能进入到课程列表之后都能够对于得到的搜索结果进行筛选。
这种功能对于节省时间有很重要的意义,现在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的数量已经远远过剩,用户所需要的是有体系的,完整的,内容比较新的内容。腾讯课堂提供了三种筛选功能可以让用户对课程进行选择,三种筛选方式分别如下。
排序方式:排序方式下可以选择综合排序,好评率排序,人气排序,价格最低,价格最高这五种模式,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以及倾向将自己关注的元素放在前面。比如追求质量的用户可以利用好评率排序,而想和大多数人学习一样的课程的用户则可以使用人气排序。至于价格排序,则可以筛选到免费的课程以及高质量培训机构出品的系列课程。综合排序是默认的排序方式,如果用户对于功能不是很了解,可以不去进行排序方式选择,系统将自动给出一个综合考虑各种情况的排序。
分类:这个功能本质上是分类的另一个入口,通过这里可以看到所有类型的课程,如果用户对于自己搜索的结果不是很满意或者搜索之后发现自己搜索的关键词和自己想要的内容并不一样。可以通过系统整理好的分类来进入相应的类别。
筛选:筛选功能包含机构,内容,价格区间等选项。其中机构下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评价比较好的机构以避免浪费时间以及金钱。内容方面则可以选择自己关注的方面,比如用户想要学习交互设计方面的知识。价格区间则是能够让用户筛选出符合自己经济能力的课程,现在的教育价格并不便宜,上万已经屡见不鲜,所以增添这个功能也能够能够让用户在自己的资金承受能力范围内进行选择。
(5)付费观念深入人心,只要有干货用户就愿意花钱
内容付费是一个最近比较受到关注的现象,所谓内容付费就是在获取内容的过程中进行收费,比如看小说,看其他人的知识分享等。
长久以来用户都比较习惯互联网除了网费之外其它费用都应该为0的状况,比如游戏自然是免费下载,小说怎么可能花钱,视频顶多看一下广告。但是现在随着分答,知乎等付费模式的成功,用户已经逐渐的接受了网上学习东西也是需要付费的观念,这是艰难的一步,但也是必须的一部,没有知识付费,就难以有连续的优秀内容产出。内容生产者可能一段时间有热情进行免费的内容输出,但是不可能总是如此,因为生活本就是个现实的问题。
上面的四张截图中第一张为默认的搜索结果,第二张为价格在1000元以上的搜索结果,第三张以及第四张则为免费的搜索结果。
从中不难发现用户对于好的内容是并不吝啬的,就拿第一张图来说,图中的付费内容报名的人反而相比较免费的内容要多一些。第二张图片更能够说明付费数量的恐怖,比如第二张的第四节课单价接近8000块,报名数量为1200多,这样一门课程的收益已经接近1000万。这真的是一个恐怖的数字,一个课程竟然产生了1000万的价值,不得不说线上课堂的前景确实很好,只要能够生产出足够优秀的内容,对于内容生产者而言回报也是惊人的。
腾讯课堂的用户付费意愿度很高,这也激励了优秀内容的不断产出。
(6)学习氛围确实不错,学习的本质还是自驱
记得小时候读书的时候,老师能够把学生看住让他们不去玩手机,不去做小动作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然后到大学之后,大多数老师也是只有通过点名才能够将同学留下来。而且基本上有一半的人是人坐在了课堂上,心在手机上,所谓的到课率其实也就是流于形式。
而腾讯课堂的教育模式由于并没有强制性,所以学习的人都是自己来推动自己进行学习的。这等于在学员入学之前就已经进行了一次的筛选。那些不想学东西的人根本就不会去关注这些教育类别的软件。因此所有加入学习的学员都有良好的学习态度,这一点从评论区就可以看到。
相对于常规教育被强迫而言,线上教育则是一致的好评,大家都对老师的课程充满了感激并都很庆幸自己能够听到这些课程。
总而言之,自主学习的一个优点就是来的学员都是学东西的,大家的学习态度相比较常规的不得不去式教育要好很多,总体学习环境以及交流氛围比较好。
(7)学员流失率比较高,完成率低
上面的数据来自于搜狐教育,从中可以发现,全部完成课程的人仅仅占总人数的五分之一都不到,而只报名以及只完成一小部分的人占了绝大多数。
这是线上教育的劣势之一,因为缺乏强制性的管理,所以用户有可能对于学习仅仅有三分钟的热度然后接着就放弃了。这种情况并不好解决,因为课程肯定不能够强制执行,一则没有办法强制执行,二则是强制执行容易导致用户的抵触,让用户大量的流失。
可能的解决方法将在如果我是PM这个部分进行介绍。
三、用户意见
1. 华为应用市场基本上没有差评
华为应用市场上腾讯课堂拥有4.9分的高评分,上千万次安装。5000+的评论几乎全部为五星好评,评论区的内容也是以支持,感谢以及分享自己学习所得为主。整体来讲十分受用户的欢迎,能够做到如此程度可见腾讯课堂在线上教育方面确实有自己的强大优势。
2. 应用宝评论情况
以上数据来源于ASO114,从中可以看出,腾讯课堂应用宝的评价也是比较好的,正面的评论要远远多于负面的评论。
于是作者便对于一星的评论进行了查询,结果如上图所示,一星的评论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内容不足:可以看到有的用户希望能够拥有汽车维修方面的课程,而腾讯课堂上也确实没有这一方面的课程。不过就实际情况而言,汽车维修的课程确实不适合在腾讯课堂上,因为这样的课程更多的是需要实际操作以及现场观看。如果以后的VR或者AR技术能够应用于教学也许可以有这样的课程,但是现在就实际情况而言,有这种课程不是很现实。其实仔细分析就可以发现,很多种类的课程本身就是不适合线上教育的,比如临床医学,地质勘探,土木工程等。
收费问题:付费意识的转变需要时间,部分用户还是想要免费的获得互联网的所有内容,因此觉得腾讯课堂不够好,很多东西都要收费。这个其实也不能够算是腾讯课堂的缺点,因为腾讯课堂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平台,而平台上的产品是由授课的个体提供的,平台要想能够获得优质的机构或者个人加入,必须要考虑他们的收益问题,否则平台上将没有优质的内容持续产出。对于这一点,只能说付费观念虽然已经被绝大多数用户所接受,但是仍然有一些用户对于此不认可。这点只能够随着时间而转变,人的观念变化需要时间。
3. 其他评论
从360,小米等下载市场的数据得到的结论也是类似的,基本上没有差评。
大多数不满意的都是登录不上,闪退,评论消失等。作者认为这些更有可能是用户自己的因素造成的,比如记错了密码,手机配置过低或者手机系统是自己刷过的导致兼容有问题。
4. 总结
总而言之,腾讯课堂的评论区很少有有价值的意见,大多数都是好评,当然并不是说好评就没有价值,只是好评并不能够给软件带来改进的信息。评论区基本上都是好评而很少有用户提出产品的问题所在有可能是由以下一些原因引起的。
软件属性所决定:因为学习类的软件主要是用户用来提升自己的,所以一般而言不会很挑剔,因此导致软件整体几乎没有差评也没有什么改进意见。试想,去咖啡店抱怨环境的人多还是去教室抱怨环境的人多。软件也是一样的道理,大家也许会对视频,抖音这样的软件抱怨很多,但是学习的时候学到东西是关键,至于界面美不美什么的一般也不是主要的关注点,所以不会去抱怨腾讯课堂;
用户对于该类型软件陌生:线上教育类的软件和娱乐类的软件相比较起来,用户的熟悉度没有那么高。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每个人应该都知道手机如何用来看电视剧,但是知道手机如何听课的人应该不是很多。所以总体而言用户对于这一类型的软件了解不够深入,自然也就说不上来哪里好哪里不好,因为很有可能之前根本没有接触过这一方面的软件;
软件确实做得好:腾讯课堂作为最优秀的线上教育软件之一,本身的用户来源以及软件素质都不是问题。又因为自己的名气能够吸引到很多不错的机构入住,所以整体的质量肯定是要高于行业平均水准的,所以用户的评价都比较正面。
四、如果我是PM
腾讯课堂目前已经比较优秀了,但是任何产品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或者说因为需求以及外界条件在变化,完美的也会随时变的不再完美。如果我是腾讯课堂的产品经理我会考虑作出以下一些改变。
1. 试学功能改进
试学功能对于付费视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虽然便宜的视频只有十几块钱,但是昂贵的视频有可能售价能够达到近万块,用户在没有看到视频内容的情况下就直接花费这么多的钱显然是有些强人所难。腾讯课堂是有试学的功能的,但是这个功能只能够试学第一个视频的部分内容,如果继续点击其它视频就会有“请先购买”的提示弹出来。
这种模式一眼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细细思考就会发现其实有失公正,因为这种模式相当于用户在购买前仅仅能够看到视频第一节的一小段。那么如果视频的提供者利用这个特点就可以伪造自己视频高质量的假象,比如我虽然水平很一般,但是我知道我的第一节视频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我视频的购买情况。那么我请人帮我讲第一节视频打造到业界标杆的水准,然后其它的视频水水的能看就行。这样用户在购买的时候就会受到欺骗。这种感觉有点类似于你收到了一摞钱,但是除了上下两张是钱之外,其它中间的都是纸。
同样这样对于内容上传者也不公平,一个好好做好每一期内容的人不如一个制作好第一期内容的人卖出的产品数量多,长此以往会给他们错误的导向,让人都只做好表面工作。
作者认为应该让每一个视频都有一定的试学时间,用户可以看自己关注的章节的课程样貌,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避免有些内容制作者通过钻空子的方式谋得利益。至于每个视频都能够试学是否会让用户不去购买只是试学?那当然是完全没有可能的,要是一个用户每节课只学一丁点就能够学会,那他也确实没有必要购买,基本上百度一下就能够无师自通了。
2. 想方设法增加用户的课程完成率
前面提到,在线教育的课程完成率连五分之一都不到,这不利于充分发挥线上教育的优势。生活中也有不少的人会因为自己觉得线上的教育根本坚持不下去而去选择线下的教育。所以,课程完成率被称之为线上教育最大的不足也毫不夸张。可以试着用以下一些方法来提高课程的完成率。
完成整套课程后进行一定额度的返现:这种模式有可能能够增加用户的课程完成情况,具体操作就是告知用户如果能够完成整套课程并且回答最后的几个有关课程的问题,就能够返回一定的报名费用。这个费用可以是十分之一左右。这样就能够激励用户来进行学习;
用户参与学霸活动:通过学霸活动来增加用户完成率,操作的方式就是用户报名后可以自主选择是否参加学霸活动,参加之后需要额外缴纳一定的钱,然后规定一个时间,那个时间到了之后所有参与该活动并将课程学习完的用户可以平分这些钱,这样的话用户也是有动力进行学习的,试想如果只有五分之一的人完成,且全部人都参加了这个活动,那么用户每个人都能够收回5倍的钱;
朋友圈分享进度:如果学习完每天的任务之后,系统会自动进行朋友圈的分享,内容大概是“某某某于今天几点学习完了几个小时”。这种模式其实已经有不少单词类的软件进行使用了,朋友圈的“监督”可以促进用户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五、总结
线上教育的火爆说明了当下人与人之间竞争压力的增大以及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终生学习在以后的重要性会越来越显著,现在知识的更新速度相比较以前有了质的飞跃。以前那种毕业后一个工作干一辈子的事情将会越来越少,一个人一生中会经历很多份的工作甚至很多不同的行业。
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够紧跟时代潮流不被快速发展的社会所淘汰。腾讯课堂作为一款线上教育软件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不论是内容还是软件本身都有着不错的质量,希望它能够越来越好,造福更多求知的人。
数据来源为艾瑞咨询,七麦数据,芥末堆,百度指数,搜狐教育,ASO114,华为应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