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一款以文艺青年聚集地而闻名的社区类产品。融合了书影音的兴趣类社区,从早期的Web端发家到现在移动端也具备一定的市场和用户群体。在知识付费的大潮中,也通过豆瓣时间知识付费功能,准备在知识付费领域分一杯羹。
本文通过对豆瓣时间功能上线以及迭代路线的复盘来分析一下一款产品新增功能模块时:需求、功能、版本规划是如何去设计和落地的。
需求分析
用户分析
豆瓣时间作为豆瓣APP的一个知识付费功能模块的定位,那么用户群体一定是豆瓣本身的目标用户群体。
豆瓣本身定位为书影音的兴趣类社区产品,主要以书、影视、音乐加豆瓣小组为主要的功能模块,目前的主要用户群体在豆瓣上也是以生活兴趣类为主要的诉求。
产品调性
豆瓣本事定位为一款文艺小清新的产品,但是随着被大众用户所熟知,不可避免的要被大众用户的气质所感染,但是豆瓣本身并没有改变初心,一如既往的按照产品最初的气质在发展,这可能也是产品一直不温不火的原因之一。
所以,基于豆瓣本身的调性,那么豆瓣做的知识付费产品也不会像知乎、得到这样大而全,相反而主要以文艺清新类的知识付费产品为主,这一点通过豆瓣时间目前上线的知识产品类型和内容也可以验证。
产品形式
知识付费产品目前主流的传播方式就是通过周期更新,音频、图文的形式进行知识展现。那么豆瓣时间作为一个知识付费的“晚辈”也借鉴了行业头部玩家的做法,通过音频、图文的方式进行知识产品的“售卖”。
功能设计
作为一个提供给用户购买学习的知识付费功能,基于用户的核心业务流程:选择知识产品、购买、学习,豆瓣时间在产品还没打磨足够完善之前,提供了满足核心业务流程的主要功能:
购买:订阅支付
管理知识产品:查询订阅、下载管理
其他:知识产品赠送、获得赠送
选择知识产品
可以看到目前豆瓣时间一共上线了11个知识付费专栏产品,其中以文学类为主,以影音乐、摄影为辅助。正如上面分析豆瓣产品调性所说,作为一款文艺类产品,在知识付费产品的选择上也要基于其调性选择合适的知识产品,只有这样在作为新功能上线后,才不会让用户觉得突兀或难以接受。
在对于知识产品设计上,豆瓣时间有几点与目前主流玩家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功能设计上:
(1)产品定价
豆瓣时间上的付费专栏定价从29到128不等,根据不同的专栏内容和作者定价幅度较大,并没有选择像得到APP上199的统一定价,这里猜测豆瓣时间的初衷一方面可能考虑到产品本身的内容质量,另一方面也考虑到新功能上线后准入门槛的设计。
(2)试听功能
豆瓣对11个付费专栏都提供了试听功能,用户在购买前可以试听任意专栏的前两期内容,以确定是否具有购买价值。这一点从产品设计的用户体验上来说是很好的,单纯的文字内容介绍是无法帮助用户做出准确选择的,只有让用户切身体验之后才能做出更好的选择。
从这一点上来看,对于豆瓣来说,功能上线早期能否选择足够优质且符合目标用户诉求的IP,对于产品自身用户群体的定位分析以及知识内容的选取来说是重中之重。
购买支付
购买支付功能属于比较基础的功能设计,在这方面豆瓣时间并没有太多出彩的创意和设计,就一带而过。
管理知识产品
对于知识产品的管理,和其他知识付费产品类似,用户可以查看自己订阅的内容和已经下载的内容。
赠送、获赠
对于赠送功能来说,可以算作一个对产品运营有帮助的功能设计。用户可以购买专栏赠送给其他用户,同时获得赠送的用户可以查看并管理自己得到的专栏内容。
通过用户互动,对于一款产品中的新上线功能来说,可以快速让现有用户体验新功能,提高新功能的用户转化率。
版本规划
研究一款产品的版本迭代路线其实是学习一个产品团队节奏的最佳方式,通过对产品迭代路线的分析可以发现产品生命周期中的规划和设计,通过对优秀的产品的复盘有利于产品经理自己在独立负责一款产品时有更多的思路和方向做产品的版本规划。
这里先给出豆瓣时间的版本规划方法论:
核心功能优先
辅助功能完善
业务流程优化
用户反馈跟进
下面结合上图豆瓣时间功能的版本更新记录对上述4点方法论进行一一说明。上图中罗列出了从豆瓣时间功能上线至今的所有版本更新日志(更新日志只选择了豆瓣时间的更新内容,并未对豆瓣其他功能的更新进行说明)。
(1)核心功能优先
可以看到,豆瓣时间上线的第一个版本主要做了知识产品的展现、购买支付和专栏内容学习,完成了用户选择、支付、学习的主要业务流程。
同时,产品在第一个版本并没有做专栏内容的下载功能,并且在后续才加入了图文类型的专栏内容,早期版本仅上线了音频类的付费专栏产品。
(2)辅助功能完善
在完成核心业务流程对应的功能后,豆瓣时间开始加入辅助功能,如支持专栏内容下载、上线图文专栏产品,支持专栏下留言。同时针对产品的运营需求还上线了专栏赠送功能。
辅助核心功能的相关功能以及周边功能,都是在产品核心功能上线并且打磨出具成效后迭代上线,在早期产品版本中优先打磨核心功能。
(3)业务流程优化
通过版本更新日志的分析发现,豆瓣时间功能上线后主要对音频播放、支付流程进行了优化,其他细节的优化内容并没有在更新日志中体现,所以这里也不得而知。但是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功能上线后,产品团队一直在对业务流程以及对应的功能进行优化,逐渐打磨成用户满意的功能。
(4)用户反馈跟进
通过对版本号以及版本更新日志的分析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情,首先我们都知道产品经理在做版本规划时如果涉及功能或大的更新,会使用如4.14.0,4.15.0的跨度,涉及bug修复或者小功能更新时会使用如4.14.0,4.14.1这样的小跨度。
在豆瓣时间上线短短五个月,出现了5次bugfix,每一次都在新版本刚上线不久就紧急发布了下一个版本。通过对对应时间段的用户负向评分评分反馈分析发现,豆瓣的每一次紧急版本更新都伴随着大规模的用户闪退反馈。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版本更新频繁出现bug,不能仅仅怪罪于程序员,这与产品、测试和研发都有关,对于团队的协作模式也需要进行一定的反思和复盘,减少bug出现而造成的版本更新。
豆瓣时间的一点思考
借助现有核心功能,打通豆瓣生态
通过对豆瓣时间的需求、功能、版本规划复盘以及对豆瓣产品的体验,豆瓣时间这一功能上线时间较短,还有很多发展方向可以探索。这里仅仅是笔者的一点思考,就是借助豆瓣自有生态,将现有核心功能与豆瓣时间打通,形成更大的生态体系。
豆瓣小组是豆瓣用户群聚集地,用户在豆瓣小组通过一个个专题小组进行发帖、回复和评论进行用户互动。如果豆瓣时间可以像得到APP一样,将豆瓣时间上的专栏与对应的豆瓣小组之间建立通道,相信可以提升订阅专栏用户的活跃率,同时通过豆瓣小组进行一定程度的拉新。
2. 豆瓣时间针对影音乐细分和链接
在文章开头就提到了豆瓣的核心功能就是影音乐内容:豆瓣图书,豆瓣电影以及豆瓣音乐三大主要模块。如果豆瓣时间的付费专栏可以细分到三大类别,并且在与三大模块的内容进行链接,那么相信会有一定的发展。如在豆瓣读书模块中,用户在寻找想读的书籍时,可以发现豆瓣时间中的读书专栏,通过订阅达到读书提高认知能力的目的。